网络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时间:2017-02-23 15:31:14 来源:论文投稿

一、充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课堂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仿佛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走进了作者心里,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和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对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体验作者的感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要巧妙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不断的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抽象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活动。

二、巧妙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进行新课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煽情的演说对于学生来讲都已经习以为常了,都无法激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找准切入点,创设情境,做到声情并茂,旁征博引,拨动学生的心弦,使整个教学情境如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就能让他们在创设的网络教育资源情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信息,而且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达到学习愉快的效果。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不竭动力。

三、妥当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古诗教学中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并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片。画面上,秋风飒飒,枫叶映红了山山岗岗。危峰兀立,山峦叠嶂,白云缭绕,景象美不胜收。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很快从山林中白云缭绕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白云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高高的山林深处始终处于白云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

四、有效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教师备课后要亲自去做课件,为了使课件形象逼真,总是改了又改,浪费了大量时间,消耗了很多精力,使教师经常身心疲惫。而有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师生可以随时点击使用影像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节省了备课时间,减轻了教师工作量。以往,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利用课堂时间做练习题检查教学效果时,会浪费很多时间,现在使用网络教育后,教师事先把题目及答案存盘。做练习时,先显示题目,学生做完后,电脑直接检查正确与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争取做到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解决,不让学生把疑问带回家过夜。大大地简化了教师在课堂上机械、重复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应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充分想象,这样的语文课不仅能完成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加大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力度,当为提升语文教学效益的最佳途径。

作者:刘铁山 范灵芝 单位:五大连池风景区龙泉小学 五大连池风景区第一小学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网络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832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西北民族大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水产科技情报》 《工业炉》 《图书馆》 《老龄科学研究》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党史博览》 《科技档案》 《武汉大学学报》 《电光与控制》 《系统仿真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