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可能性”与佛教:从“人类的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的视(2)

时间:2013-07-06 11:08:27 来源:论文投稿

日利亚,人均GDP和HDI属于最低,但幸福度分别则在非常高的第10位、11位。反过来,日本、德国、意大利,特别是英国等先进国家,人均GDP和HDI的顺序比较,幸福感则相对低一些。所以物质、经济丰富,不一定影响幸福度,现有的指标可以说偏向于经济部分的内容。
  “保护地球的生命力与多样性”,看看“地球生态指数(LPI:Living Planet Index)”就可以明了。表示地球的生态系健康度的LPI是依WWF在1998年以来的报告决定的。2008年版WWF最新发表的《地球生态报告书(Living Planet Report)》指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在1970年是100%。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给地球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究竟劣化到什么程度?调查了5000个地域个体群,表明此个体数减少,地球规模的生物多样性的下落倾向,是人类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速度,其后果是自然生态平衡被彻底破坏。
  WWF在《活着地球报告书》中,作为与LPI并列之一的指数,以生态足迹(EF:Ecological Footprint)提出议案,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新·人类环境保护战略》的原则之“不能超过地球乘载力”是对应的。“生态足迹”表示地球环境容量、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荷、资源再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净化之必要面积的数值。2005年的全世界每一人的EF是2.7gha(global hectare,地球规模、1万平方米),地球人均使用可能性生物生产力是2.1gha,不足部分是0.6gha。与2003年的EF相比,仅仅2年之间不足部分增加了0.4至0.6。这个不足部分表明持续可能的地球土地利用,已经超过局限。地球0.6分,生物生产力的压力,足以把他吞进去。就是说,将来人类可能利用自然的生产力减少。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占EF的52%,达到最高的比率。1961年世界的足迹(Footprint)是约10%二氧化碳排量,2005年则以9倍的速度增长,已占约半数。所以,削减二氧化碳素的排出量防止地球变热,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影响之大,已成为世界人类生存紧急问题。
  三、保持可持续性的重新分析
  首先,保持可持续性社会,究竟保持可持续性的对象是谁?然后,是以怎样的方法达到目的?保持可持续性委员会报告中,举例对象是“未来后代”“现代世代”“自然生态平衡”。即,在保持可持续性的社会形成中,取消世界贫富差距,进行社会和经济有序开发,在此基础上,不会威胁将来后代。所谓地球空间,按生态学讲,有限的世界里,希望无限的成长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和经济成长是有其自身规律性的。持有这种基本认识,就会明白没法把他变成可实现的事情。在《新·人类环境保全战略》中提到,①尊重生命共同体。②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③地球的生命力与多样性的保护。④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费限制在最小的指数,⑤地球乘载力限度。从人类与自然这样大框架来考虑,“人类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态系的持续可能性”的要确保以下2点。
  (1)“人类的生活的质量”的改善
  改善“人类的生活的质量”物质性要素占了高比率。经济丰富能改善生活的质量,过上幸福生活,成为前提。虽然物质丰富了,能不能达到目标还有疑问。通过美国和日本的民意测验(调查情况用问卷,调查表Questionnaire),据Frey and Stutzer(2002),从1946年到1996年,美国人均所得从11000美元增加到27000美元,但是感到幸福的人数几乎没有增加。在日本也有这种情况,从1958年到1991年,日本人的平均收入增加5倍以上,幸福度也几乎没有变化。⑤随之,现在在使用的人类发展指数(HDI),虽然测验经济的丰富的可能,可是无法测验幸福度的精密度。
  (2)确保“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在《新·人类环境保护战略》中原则的③、④、⑤都是关于地球生态的能力评价。重要的是给生态平衡带来负荷问题,即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亦即自然生态系人口,或出口。入口是指人类活动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出口是指被利用后的排出物。入口资源直接利用就变枯竭,生态系被破坏,生物多样性等将失去。出口是指被排出的二酸化炭温暖化,因气候变动使生态平衡无法适应,或指因污染物质生物死亡。入口和出口都给生态带来负荷,在持续可能的社会,控制人类活动会发生很大差错。
  现在的情况,主要控制检查出口问题。入口不把资源的利用量当问题的话,不控制经济活动就能通过。控制经济活动的情况是指不能缩小贫富差距。也就不会有资源使用量下降的问题,即经济活动的适度要采用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方法。考虑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地球生态平衡的时候,以技术性的对应,尽可能控制排出量,别无办法。人类所能干预的只是,期待先进的技术。资源使用量有可能增加,其增加的部分期待于自然。到现在为止已经采用过了,综上所述,是否对地球生态负荷的减少?表示利用地球生态的容量超过。
  再者,关于人口问题,资源使用量的削减成为第一课题。这一做法很明显成为控制经济活动错失。因为能够对自然负荷减少,方法论希望改变这一认识。与自然速度相结合,控制速度人类活动,就不会给自然带来负荷,确保持续性。考虑到自然速度不可能不变,得不到人的变化,即依人控制欲望变化。这种欲望的控制,迄今还没有实现。也控制不了经济活动。期待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减少,但按现在人类的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意义是在经济和环境负荷分离的同时,重点放在入口,别无办法。
  四、佛教与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今后,“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与原来重视经济,把最贫穷国的经济成长变为实现是不可缺的。但是,其成长也包含世界经济发展,环境负荷大幅度增加,从地球生态和资源来看,不敢说能够持续。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潜伏进退两难(Dilemma)。超越这个问题,以现在做法,几乎是不可能的,看不到改善兆头,有必要改变。
  欲望的控制不是经济一边倒的“生活的质量”,把“幸福感”作为基轴评价,包括在人内部问题解决,是迄今现代社会最不容易处理的问题,也是最弱部分。
  佛教关于考虑环境问题的重要视点代表有,天台“一念三千论”的“三世间”、“缘起”以及“中道”中有所论述。首先,“三世间”是指“五阴世间”的主体(心身)与其社会的环境的“众生世间”以及自然环境的“国土世间”,即主体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在此,增加“缘起”视点,从“缘起”关系分析,环境“人类心身”、“人与人关系”的问题,然后成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进一步,从“中道”分析,有必要分析平衡问题,即考虑环境,有必要保持三者平衡和谐。
  从佛教来看,迄今所使用的指标,HDI是人类社会的指标,这是“人与人的关系”。LPI和EF是属“人与自然的关系”。迄今提出的指标,不是对待人类内部,世间人类内部许多都是主观问题,以客观的数值来替换是非常困难。原有的“持续可能性”,在人类社会与人以及自然的关系,不只是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作为人类心理健康指数,希望人们能够以幸福生活方式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持续可能性”与佛教:从“人类的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的视(2)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322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laconia 论文写作格式

相关论文

光学学报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0 21:06:37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智能系统学报》 《中国肿瘤》 《航天制造技术》 《中国内镜杂志》 《神州学人》 《环境科学研究》 《公民与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