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时间:2013-07-08 12:07:04 来源:论文投稿

 摘 要:经济新闻报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应该在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即贯穿人文关怀的报道理念,对人文关怀作出新的追求:经济新闻报道要凸显公众利益,经济新闻报道要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的层面升华。
  关键词:经济新闻;人文关怀
  对于直面经济生活的经济新闻,要能够记录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对经济发展起指导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发动者、推动者、受益者,是社会活动的核心所在,人也是新闻产生和存在的理由。社会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的活动,所以经济新闻报道应坚持以人文关怀关注经济生活,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去报道经济新闻。
  一、经济新闻报道要凸显公众利益
  在人与自然交往以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人始终处于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任何科学发明、经济进步都是在人的主持下完成的。国别与民族间的经济差异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在各自的经济活动中采用了差异很大的制度形式与管理方式造成的。有学者甚至说:“我们可以认为,人的无限的欲望与实现欲望的手段这一对供求矛盾,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社会辩证地向前发展的最根本的矛盾。”宇宙间的物质与能量是一种恒定,而人的欲求却是无穷地不定,在由人的无限欲望与有限供给构成的“稀缺性”矛盾中,人处在“稀缺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引起稀缺性的主要原因在人,解决稀缺性的手段也在人,人是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根本推动者,减少稀缺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人类自身的能力。正是人类的有限能力与无限欲求构成了这对稀缺性矛盾的真正本质,展开了人类无穷的改造自我与发展经济的活动。人,必然地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所以也成为经济新闻关注经济发展的一个全能视角。
  经济新闻报道要实现站在人的视角关注经济活动,就必须在报道中凸显公众利益,即在提供真实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基础上,贴近公众议程,传递公众声音,维护公众利益以推进社会发展。2006年末,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对91类产品进行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及表彰会上,湖北楚源精细化工集团公司“楚源牌”活性染料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新华社记者以《中国名牌“楚源”烫金奖匾后是沉重的环保代价》(新华网2006年12月13日)为题报道了在这块华丽的“烫金奖匾”背后沉重的环保代价:这家公司长期向长江及周边排放废水、废气,当地群众苦不堪言,水稻减产,疾病频发。报道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传达这一喜讯,而是从公众利益出发,在披露个别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博取名利的同时,也向一些地方政府及评优单位提出了警示,不能因讲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当地政府和部门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
  要凸显公众利益,还要通过报道解释和讨论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议题,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经济行为的发生,要站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度做文章,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关怀上下工夫。凭借垄断地位赚取高额利润的垄断利益集团,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2006年以反垄断为核心的公共利益事件接连上演。6月末,随着列入立法规划12年之久的“反垄断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们日益认识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将反垄断进行到底。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百姓向垄断利益集团讨公平》(新华视点2006年12月17日)报道,从声讨“福利腐败”、博弈价格听证会、质疑竞争怪圈、起诉违法行政、呼唤民主决策等等方面,对承袭计划经济时代而来的国家垄断行业及企业的种种表现做了分析,对由此产生的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弊端进行了揭示,为《反垄断法》的出台和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关心民生,以悲悯的情怀对待民生疾苦,是民众对政府最殷切的期待,也是经济新闻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人文关怀实现的必经路径。
  有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新闻媒体的存在目的和价值,在于使人民群众知晓与他们的最大利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真实情况。要关注公众利益,就要摒弃旧的办报模式和报道模式,坚持报道的主流选题,多刊登公共事务新闻,通过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逐步影响、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关心那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在采编过程中,要注意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进行报道。
  二、经济新闻报道要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持。对经济活动而言,人文关怀关注的是经济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开放、有序的经济,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必须相应地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各种谋生能力,具有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个性心理素质,能够在市场要素的流动性、竞争的残酷性和环境的变迁性中拓展个人在经济活动领域,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此,经济新闻报道应有意识地注意劳动者这种心理素质培养,促进劳动者从体力型向高智力型,从能力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半封闭型的半自然经济状态向开放的经济状态转变。20世纪90年代在众多记者大谈温州经济模式是,《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等却挖掘到温州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深层的人文精神:善创新、敢冒险、能自立,这也是温州特殊的移民传统、地域文化、生存环境造就的秉性。他大力肯定了这些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格精神,同时也指出,温州要保持长期的活力还必须克服过于自负、难以容人、重利轻义、锱铢必较的负面因子。这种在经济活动中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的写作视角,使报道《神秘温州人》多了一份文化的厚重和深邃,给受众更多的感悟。
  有学者指出,道德不过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态度或选择,它需要自己的制度基础,只有人们讲道德比不讲道德收益更大时,道德才是人们追慕的对象。显然,在经济新闻中,我们首先要通过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事件,抛弃狭隘、封闭、守旧的自然主义价值取向,弘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和坦然宽容、仁爱达兼的人本思想;其次要挖掘经济转型时期经济主体昂扬奋发的精神,自觉摒弃物欲至上、极端个人的价值取向,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谐社会提供事实上的说服力。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论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326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黑龙江中医药 投稿 气象科技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数学学报》 《城市发展研究》 《清华法治论衡》 《广播电视信息》 《江苏煤炭》 《血栓与止血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农业与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