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从生态岛到生态特区(2)

时间:2013-09-17 16:36:57 来源:论文投稿


而在旅游产业方面,随着崇明生态岛建设第二轮三年计划的推进,除了东平森林公园、东滩湿地、西沙湿地,一批新的生态景点、项目会不断推出。 
  长江桥隧通车,给崇明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对崇明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能力提出挑战。上海崇明县副县长王智华说,崇明投资3.9亿,改造了22个基础设施,接待能力从每年3~4万人次提高到8~10万人次。 
  目前,崇明区初步形成了湿地观鸟科普旅游、森林观光旅游和农业休闲旅游三块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现在的思考是如何围绕这些品牌进行深度开发。一方面,崇明将充分挖掘农业特色,大力推动生态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另一方面,将围绕长兴岛横沙渔港项目,打造集渔业文化、渔品交易、餐饮娱乐、滨江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王智华还表示,依托崇明的水资源,已有开发水上娱乐项目的初步设想:一是开发崇明三岛水上游玩项目,今后游客从黄浦江出发,可乘船到崇明三岛游玩;二是开发环岛水上游玩项目,利用崇明发达的内河水系,串联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出系列水上休闲活动。 
  看中生态岛的发展前景,一批批体育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也前来寻找机遇。目前,崇明已有两个全生态养老社区纳入规划方案:陈家镇养老产业基地和“东滩长者社区”。两大项目将为上海发展中高端养老产业“投石问路”。也许若干年后,“去崇明养老”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生态溢出效应渐显 
  《崇明生态岛国际评估报告》指出,尽管“崇明岛目前仍是上海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其“致力于实现人居、自然和产业的生态和谐”,有望“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引擎”。 
  “适宜人居始终是我们的追求,这不仅是指表面意义上的环境适宜人居,更是指生活水平、保障水平、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适宜人居。”崇明县委书记赵奇认为,“建设生态岛与打造幸福民生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一点,在被视为发展“总纲”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最初设立的22项主要评价指标中,许多就直接涉及民生,比如人均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骨干河道水质达Ⅲ类水域比例及空气AQI指数为优的天数等。 
  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崇明还婉拒了一批工业落地项目和唾手可得的GDP。根据《崇明工业产业导向和布局指南》,但凡列入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的产业,一律不得上岛。 
  制度设计释放了民生红利。岛上大气质量常年维持在1~2级水平;内河骨干河道水质保持在Ⅲ类水;土壤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标一级要求;森林覆盖率达20.5%。经过这几年改造,岛上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各村垃圾回收率达8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81%,畜禽粪便资源利用率81%……目前,内河骨干河道水质达标率、空气指数达标率、公众对环境满意率等多项指标已提前实现《纲要》提出的2020年终期目标。 
  而生活保障水平的提升,更是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变化。崇明70万户籍人口中,农村居民达48万。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基础养老金已增至目前每月580元和540元两档,平均每年增幅70元以上,而农民实际领取的平均水平达每月598元。近年来,崇明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年均增幅达19.6%,今年人均筹资水平达1780元。崇明16周岁以上农村户籍人数(不含在校生)有37.15万人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障,参保覆盖率达99%。村民老范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他说:“这几年光养老金就涨了一倍多。” 
  “空气质量好,也能当饭吃?”过去崇明百姓揶揄的一句话,如今正在岛上得到验证。 
  生态岛建设带动的第三产业也创造了一批新岗位。位于崇明开发前沿的陈家镇,不少农村地区拆迁变成了社区。原先的铁塔村村民朱伟功亲历了变化:村里一些年轻人经过培训,在毗邻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而建的东滩湿地公园里当上了讲解员。三年来,东滩湿地公园、金茂凯悦酒店、上外贤达学院等为3000多名当地农民提供了各种岗位。眼下,上海首个自行车主题公园——陈家镇自行车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一定也会产生很多新岗位”。朱伟功说,这是生态岛建设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而在岛上,“农家乐”也正经历着蜕变。“莫干山的高端别墅,比大多数五星级酒店还贵,即使是旅游淡季也是一房难求。为什么?山林的生态环境、顶级的空气质量加上高档的建筑装修,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崇明县旅游局局长张立新思考的新问题是,“崇明的农家乐能不能也因岛上的好空气、好环境,卖出好的价钱来?” 
  在竖新镇仙桥村,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正致力于一项“桃花村试验”。田间农屋被重新利用,改造成环保美观的田间“餐厅”:人们可以在里面开沙龙、喝咖啡;农民房则被设计改造成绿色、低碳的创意住宅,“一个晚上2500元的费用也无法阻挡市区的尝鲜者”。 
  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直接的效应是提升了崇明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增加了渠道。崇明特产白扁豆、金瓜、马兰头等经加工包装后,运往市区各大专卖店;以有机蔬菜为主打的快餐进入了沪杭高铁;去年,分布于全市的300多家崇明农产品专卖店年销售额达7亿元。“这是生态建设释放的红利,让越来越多农民从中受益。”崇明县农委主任袁刚说。 
  显然,生态建设的溢出效应远不止于此。 
  在规划蓝图中,崇明未来将依托上海优势,发展总部经济。“而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全球高端企业和人才入驻,眼前的生态建设可以说是一种筑巢引凤。”崇明县县长马乐声说。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崇明:从生态岛到生态特区(2)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82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环境工程论文 蜘蛛侠之破碎维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农业与技术》 《清华法治论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江苏煤炭》 《城市发展研究》 《广播电视信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数学学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