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某些技能进行训练并不断的放大,会失去教学的目标与意义。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客观的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将个人的主观意志掺加在其中,或者将幼儿的美术活动作品作出一次性的评价,而在美术的教导过程中,对幼儿的绘画技巧不能直接用高低来评价,要对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负责,保护幼儿的绘画艺术天赋。与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美术带来的乐趣,树立幼儿的信心,让每个幼儿拥有愉快的美术学习过程,快乐的成长。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认知美的能力,帮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幼儿的美术活动教学中,除了引导幼儿学习绘画技巧,将自身对于事物的了解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以外,还要让幼儿理解美术的相关知识,把培养幼儿的美术绘画兴趣以及发挥自身个性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2.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幼儿处于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的年龄阶段,很多时候不能准确的表达自身的观点,但正因为这个原因,美术绘画给了他们另一种表达方式。借助美术绘画的特点,幼儿可以从中抒发情感,认识周边事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在幼儿的美术世界,可以充分的将艺术与周围事物联系起来,对幼儿感知世界,认识了解世界有很大的帮助,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用自己的方式加大对于外界的理解[2]。此外,幼儿的天性就是玩性,在这个阶段他们更热衷于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满足,幼儿天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在美术活动中的一笔一纸均是他们的游戏中玩具。并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是不会有任何好坏的标准或是压力,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将熟知的事物表现出来,通过在绘画中的色彩变化,可以让他们的感情和情绪找到发泄的出口。
3.评价多样化有助于幼儿个性发展
3.1评价主体多样化,激发主动性。虽然幼儿年纪小,没有形成牢固的自我认识欣赏体系,但是已经具有自我评价的意识,加上教师的引导,幼儿就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教师要让幼儿成为美术作品的评价主体,而不是像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让幼儿被动的接受的教师的评价,形成教师评价的绝对权威性,要激发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就要将评价主体转换,可以使用幼儿之间的互评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则作为辅助性的评价,以此来带动幼儿的各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明确评价的标准,并让参与评价的主体了解标准[3]。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和侧重的方面,例如幼儿之间互评的标准可以教导幼儿要将同伴的优点放大,多关注和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对评价主体的衡量标准进行明确,就不会出现胡乱评价的现象。
3.2评价语言生动,体现激励。幼儿评价中的运用语言技巧十分重要,评价语的使用要符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在对幼儿的个性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再来针对性的使用评价语言。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在平时就要多和幼儿急性对话,观察幼儿的绘画行为,理解幼儿的绘画意图,发现幼儿的特殊创造力以及表达的方式,在幼儿不能清楚表达出来时,做辅助性的解释,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准确的表达。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时,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特点,来采用适合的评价方法,小班学生接触绘画不久,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可以对他们采用情景评价的方式。中班的幼儿因为他们的审美认知已经初步形成,基本可以简单表述自己的意图,可以使用询问式的方法来评价,从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完善美术作品。大班的幼儿审美观念已经形成,可以对自己或是他人的美术作品做出简单的评价,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评价的语气,要将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
3.3评价内容全面。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以及优秀的想象力,通过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过程来帮助幼儿个体的心智发展,在互评中学会合作,学习与赞赏,成为心理性格健全的人。因此,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时,要丰富评价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表现,多发掘幼儿的优点,让幼儿有成功的体验,更加自信和快乐的学习生活。为了保证评价内容和标准可以落实到位,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探索各项内容的不足,并将它们分解,总结出关键点,提炼出评价的指标,增强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中,注重考察的是幼儿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最终的教学成果,很容易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个性表现,没有将美术活动过程中其他的表现方面作为评价的标准当中。这种结果式的教育评价方式,很有可能会让幼儿对于美术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审美发展,和个性的发展[4]。所以,在幼儿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中,要找出传统评价体系的不足,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教学评价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秀杰 单位: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专题:制约情绪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主义新农村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