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员参与科学实验的方法

时间:2017-01-21 14:09:03 来源:论文投稿

一、优化组织,提升合作效度

科学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合作的真实性、有效性;要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能力、个性恰当地建立学习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给予调整,努力形成“组内合作互助,组际间有效竞赛”的良好氛围;采取有效策略,鼓励、督促学生全员参与,有效张扬。我们可以在每次合作实验开始之前下发“合作实验反馈表”,并要求各组准确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组内和组际之间的评价,以不断规范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此外,对于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鼓励学生进行适当记录,促进自省,不断提高。对于一些普遍性的、一时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别人发言时不注意倾听,只是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随便摆弄实验器材,实验时目的性不强等,教师可帮助学生制订“常见问题统计表”,由组长做记录,并对情况明显改观的学生进行表扬,以促进学生主动改正,最终达到有效合作、高效实验的目的。

二、适时干预,提高探究效率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严重影响探究效率的现象,需要教师适时干预。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做小组合作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关系的实验时,有些小组的学生将摆锤增加至3个钩码时,发现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前面得到的数据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应适时予以干预:“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摆锤变化后除了重量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变化了?”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摆锤的长度也发生了变化。由此,教师引出摆长的定义:摆长不是指摆绳的长度,而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不再陷入思维的沼泽,活动自然也就继续能顺利展开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说:“教育不应该只是抓知识点和抓题目,而应抓与学习者的生命活动相联系的那些根本的东西。”因此,教师的干预一般不宜过多,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并且凭自己的能力难以解决,或发现学生疏忽了探究活动的某些关键细节时,才能出手相助。同时,干预应尽可能抓住那些最根本的东西,并根据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境给予艺术性的干预,这样既不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又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相机赏识,激发研究热情

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我们应相应实施赏识性评价,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研究热情。赏识性评价,首先要做到的是赏识的真诚性,也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赏识是真实的。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成为探究活动的一员,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如此,自会发现学生的优秀,进而使赞许油然而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赏识的适度性和持续性。赏识适度,是指对学生的表扬要恰如其分,不可过度夸张,更不可无中生有。同时,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更应注意赏识的适度,可先批评,再对学生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给予表扬,让学生明白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及时改正错误。赏识持续性,是指表扬与赏识要持之以恒,教师切不可在开心时尽情表扬,不开心时大声训斥,让学生无所适从。此外,我们还要尽可能利用同伴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使赏识蔚然成风。总之,笔者以为,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唯有充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技能和积极的参与情感,才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实验中的浅参与、浅实验现象。

作者:邵明道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引导学员参与科学实验的方法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115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期刊文章发表 历史研究投稿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河北法学》 《工业锅炉》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塑料工业》 《新会计》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新学术》 《南风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湖北电力》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