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市场需求下人才培养

时间:2017-01-21 17:07:50 来源:论文投稿

一、新经济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变化

1.人才层次。在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背景条件下,我国人力资本市场对市场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层次有了较为明确的区分。根据营销岗位不同职位的能力需求,可以把营销人才区分为两个层次:执行型人才和策略型人才。其中执行型人才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基层的销售和营销策划执行人员;中层的销售部门的各级主管。策略型人才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中层的企划专员、企划经理、产品经理和市场部经理等;高层次的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等决策型高级经理人才。目前,市场营销策略型人才是人力资本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紧缺型人才。

2.行业实践经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不仅不同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清晰,同时,由于同一行业之间竞争加剧,同一行业间的市场细分也越来越明显。在市场实践过程中,市场存在三种类型: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非盈利组织市场。这三类市场对营销人员的行业实践经验要求各不相同。即使面对的是消费品市场,在这一产业链条上,消费品的制造企业和消费品的销售流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行业实践经验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营销人员来讲,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就必须具备较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具备把握市场快速变化的能力。

3.知识结构。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从而提高本土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人员除了拥有专业的营销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与其相关的商务英语、国际法律和不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其次,随着行业分工越来越深入,对面向生产资料市场的营销人员产品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手段带来强烈冲击。对于现代企业的营销人员来说,要想把握“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营销和主动式服务营销,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这种全新的网络营销理念,就必须掌握网络营销方法、网络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知识。

4.学习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针和现实选择。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知识在不断地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手段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市场产品更新不断加快,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变化,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创新思维。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产品没有创新就可能逐渐退出市场,企业就可能丧失持续竞争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除了产品的创新外,还有市场的创新、营销方法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和盈利模式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往往能比产品的创新带来更为直接的效果,在短期的竞争中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为产品的创新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求营销人员具有创新思维,以提高企业的营销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营销人才培养定位错误。营销实践表明,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目前,虽然很多高等院校把自己定位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但几乎所有院校都把“应用型”本科教育错误地理解为就是加强实践教育。事实上,应用型教育和实践型教育并不是同一概念。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相对于学术型本科教育、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

2.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同时人才供求的环境也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大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并没有结合实际定位进行相应调整,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过去精英化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结构没有本质区别,仍然以系统的营销理论课程为主,辅以与理论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虽然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呈现出宽口径的特点,但这种宽口径也仅仅是管理学科内的宽口径,并没有和现在人力资本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结合。人力资本市场需要的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和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同时,这种宽口径教育是一种典型的“通才”教育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营销理论的指导下什么都能营销,这不仅与当今市场行业分工越来越深入的现实相脱节,还忽略了营销专业人才不同层次的能力需求。

3.实践型教师资源匮乏。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几乎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他们具备较深的理论研究能力,但实践能力几乎为零。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大部分高校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都是由理论课程的教师兼任,实践型教师的资源十分匮乏,这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师资结构严重失衡。虽然,由于人才需求环境的变化,很多高校注意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但受限于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性帮助。

4.教学模式认识存在误区。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本科的专业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辅以案例讲解和课堂案例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过多注重教材的选择,而忽略了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导致理论教学与现实的市场实践脱节。另外,“多媒体”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把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来看作教学手段的变革。事实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除了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方面有所帮助外,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课堂教学来讲最多是手段的创新,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5.考核评价方法不合理。市场营销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营销的创新能最直接地体现出企业的市场创造能力,并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直接为企业赢利。几乎所有高校现行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都是以命题试卷或课程论文形式考核为主,再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测评。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核评价结果不仅脱离了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其人才培养的结果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营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该根据人力资本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资源状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

1.基于学校资源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于高校市场营销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一方面,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包括专业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一般来说,实践型教师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相对薄弱的普通类型的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基层的执行型人才,主要满足市场对基层的销售和营销策划执行等人才的需求;而实践型教师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相对丰富的重点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层的执行型和策略型人才,主要满足市场对销售部门的各级主管、企划专员、企划经理、产品经理和市场部经理等人才的需求。

2.构建基于市场需求的实践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目标的依托,唯有构建如图所示的基于人力资本市场需求的实践型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市场营销“应用型”的本质内涵。

3.建设专兼结合的实践型师资资源库。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质师资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专兼结合的实践型教师资源库。(1)内部实践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轮流选派任课教师到企业的相关营销部门参加为期至少半年的连续实践工作。在实践工作期间,应该以定期的专业实践技能考核和具体工作的实际绩效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以保证参与者能够真正地提高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养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导师团队,通过与校外具有创业背景和能力的企业家共同指导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来提高内部教师的实践技能,并且把创新创业成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团队进行绩效考核。(2)外部兼职教师的引进。通过聘用来自业界和市场的专业人才和营销专家来担任兼职教师,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缺陷。但在聘用校外兼职教师时不能陷入这样的一个误区:谁的名气大,就找谁。国内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虽然搞市场很在行,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容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误导学生。咨询管理公司的资深顾问是比较适合的群体,因为这部分人不但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而且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4.注重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将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1)虚拟经营实战模拟。虚拟经营实战模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实战模拟的教学模式目前主要通过特定的教学模拟软件或模拟网站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商业关系中的不同角色来模拟完成现实市场中的一系列商业操作行为,从而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2)情境案例讨论。教师选择当前的营销热点问题和典型的营销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换位的方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抽象的市场营销问题情境化的情况下做出分析、讨论和决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情境角色模拟。情境角色模拟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互动式体验教学手段。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商务谈判、推销学等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商业训练情境,由学生或老师扮演特定的情境角色,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展开专业技能训练。

5.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应用型人才的考核评价不能再以学生卷面成绩作为评价尺度,而应该形成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背景的实践能力。(1)课程考核过程化体系。考核可以把单元案例分析、商业情境模拟和课程论文答辩等考核方法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去,构建一个以实践为主的过程考核体系,而不再以课程结束后的书面和非书面考试为主要课程考核标准。(2)专业课程考核模块化体系。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分类组合,构建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手段,构建一个综合性专业方向考核评价体系,而非单一的课程考核。考核时,不同专业方向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来让学生完成,以达到考核目标。

作者:杨军 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学院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人力资本市场需求下人才培养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175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林正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官网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江苏煤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广播电视信息》 《血栓与止血学》 《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清华法治论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农业与技术》 《数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