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及有效性

时间:2017-01-21 18:15:5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有利于实现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和学生需要改掉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文中,根据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几点意见,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想出来具有有效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有效性;措施

正如梁启超在《少年说》中提到的,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说青少年的价值,也就是受教育程度,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接受了全面的知识,促进了完善人格的发展,这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这些对于初中生学习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一定要想出一定的教学方法改变这种现象,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激情。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太多人真正地把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不懂得如何去观察学生的兴趣,所以无法正确的运用它进行教学;二是教师也有惰性,不愿去设计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也正是由于这些毫无乐趣的教学方式,初中生面对枯燥的数学更加烦躁。面对着教师毫无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初中生缺乏学习数学的激情和兴趣。这样的学习状态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降低教学效果,影响学习效率。

2.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缺少兴趣,缺少学习的动力。初中生是小学生刚刚升学上来的,所以在性格方面还会带着许多小学生时的特点,比如喜欢动,讨厌枯燥的数学等。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单调的学科,内容比较抽象,给学生的感觉就是距离生活很远,所以初中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也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少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没有发现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特点,学习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就会导致初中生越来越讨厌数学,偏科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3.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逐渐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要关注的内容,以此作为教学效果的标准,即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从倡导素质教育以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慢慢偏离素质教育的现象,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尺度并没有把握得很好,因为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教师就会遗漏很多的知识。比如初中应该讲过的知识,在高中的课堂上,教师提问时,有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这就说明因为素质教育政策的出现,导致许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删减知识的尺度并没有真正地把握好,这要求教师要认真地参考教学目标,不要在教学过程中遗漏重要的知识点。

二、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产生的效果,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改变学习态度。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的特点,所以学习数学就要具有想象力,当然这对于想象力开发不够的初中生来说,这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习数学,它可以帮助学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生想象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实物,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初中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改变以往对数学抵触的情绪,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

2.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一场良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定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有人说,喜欢一座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里有喜欢的人。同样的,如果学生讨厌一个教师,那么学生也会讨厌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才会使得彼此更加了解彼此的性格,这样也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所以说,教师所开展的良好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一视同仁的态度,使得学生更加喜欢教师,更加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同样的学生也会更加喜欢教师所传授的科目。

三、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以人为本”是目前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持有和学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创新思考,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改变自身的身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也就是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正确的行动,实现师生的合理分工。例如,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是比较难的一部分,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起讨论,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谁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一些看法,就可以到讲台上进行分析,然后和同学们共同讨论这些知识点的特点,了解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条件,关键数据或者是求解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将问题提出来,然后教给学生去解决,无疑就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体会主体地位的机会。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态度和能力。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以往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不知道老师提问的关于新知识的答案,这是由于学生在课下没有进行预习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和复习是有必要的。因为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什么地方是容易懂的,什么地方还是不懂的,需要上课的时候认真的听讲,这样有针对性的听讲,就避免了教师在讲难点或者重点的时候,正巧碰上学生走神,没有听到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复习呢,就会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更加领悟知识的内涵,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在即将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找出自己认为是重要的知识点和不懂的问题,为了能够避免学生不认真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几分钟,随便的点出几个学生,要求他们对自己所找出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阐述和解释,对于不认真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惩罚他们对知识点进行抄写,这样既可以达到惩罚学生的目的,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将要学习有理数的时候,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说出关于有理数的定义、特点,还有分类等等,以此来检查课下学生是否真的去预习课本了。

3.利用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还是更高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好胜之心,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于活泼好动,容易叛逆的初中生来说,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利用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利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变他们以往对数学厌烦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丽青.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0.18:6-11

[2]贾琳红.新课程目标下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郭长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江小锋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小桥中学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及有效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196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医学论文投稿 英语形容词大全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湘潭大学学报》 《大众汽车》 《企业导报》 《微电子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领导文萃》 《电气开关》 《中国文化研究》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兰州商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