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计划管理策略

时间:2017-01-21 20:44:26 来源:论文投稿

引言

供电企业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是保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推进供电企业逐步向开放化、社会化演变,应持续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为此,供电企业需持续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均纳入目标管理,进而进一步加强企业执行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涵

综合计划管理,是对项目储备、计划编制、计划执行与调整、评价考核等过程的管理。通过增强综合计划的刚性执行,能够实现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精益化管理,保障企业全面健康发展。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保障可靠供电、提高供电质量为宗旨,在各专业专项计划的基础上,综合平衡、整合优化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等核心资源与专业需求。其内容涵盖企业发展、电网建设、经营管理的工作目标,强调各大专业的横向、纵向协同,因而具有整体性、策略性、动态性、考核性等特点。2.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计划编制效率低、管理约束性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综合计划编制效率不高。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原有综合计划管理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与现有要求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同时,企业内部机构的进一步划分整合,其职责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在跨专业、跨部门、跨层级间的职责界面有待规范,导致综合计划管理在部门衔接上存在断点,影响了综合计划编制的高效性与精准性。(2)管理约束性不足。由于在综合计划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约束性与强制性,使得综合计划往往随意调整,导致项目工期调整幅度较大,阻碍了生产、营销、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综合计划管理的策略为进一步增强综合计划的执行刚性,科学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投资规模和计划指标,在分析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计划—监控—评价”全过程约束机制(见图1),从综合计划的科学编制、风险平衡、执行流畅3个阶段入手,强化基层建议、专业把关、收口管理、统筹平衡的作用,促进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提升。1.深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1)建立对宏观经济与地区发展形势、工程建设、购售电结构变化等,内外部环境分析与综合计划之间联动关系,全面对接融入企业发展环境。(2)全面分析存量资源和企业建设现状,在实现存量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引入增量资源投入,实现存量、增量资源的科学配置。首先,建立综合计划项目“打包下达、分批分解”的机制,设置“收取和支出”指标,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优化资金使用;其次,规范出(垫)资项目管理流程,严把出(垫)资工程入口关,有效利用外部资金,提高电网装备水平,防范投资风险;再次,有效利用存量分析报告,作为电网新建、扩建项目安排的依据。(3)采用分产业法、增加值单耗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用电量预测,采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增长率法等对最大负荷进行预计。在基于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供电企业电力需求发展的项目和指标分析预测,将外部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强化宏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全面优化计划编制管理

(1)全面深化“两级决策制度”。强化国家电公司网综合计划管理办法通用制度的分解落实,明确综合计划编制节点工作要求,加强横向协同管控,确保各基层单位、各专业部门工作清晰有序、高效协同。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化“两级决策制度”,处理好各专业专项计划的平衡,并严格把控各类项目计划的执行。制定项目决策管理办法,成立“总经理办公会—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的两级项目决策管理机构(见图2)。做好项目前期把控,提高项目计划的精准性;细化各专业项目计划至各实施节点,严格落实项目专业平衡会管理机制,并贯穿项目计划执行的全过程。(2)严控项目储备和审查。成立储备库项目工作小组,建立“双周报送”机制。通过总结储备项目进展,对于项目进展较慢的专项项目,总结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解决储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专项储备工作进展均衡。同时,要统筹各单位、各专业的技术力量,形成专业组并行开展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严把审查大关,确保项目可研深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可研批复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要求。为确保进入储备库项目的质量,要严格把控项目必要性论证、项目命名规范、项目限额分界、项目级别分类等环节,实现“边储备,边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信息准确,促进项目储备工作高效有序开展。(3)强化预算的经济性管理。以制度为依据,强化项目预算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项目前期管理,严格审核电网基建等12类项目的规范性、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和项目的经济性,规范项目的投资行为和方向。(4)推进项目储备标准化管理。明确参与项目储备工作的各基层、各部门的工作要求、进度要求和职责分工。各基层单位要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发展规划,认真梳理项目需求,从根本上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储备项目评审单位,以国家电网公司项目命名规范、项目可研模板、评审规范等为依据,分专业制定可研深度规范,完善命名规则,建立专项协同审核机制,夯实项目管理基础;省公司各专业部门要进一步筛选完善、优化排序,统筹安排项目规模,形成总量充足、层级合理的储备库。在综合计划的编制阶段、风险平衡阶段、执行阶段,分别明确阶段性考核指标及控制风险,提高综合计划精准性。

3.强化计划执行全过程闭环管控

(1)完善信息化控制手段。深化“估算控制概算、概算约束支出”的控制理念,建立项目信息化闭环管控体系,实现全部项目支出的线上计划预算双控,保证综合计划“硬约束”落地。(2)多手段监测项目建设全过程。以月度为周期,开工、投产两头抓,开展分主题项目进度监测,有效核查相关异动,并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促进相关项目环节有序开展。依托分电压等级项目的平均实际工期监控、各单位实际建设周期的监控、配电和自动化专业生产技改项目实际工期监控、变电和输电专业生产技改项目实际工期监控等大数据分析,制定、调整项目的合理工期,并强化物资、财务等各方协同力度,确保严格执行工期管理计划。严格落实项目结算有关规定,加强财务核算和项目决算进度监控,精准财务核算和项目决算。(3)强化重点指标、业务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控。丰富监测分析和预警的内涵,分析工作包容并取,在对经营工作本身强化分析的同时,兼顾同业对标、企业负责人、运营监控等各方面管理需求,全面开展生产经营重大事项决策工作。企业运营能力评价体系的引入,为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评价视角。该体系有别于同业对标、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等现有评价体系,作为已有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是一套更加客观、面向能力评价的方法,也是一个更加直观的导向分析。企业运营能力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4.强化综合计划执行考核

(1)开展项目和指标的分类考核。为进一步增强综合计划的执行刚性,对计划执行结果进行分类考核。一是项目调整考核。实行计划完成与调整幅度双重考核。一方面,要考核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强化计划执行的跟踪落实,按照计划下达的里程碑节点,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另一方面,要考核项目计划的调整幅度,加强项目前期管理,提高计划编制准确性,降低项目调整量。二是指标调整考核。在指标调整考核方面,重点考核下达计划的完成情况,加强执行跟踪分析,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目标。(2)建立综合计划闭环反馈机制。在综合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计划执行过程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分析月度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过程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质量要求,重点关注指标异动情况。同时,建立“月度进度反馈—季度管控反馈”的闭环反馈机制(见图4),及时反馈指标跟踪结果并开展纠偏整改,保证综合计划的高效执行。(3)构建基于SCP框架的点评路径图。基于SCP模型(见图5),梳理可能开展专题分析的主题,形成月度专题分析蓝图,指导后期开展专题分析或月度点评,探索常态化监测模式,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以供电企业月度例会为展示平台,形成SCP月度点评报告。一是以发展投入类指标为牵引,选取与其紧密相关的计划预算管理开展点评;二是以供电服务类指标为切入点,选取与其延伸相关的电能质量开展点评;三是以经营业务类指标为指导,开展与其相关的客户接入环节开展点评,进而建立指标+专题的点评内容。按照SCP的逻辑,先从外部环境开展点评,接着开展指标类点评,最后开展专题点评。

结论

综合计划管理是提高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促进综合计划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与精准化,需要供电企业深入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与经营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行业环境与综合计划项目、指标之间的联动机制。同时,要在企业内部强化制度标准的执行、完善业务流程,促进部门间的横向协同,全面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作者:马朝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供电企业计划管理策略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247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马路天使电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企业导报》 《湘潭大学学报》 《兰州商学院学报》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领导文萃》 《大众汽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微电子学》 《电气开关》 《中国文化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