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及有效性(6篇)

时间:2017-01-21 23:00:33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分析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而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文章围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建立课堂评价体系进行阐述,以期探求在新课程背景下转变初中语文教学观念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观念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高、基础性强的学科。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进行探讨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创新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根本,承担起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1]。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以“教”为主,大都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本知识。而且,“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减少,有的甚至整个课堂教学都没有师生的互动,使原本应富有趣味的语文知识显得沉闷而枯燥,导致学生失去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且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拥有愉悦、活跃学习氛围,适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突破传统处理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方式,灵活设计课程,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积极融入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态,并根据这些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师在挖掘学生潜能时,要正视其不足之处,辩证的看待,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应予以重视,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二、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思考,并给予适时、适量帮助,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2]。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质疑机会,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以表扬为主,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多倾听学生意见,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最后,教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其多动手解决问题,使其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海燕》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多媒体荧幕上,播放海燕在风雨中搏击的图片或视频,并同步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在广阔的大海上,乌云密布,海浪翻飞,海燕毫不畏惧,依旧勇敢的在乌云中穿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课文内容就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进而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或与同桌合作搜集、整理找出有关答案:《海燕》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大海”、“乌云”、“狂风”和“海燕”这些形象分别象征了什么?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等等。通过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搜集、整理资料找出问题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运用课堂提问,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维能随问题的引导更深入的进行课文学习。教师设计问题时,要以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设置出难度适中的提问,避免出现问题过难或过易的局面。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内容和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得出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给出一定提示,引导其回到正确的思路中;对于答案比较片面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补充,使答案更为完整。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并根据小组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有益。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下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合作探究,寻求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以什么顺序进行叙述?文章开头介绍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百草园的部分景物?“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有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等等。学生通过进行小组合作探求问题答案,就会明白,作者是按时空变换为顺序进行叙述的,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百草园所处的位置、来历和归属,详写部分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景物,将自由有趣的百草园与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进行对比,表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当然,教师要明确,文章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答案并非唯一的,思考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一样,教师应求同存异,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得出言之有理的结论。

四、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果除了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外,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各学科都极为重视课堂教学反思,而进行教学反思的依据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在进行课堂评价体系设定时,教师要以“科学化”、“民主化”为设定原则,不仅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软件科学评测评价体系,而且应让学生与家长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得到课堂评价体系的相关参数时,教师要以成长档案的形式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保存下来,并对这些有关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主动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不断保持、巩固自身的教学优势,分析不足之处并找出解决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例如,教师讲解完《老王》这篇课文后,要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将自己在本课学习中获得的收获、仍存在的疑惑和对本课学习的反思写在成长档案中,便于日后提升自身学习水平。教师可通过提问一下问题帮助学生理顺文章思路,加深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老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作者通过描写哪些片段刻画老王这个人物形象?文章的主旨思想是什么?如果学生能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基本也就完成了。在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将你的收获与同学一起分享吗等等。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堂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参考数据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方式,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从而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初中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努力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施“提问式”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利用课堂评价体系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提升自身语文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苏芳.初中语文教学中理念与方式的转变[J].学周刊,2014,08:108.

[2]刘家红.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40.

[3]罗万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108.

作者:吴永刚 单位:双辽市柳条乡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并且问题的水平高低、质量优劣,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进行适时地提出和引导,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进而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课堂提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行设计,并且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总结,整理出一套关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一、阶梯递进提问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仅仅依靠一两个课堂提问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从整堂课或整篇文章的高度进行规划,设计出具有递进式的阶梯问题组,并不断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挖掘学生的思想深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材的内容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让学生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化思想内涵,拓展阅读的深度。举例而言,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递进式的提问来进行课文的引导式教学。诸如首先提问“为什么全家都痛恨叔叔于勒”,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基本都能回答。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之后可以设定问题“为什么全家都渴望叔叔于勒回来”,再之后可以预设问题“为什么全家又不希望叔叔于勒回来”。这样的设置,文章的重难点都可以随着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同时提高了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二、设置问题悬念

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并非全都是一开始就有兴趣。这时,教师则需要深入钻研课文内容,并结合教学大纲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让学生激发阅读和学习的冲动和兴趣,使得学生在渴望解开这些“谜题”的时候,同时接受了思维的训练。并且对于课文的重难点和文章的深入理解也能获得很好地掌握和解决。比如在进行《变色龙》的文章讲解时,教师可以预设问题:“变色龙本来是一种蜥蜴的名称,为什么契科夫要把人说成是变色龙,而非猫狗牛羊等其他动物呢?”这种带有悬念色彩的问题的抛出,直接打破了学生以往对于形容和比喻的思维定势,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产生阅读和学习《变色龙》的需求,以解决教师设置的“谜题”。

三、问题另辟蹊径

对于课堂的提问,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问些直来直去,或者显而易见的问题,势必造成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问题产生乏味。久而久之,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倘若教师能够把本来直接的问题另辟蹊径,用另一种方式或角度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并在思维的发散和跳跃上获得答案,同时得到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蜡烛》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老妇人的形象时询问学生“老妇人为什么要把浮土一捧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而不是盖或者倒?对于这种问题,很多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分析的时候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换一个方法询问:“老妇人是不是觉得只要捧上几把浮土就可以掩埋苏联红军烈士呢?”学生当然给出否定的回答。这时,教师再进行引导“那么捧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经过这样的“另辟蹊径”,学生会对老妇人的“捧”拥有了准确的理解,而这个小小的转折性提问,也会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四、引导延伸阅读

对于课堂中的教学提问,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通过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最常见的,一篇课文在段落划分的时候可能会有多种划分方法,只要能够有理有据并且结构合理,都是能够有效将课文进行有机处理的办法,并实现阅读和理解的简便化。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假使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投身更广泛的阅读之中,可以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宽,获得更多的内容学习。比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鲁迅要描写这么一个迂腐不堪、麻木不仁、四体不勤的人?鲁迅还有没有其他作品也是描写类似的人?为什么鲁迅要写这些人,有什么象征意义?这样的引导势必会让学生对于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产生兴趣,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原有的知识基础,对于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广泛阅读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相比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更像是一门艺术,优秀的课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传播语文知识、积累文学学识、提高个人素养。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果。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课堂提问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艳榴

第三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积极构建新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但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技能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欠缺,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本文就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了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正是语文学习的教学主体,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正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因素。所以,教师应当采取积极地措施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怎样才能开展有效性的教学。

1营造和谐气氛,创造快乐学习空间

心理学家认为,在和谐的环境之下能够让学生更具有学习的欲望,教师也能够借助学生的动力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快乐学习法》这一本心理学书籍,作者巴甫诺奥在书中说应当对快乐学习赋予更多的含义,他表示,学习知识应当建立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快乐学习应当是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在的学生往往都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每天都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更不用说快乐学习,在这种心理的引导下,教师很难达到高效的完成任务,语文教学也不可能实现有效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前提应当是能够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体验学习语文乐趣。宽松有序的课堂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用很多方法。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在课前可以通过播放一小段插上音乐的视频,视频内容涉及到济南每一个角落冬天的样子,给学生一种轻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更愿意接受下面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看完济南冬天的视频之后,就请几位学生起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让观赏过济南冬天的学生谈谈感受。教师也不要仅仅限制在教师之内,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为了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适当的走出教室,能够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观察力,疲惫之时,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给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空间。

2以学生为主体,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

实现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进行落实。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应当充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知识的探索。语文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高超,而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提高的空间和场地,所以,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怎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呢?比如,在学习《古代诗歌五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一一进行朗诵,朗诵的过程并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而是能够在朗诵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朗诵应当掌握的技巧。通过教师对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辛弃疾的《西江月》以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有感情朗读,学生会对诗词理解的更加深入,无论怎样展示,教师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提高,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再比如,教师如果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口若悬河的卖弄学问,不管学生的兴趣如何,这都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有效教学的目的就很难达成。

3挖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本身,初中语文是基础性的教学科目,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当以培育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上。比如,在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进行最基本的基础诗词教育,让学生先了解诗词的学习应当首先注意什么。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就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也就是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怎样更深入的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例如在文化层次的角度,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所描述的“月亮”这个意象进行探究。“月亮”一词在古代文学史上经常被用来表达感情,也有众多有关“月亮”的诗词,《静夜思》就是其中之一。以此入手,让学生独自去找关于月亮的文章或者诗词,并将其与所学课文中的“月亮”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月亮”再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而且长期有效。4结语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将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学习机会,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竞争,这才是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使得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寻求发展。顺应新课改的发展潮流,构建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作文系统性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122.

[3]邵伟.新教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

[4]万玲.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05.

作者:李玲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兴趣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由以前的只教课本,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慢慢地变得开始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

教学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兴趣的引导下,即使是在课下,学生也会想着去看一篇好的文章,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会拿出课本,再默读一遍课文,接受心灵的洗礼。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找到良好的方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同的导课方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听到上课铃响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会再回味一下课间的各种事情。这时,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导课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比如:在第一单元中“秋天的怀念”这节课,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们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母亲的那些行为动作可以表现出对你的爱?你们有没有让母亲伤心过?你们对母亲有没有什么怨言?母亲有没有阻止过你们做什么事?等等。通过提问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白母亲对自己爱融入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史铁生对母爱的赞美。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们可以播放“妈妈洗脚”这一则公益广告。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看视频,通过播放这个视频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可以就这则公益广告所表达出来的意思问学生几个问题。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在选择导入课堂的方式时一定要结合课文,选择相呼应的导课材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进行兴趣的培养,这样就不得不提到课堂氛围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打开他们的思路,提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不妨通过播放音乐,放映相应的视频等方法营造氛围。比如:在讲到“春”这节课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与春有关的视频,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播放春天的风光片,同时,在音乐的伴奏下,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这个时候应该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比如讲解“论语”时,我们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有关孔子的视频,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比较容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时不时的和学生开一些玩笑,或者将一段和课文或者作者有关的新闻,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对每一位站起来的学生给予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要进行严厉的纠正,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学生对自己所回答的问题就会记忆深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活动或者竞赛,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讲完一个单元以后,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个小组自行选出一个组长,然后让他们组内讨论决定自己组叫什么名字。在进行知识竞赛时,可以将问题设置不同的分值,答对的小组加分,答错的小组减分。教师在问题的设定下也要分成不同的难度,对于那些简单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抢答的方式,先举手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超过时间以后就不能让学生动笔,并且让各组之间进行监督。这种竞赛方式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复习,以巩固以前的知识。这种竞赛方式是活动的一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比如“范进中举”这节课,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演出,在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里边人物的表情、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进行兴趣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抓住兴趣教学的本质,不能让这种教学方式流于形式而忽视它的真正作用。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到课本上来,转移到课堂上去是兴趣教学的根本,只有正确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瑞梅.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

[2]姜远吉.关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作者:张莉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取决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也因此初中语文教育非常的重要,决定人生今后的发展,决定的人生以后的处世之道,所以语文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那就目前为止,纵观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无法继承中国的博大精深文化,那么就更不要谈如何去弘扬我们的文化。所以开辟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行好长一段时间,与其他学科的改革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的师资力量是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当中,因此对于改革是非常困难的。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无法真正地应用于我们的中国学生教育上,所以就形成了现在很多的初中语文课堂出现的一种状况。

1.电子媒体设备大行其道。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当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电子媒体设备大行其道,很多人都使用电子化设备进行教学。从教学成果上来说,总体的成绩是不理想的,但部分在教学上是非常成功的。毋庸置疑的是电子化设备教学,对于很多学生在感官上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因此课堂知识的掌握度也是非常深刻的。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过于偏向传统,对于新式教学无法过快的融合,只是一部分老师对于电子设备过于的依赖,一部分老师由于无法接受,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采用小组结合的课堂模式。很多人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交流的过程,所以很多学校在改革的时候都是采用小组结合的课堂模式,他们认为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的开阔。从理论上来讲,这样一种模式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心智尚未成熟,无法突破中国传统教育带来的一种“粗狂”和“野蛮”,甚至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他们的小组讨论还会涉及自己吃饭和玩耍的问题。因此小组交流的学习模式,在一些学校也是“无疾而终”的。

3.语文教学课堂过于关注人文。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能力,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语文在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老师的教育理念是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应该依据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且语文有很多的文学形式和艺术形式,因此他们并不限定学生在语文当中要掌握哪些过硬的本领,而是让他们自主去选择语文当中感兴趣的一些东西。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教育模式确实能够使一些学生在语文的我一个领域是比较擅长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够掌握正确的语言应用方法,体会语言给生活带来的极大好处,就会失去语文教育的意义和本质。

二、改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现状的有效方法

改革是一代又一代老师在教育之路的辛勤付出,因此需要结合他们的教育经验,培养新时代教育人才。敢于冲破传统,敢于展露自己的思想,又要贴近实际,从实情来考虑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实施的可能,千万不可以学生作为自己的实验对象。

1.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语文课堂的风采,让学生在深刻的感官知觉下,潜移默化地学习语文语言知识。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过分倚重多媒体教学,对着多媒体课件而照抄照搬,完全丧失自己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引导地位,试着以自己的风貌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

2.合理利用小组讨论与探索式的学习课堂。语文教学者应该合理利用小组讨论与探索式的学习课堂,因为这一学习方式可能是源于美国无纪律的课堂,有孩子们随性趣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受传统教育文化的国家,过分开放,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喜欢这样的课堂模式,但是与学习却毫无关系,过于严肃,可能从根本上会使孩子厌恶这样的课堂学习模式。所以这种课堂模式大家要适当地掌握度的原则,合理利用,使用探究适合研究室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在思想文化上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3.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在教育这一问题上,始终要知道人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承担者。如果一味坚持让学生被动学习,这样会使孩子将一些天性和潜力慢慢地消失,很多孩子的思想当中只有成绩,成为中国改革教育最失败的试点。所以大家一定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要承担者,这需要一个老师自身广大的知识素养和正确的引导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培养语文教学的实质。教师在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同时,也不要失去语文教学过程的工具性。一定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语言能力,让语文的工具性在课堂教学当中得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关乎一个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所以一定要应用好的教学方法,认真去领会语文改革的重要性,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当中迂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健康积极地去接受语文文化,领略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去弘扬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1:216+221.

[2]唐建刚.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4:112-113.

[3]袁秀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申志莉.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17:6.

作者:梁桂连

第六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一直提倡多媒体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强的特点,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能使语文教学更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本文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学校,走入了课堂,成为了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各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堂,不仅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将静态的展示变为动态的演示,还能突破课堂中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扩大课堂容量,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目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课堂上不用或滥用多媒体的情况严重,导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能得以真正发挥,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部分老教师已经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不愿意接受多媒体这一新事物,生怕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影响学生的学习;部分新教师接受新鲜事物快,愿意尝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却没有找对方法,完全用多媒体代替了自己的讲解,以至于适得其反,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呢?下面笔者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主动去学习。反之,缺乏兴趣,他们就不愿学习,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体位置,往往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对学习不能产生丝毫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它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能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语文课堂引入新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海燕》时,为了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可在介绍背景的同时,播放视频课件:在苍茫的大海上,雷声轰响,闪电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飞翔,越飞越高。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声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就能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进而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并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多媒体具有高度的再现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五幅美丽的图画,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展示春天的美景,并配上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另外,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却意未完,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多媒体,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内容复杂且多,基本上每一课都需要至少2—3个课时才能完成,要想缩短课堂授课时间,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就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既可以把一些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语文知识,又可以化整为零,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形成整体认知。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并进行拓展,以展示给学生。这样做,不仅能够减少教师讲述及写板书的时间,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杜甫其他能体现这一思想情感的诗篇,如《春望》《石壕吏》等,并通过多媒体将这些诗进行了一一展示,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深了学生对杜甫忧国忧民这一思想情感的理解,还拓展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储备。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语文学科中很多内容比较抽象,若教师仅利用语言来描述与解释,不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轻松掌握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影片、动画、图片等),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语文课文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从而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如《陋室铭》一课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境的理解是一大难点,教师可在素材库中选取若干幅与之相关的中国国画作为课件的背景或插图,通过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刺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又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安塞腰鼓,不清楚它的外形和特点,更别提从中感受到什么了,为了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我利用PhotoShop制作了一个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解决了教学难点。

五、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时应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适时切入,使之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福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上,2012(9).

[2]金海燕.试论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5(22).

作者:田国英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川学校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及有效性(6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293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科学论文

相关论文

《数码设计》

文化播报2017-01-08 11:09:30

国民经济论文2017-05-25 17:31:33
相关学术期刊
《管理科学学报》 《犯罪研究》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数学教学通讯》 《中外妇儿健康》 《贵金属》 《新学术》 《能源基地建设》 《建设科技》 《中医儿科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