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时间:2017-01-22 18:40:54 来源:论文投稿

一、建设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相应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来与之相适应。我们为硅酸盐专业“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这个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明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第二部分确定为了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胜任典型工作任务、取得岗位技能证书(上岗资格证)计划开设的课程。这是一个以水泥生产企业主要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的新课程体系。显然,成功构建和实施这个体系,必须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

二、加强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

根据“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和新课程体系实施的需要,我们要求专业教师大力发扬创业精神,积极参加教材建设,除参加多校合作的教材共建外,把深入学校合作企业、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也纳入工作计划之中。硅酸盐专业建设中,教师们先后完成并最终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有《硅酸盐化学分析》《硅酸盐化学分析实验》《中央控制室操作》《水泥质量控制》《水泥生产控制实训》和《水泥工艺》六种,这对推进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善新课程体系的进程中,课程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水泥工艺学”“煅烧工艺”和“硅酸盐工业控制实训”等三门评为优质课程。

三、探索更加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我们探索这一问题的思路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一定要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各种改革的路径都必须以这一方向上的效率来衡量,看其是否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职场,实现高质量就业;二是一定要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这两个基本点紧密相关。最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反之,若偏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轨道,则学生会立即成为“迷失的群体”,谈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上述两个基本点,我们要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观念要从学科本位转变到能力本位,教学内容要“以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教学过程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组织实施。我校大力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仿真模拟教学,以学生能够依托高水准的实验实训设施和成功的校企合作,获得实实在在的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为灵魂。期间,学校投入巨资用以完善水泥性能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和硅酸盐工业控制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设施,成功建成、巩固七个校外实训基地。现在,我校硅酸盐专业与广西鱼峰水泥、广西登高水泥、华润水泥(南宁)、华润水泥(红水河)、华润水泥(防城港)、华润水泥(平南)、华润水泥(贵港)等七家大型水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这些企业中只有一家(广西登高水泥)是示范校建设前就与我们有合作的企业。2012年,我校与广西鱼峰水泥和浙江中控教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展三方合作,联合研发“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仿真教学系统”,并获得成功。这一系统随即投入使用,不但用于我校实训教学,也用于广西鱼峰水泥员工培训,无论是学校教学还是员工培训均收到良好效果。这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应用性,还在于它扩大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不但合作培养学生、培养双师型教师,也合作培训企业员工、开发高新科技产品。多种合作互相促进,优化了合作培养人才的路径。农荣、陈聚华等人的课题研究“混凝土高温下膨胀及劣化的研究”和“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处置城镇生活垃圾的研究与应用”通过自治区科技厅验收,这对发展校企合作具有双重意义。企业吸纳学校的研究成果,不但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使企业对学校产生信心和新人,创造更好的合作氛围,起到增强合作培养人才效果的作用。此外,我们在改革学生成绩评价(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经过示范校建设,目前,我校硅酸盐专业毕业生“双证率”达99.2%,就业率达98.1%,基本实现“学岗直通”。教学相长,示范校建设也是培养教师难得的机遇,硅酸盐专业现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4人,占66.7%;双师型教师19人,占90.5%。这支队伍忠诚职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肩负改革和建设的重任,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光荣使命。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学校今后一定会有更大发展。

作者:李迺和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中职教育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685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写文章赚钱的网站 安徽理工大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就业与保障》 《音乐生活》 《黑龙江造纸》 《中学语文教学》 《数学研究》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河北工业科技》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文苑》 《小说评论》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