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公共管理论文

时间:2017-01-22 22:39:33 来源:论文投稿

一、政府微博的现状

政府微博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没有多长的时间,却已经显现出其在政府公共管理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政府部门发布公共信息、沟通民意、获取决策信息、树立良好形象的新渠道。据统计,2012年全国政府微博有1671个,占总体比率(包括党委系统微博,人大代表、官员微博等)的97%。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微博以其突出的广泛性、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公共管理中官民互动的重要工具。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微博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并大力支持和发展政府微博,因此微博“网络问政”大范围地出现,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东强西弱,政府微博也呈现出这样的态势。东部地区的江苏、广东、山东等依旧靠前,西部地区相对较弱。但是,随着政府领导对政府微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2012年,政府微博在西部地区如四川、陕西等地得到了大力推广,政府微博的数量大大增加。现在,政府微博东西部共同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政府微博的传播不断得到大力的支持与发展,各个部门的微博数量都呈现增长态势。政府微博传播走在前列的是公安微博,如广州公安、余杭刑警等,随着政府微博的逐步发展,在其他方面都有较快的增长,如旅游。而在《2012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指出,在政务微博“TOP300”的行业分布中,司法类(54.5%)增长最快,其次为工商税务(50%)、交通(34.5%)、旅游(31.3%)、团委(28.6%)。政府微博的勃兴,一方面彰显了“新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的延伸,将“群众路线”建到了互联网上。政府微博的广泛开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消解官民隔阂、提升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政府微博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新兴事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在其官方微博“政务微博观察”中说道:“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因政府微博的管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政府信息更新慢、官话多、不亲民等现状,就无法摆脱掉“痴呆症”,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放下“官架子”,更多地以民为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政府微博的功能优势,只有这样,政府微博才能够真正凸显它的价值。

二、微博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传播作用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巨大。微博以其信息资源丰富和交流便捷、时效性强,已经成为公民获取信息的新渠道,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一)完善政府公共管理的渠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的综合治理。一直以来,传统媒介是“上传下达”的重要媒介,由于传统媒体技术的局限性,更多的作用是“下达”。在新媒介环境下,民众获取信息的载体呈现多元化,从传统的关注形式到政府网站、手机报、论坛、微博等媒介形式,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微博的勃兴,完善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渠道。通过微博管理公共事务,使得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高效、透明,成为政府更快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具,只要挥动大拇指就能够了解到政府信息的最新动态,同时,能向社会大众及时公布信息,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并且把政府工作“晒在太阳下”,公众不仅能更多地参与公共管理,而且提高了公众参与管理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更加深入群众生活

知情权是公众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当前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工作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信息的求知欲也随之逐渐增强,对重大的、突发的事件想得到更多的详解,同时针对政府的行为通过微博的渠道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距离越来越近。“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的执行主体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大众服务的职责,管理的要点不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为其划船,而应该能够建立具有反馈功能和密切合作的各种公共机构。”作为服务型的政府微博,首先,公众表达心理诉求的渠道应便捷,使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都可以在政府微博上实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政府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公众的心理诉求,使得“上传”变得更加便利,“下达”也变得更加高效。政府微博的这种传播效果达到了“皮下注射论”的直接传播效果,这样利于提高政府为民众服务的质量,同时也能深入群众的生活当中,了解最新的民生动态,政府与公众实现“强”互动关系。

(三)提高政府办公效率,降低办公费用

微博作为网络媒体,从2010年起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草根和权威的融合决定着政府微博的新闻传播有着区别于一般的微博信息和传统媒体新闻的特点。与一般网民的微博信息不同,作为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它肩负着一定的职责和重担,政府微博信息权威性和可信度高。据CNNIC统计,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使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02亿。“政务微博是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它以良好的双向互动模式代替了原有的广播、电视等单项传播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喊话筒’。”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使用微博的网民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政府微博作为政府公共事务信息的传播媒介,成本低且高效便捷,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对政府进行实时监督,同时政府还可以给公众提供直接、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不仅提高了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办公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办公费用。

三、微博在政府公共管理中传播发展的建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成长过程,政府微博也是如此。政府微博在政府公共管理中赢得了网民认可,但发展并不成熟,未来的路仍漫长且不平坦。因此,对政府微博公共管理的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对策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前面阐述的理论基础下,对微博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传播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浅显建议。

(一)加强政府微博的管理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微博已成为反映民意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政务微博的监督管理,不断从微博中了解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和改进,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进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对保持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使得公众成为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渠道,所以微博为公众提供了有效的便捷通道,能够直接、快捷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是政府微博随时面临敌对势力的威胁,破坏网站、篡改信息都存在,因此加强政府微博管理显得很重要且很有必要。如何解决网络信息安全无疑是政府上网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提高信息化的能力,一方面保障信息安全,依靠的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在内部与外部、内部自身之间良好信息联系的合理机制。并且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信息内容的审核发布和评论工作,这有利于促进政务微博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政务信息质量,树立民政良好形象。

(二)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

“政府微博传播建设出了一个新的凝聚社会共识的公共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沟通渠道。”政府微博的功能优势要想得到真正的全面实现,一方面,公众要积极参与,而且在参与时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政府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也必须要转变,脱下高高在上的外衣,更多地了解民众的声音,真正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政府微博从公众的最基本利益需求出发,是及时公开发布信息,公开政府信息。然而其今后的发展,应更多地以民为本,了解民众的呼声,把民众真正需要的信息公开公正地呈现出来。从另一个侧面看,政府微博的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意识也要转变,应该真心、用心、诚心地为民众做事,及时反映和反馈民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亲民的良好形象。政府微博不仅仅只是一个政府信息公开的简单渠道,而是一个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桥梁,桥梁的桥面越平,信息的传达就越顺畅。

(三)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

至今,我国仍然是以传统媒体为主要媒体,传统媒体仍是政府信息传播的主要“喉舌”。传统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主要媒介形态的集合,虽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它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威胁,但它的权威性仍不可置疑,它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仍然巨大,是影响社会舆论的方向杆,对公众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动摇的影响力。政府微博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较之于传统媒体它有着自身的优势特点,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如政府微博文字传播有140个字的字数限制,对于信息的传播有着很大的局限,而传统媒体没有这样的限制,能够更加深入详细地传达信息。因此,政府微博与传统媒体有效地结合,一方面传统媒体可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政府微博能及时高效地传达信息,各自发挥自身的功能优势,共同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四、结语

总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政府公共管理事务,必须借用现代高科技。与大众传媒的巨传播不同,政府微博用140个字符,实时发布信息,抓住受众的眼球,不仅实现了“强”传播效果,信息的流转速度也得到了提高。政府微博完善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渠道,更加深入群众生活中,不仅提高了政府办公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办公费用。政府微博看似微小的“微观世界”里,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微传播力,因此,政府微博未来应该对其加强管理,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加大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只有这样,政府微博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而政府关注公共管理问题,运用微博也是现实所需。

作者:王潘沁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微博传播公共管理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765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新乡学院学报 代写本科论文多少钱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文化研究》 《电气开关》 《领导文萃》 《湘潭大学学报》 《微电子学》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大众汽车》 《企业导报》 《兰州商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