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看国外金融危机

时间:2017-01-23 06:20:06 来源:论文投稿

一、信用监管体系的漏洞

这种观点把注意力集中于政府监管方面的漏洞,认为一系列监管法律的修改造成了一个金融去管制化的过程,特别是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所制定的银行分业经营法案逐渐被混业经营体系所代替,大量银行资本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另外,新自由主义政策所导致的金融监管不力,也使得金融体系变得比以往脆弱很多,轻微的风吹草动便酿成巨大的金融海啸。

二、西方学者对危机宏观的、长期层面的分析范式

1.经济周期的长波理论所谓长波,就是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基础上,由曼德尔等人所揭示的长波周期理论。不同于经济的短期波动,长波理论着眼于大致半个世纪的长期经济波动状况。这种观点认为,此次危机正好发生在长波下降期,自身的周期无法走出危机。由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长波理论并不成熟。同时这种理论把经济运行看作某种与人类经济活动,特别是与阶级斗争关系不大的自然进程,因此,对危机的理解便多少会陷入某种自然主义或客观主义的分析方法。2.世界经济的依附结构持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依附论”或“世界体系理论”。不同于其他观点,这种观点把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由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联系在一起,认为由于美国在经济上的霸权地位,导致世界经济呈现出中心—边缘结构。而正是这种经济结构本身,造成了美国经济与边缘、半边缘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依附性质。由这种依附性质所产生的资本剥削体系涸泽而渔,难以为继,因此导致危机的爆发。3.霸权体系的区域转移这种观点是意大利学者阿瑞吉提出的。他把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的历史归结为几大体系积累周期,其中最近的为美国体系积累周期。以往的经验表明,在体系积累周期的末尾,会发生金融扩张。美国体系积累周期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迅速金融化,金融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大,最终使经济呈现出泡沫化。而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是在美国体系积累周期的末尾发生的,因此这次危机的爆发对这种理论来说便是题中应有之义。4.资本积累的机制变化主要由美国社会积累结构理论学派所持的这种观点,其特别之处是把资本积累和它所需要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这种观点认为,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积累所需要的社会结构逐渐变得恶劣起来,主要表现为雇佣劳动者实际工资待遇的降低、科学技术进步的乏力、资本扩张受到旧有市场的限制等。因此,资本积累发生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资本积累从生产领域转向金融领域,推动了金融泡沫的形成。金融危机的爆发不过是这个泡沫的破裂而已。5.虚拟—实体经济的脱节法国学者沙奈主要持这种观点。他把此次危机爆发的根源归结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实体经济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虚拟经济,由虚拟经济所带来的收益几乎榨干了实体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这使得整个经济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只有虚拟经济的泡沫破裂,才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恢复到常态中去。除了以上较为流行的对危机的阐释,还有从货币供给和美元霸权方面来对这次危机进行解释的。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代表作有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赫德森的《金融帝国》以及廖子光的《金融战争》等。另外,还有从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老龄化对这次危机进行解释的。他们认为劳动力价值过低或人口老龄化导致就业不足,使得一些国家以及国民不得不举债消费,从而造成巨大的债务危机,并发展到金融危机。

三、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对美国经济危机的分析

虽然马克思主义认为危机爆发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由这种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阶级对立,但此次危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的特点主要是由于今天的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二战以后,几个资本主义大国都迈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得危机的爆发不再具有这个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性质,而显得好像是由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失灵所带来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金融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金融扼制和新的殖民压迫手段,迫使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从属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因此,由金融资本所主导的世界经济也就使得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危机的爆发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既非某个国家的政府所为,亦非某些金融大亨所致。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直未变,私有制在股份制度下达到它能够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最大限度。无限地扩大生产与有限的社会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使得经济增长不能不依赖于由消费债务的扩张来扩大销售市场。但即便如此,市场的容量仍然经常落后于所需要的销售量,这导致大量工矿企业开工不足、产能过剩。由此便造成生产资料的利用率降低、固定资本贬值、资本回报率降低、利润率降低,而这些都会促使危机的爆发。同时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无政府状态,各个国家为了自身统治阶级的利益,以邻为壑地竭力转嫁危机,接二连三地采取汇率纠纷、反倾销诉讼和贸易战等。另外,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阶级力量的对比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外部环境也变幻莫测,这导致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既造成了单个国家在某些时候经济发展得快一些,某些时候陷入停滞;同时也使得整个世界经济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不同。而这也就造成了资本在各个地区来回流窜,影响和动摇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考察对象,认为危机不过是由这个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它在分析危机的时候,是从整个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演进考察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是如此。今天的世界经济便是一种普遍联系的世界经济,从繁华的华尔街投机交易所到贫穷的非洲钻石产地,全球经济已联结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不仅是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量的累加,更是不同生产关系相互交织的一个整体。当然在这些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帝国主义阶段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此也就形成了几个金融资本大国和大多数工业民族国家的世界经济体系。正如列宁所言:“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资本运动的内在矛盾,以物质生产资料增加为内容、以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为形式的积累结构的矛盾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贫困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之下,产生了对立的阶级运动以及由这种运动到导致的丰富复杂的阶级斗争。即使就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来说,由于价值补偿的实现条件和实物补偿的必要条件经常由于市场波动而不一致,这也使得社会总资本在一种时刻处于紧张关系下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积累。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断裂都会导致危机的发生。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深深地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从广度上说,自从苏东剧变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世界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旧有的生产方式和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纷纷瓦解,世界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扩张。从深度上讲,人类社会的各种生产部门均已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消费方式也深深地打上了金融资本的印记。

许多原本无法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产业或商业部门由于新科技的成就,如保鲜技术的采用、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等,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服务业,这个以往以个体小生产为主的产业,在二战后随着连锁店的兴起、速食技术的运用、大型零售业的发展等,也完全成为资本的投资场所和积累园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使先前存在的其他各种生产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高阶段的资本主义既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使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限性日甚一日地暴露出来。这既造成了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更使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资套利打压本国的工人阶级、残酷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人群众。所谓工资套利,就是指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工资来获取超额利润。这样,由于商品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较低,发达国家便大量进口这种低廉的商品,以此来扼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并且维持国内较低的工资报酬。这样也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转移出去,提高了国家的统治能力,对付本国的无产阶级也就更为有力,如维持庞大的警察和军队、豢养一批学者来为这个制度唱颂歌等。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各个新兴经济体为了维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不惜争相对外出口廉价商品,而由此换取的美元等外钞又为了维持较低的汇率而不得不又借给美国政府或者又投资到美国的金融部门。各个国家争相如此,长期下去,便使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环境日益恶化。而本国劳动者低廉的工资却又使国内需求根本无法拉动起来,因此经济不能不呈现出外向型。由于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原材料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反映到国内便是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而这些新兴国家为了保证出口极力压低本币汇率使得本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的升值压力却越来越大。由此造成的恶果就是劳动者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绝对贫困日益成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噩梦,泛滥成灾的贫民窟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这些国家的国际处境也越来越艰难,经常被发达国家要求其本币升值,甚至以贸易制裁相威胁。

作者:刘伟 李景春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从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看国外金融危机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0917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电子商务未来发展 河北工程大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数学教学研究》 《健康天地》 《广西电力》 《基建优化》 《财政与发展》 《现代制造工程》 《英语教师》 《翠苑》 《钢铁钒钛》 《经济界》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