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的新生儿92例,其中有46例高危新生儿,都满足《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的诊断标准,男25例,女21例,另外46例为正常新生儿,男26例,女20例,对所有新生儿均开展1年的随访,1次/月。将正常新生儿与高危新生儿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新模式组中各具有正常新生儿23例与高危新生儿23例。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性别、生产方式、诊断、胎龄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个月之内都需要在儿保科建立起儿保随访档案,在其出生42d内实施听力筛查,以便于将具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予以排除。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每个月定期开展体格发育监测,并积极开展喂养指导,保证婴儿喂养的合理性,对照组的新生儿值开展常规模式的儿保。观察组的新生儿应用新模式儿保,在常规儿保模式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与早期教育、干预,结合婴幼儿各个阶段的神经行为发育特点,在为新生儿实施体格发育监测的同时,在其出生后的每个月实施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并定期开展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在儿童早期教育及干预大纲中,对新生儿实施了针对性的个体化、阶段性的训练与干预指导,在其0~1个月主要是实施视觉、听觉与触觉的刺激与前庭的运动刺激,并积极为其开展胎头及四肢运动训练;在其婴幼儿时期,主要是开展交往训练、记忆训练、语言训练、视听训练、感知训练及运动训练,并付诸按摩、抚触及婴儿被动操,通过家长训练与专业康复师结合的方式,每个月对干预的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价,依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干预措施与干预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应用评估-干预-再评估的方法,对照组中的新生儿主要是以家庭干预为主,酌情给予其相关的指导,在开展随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生儿发育异常,应该及时的予以正规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的3、6个月及1岁时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其开展发育测评,得出其DQ,全量表中的5个能区主要为应人能区、言语能区、应物能区、精细动作、大运动,对新生儿各个阶段的各个能区的DQ实施对比分析[2-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个月与1岁时,两组新生儿中的正常儿的5个能区的DQ比较,新模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新生儿出生后3、6个月、1岁时,高危儿的5个能区的DQ表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到1岁时新模式组新生儿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0~3岁是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一段时期,该时期大脑的神经细胞增殖非常的快,树突发育迅速,并且突触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多,对大脑相应区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给婴儿提供良好的刺激,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高危儿由于受到一些有害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神经细胞生理学死亡增加,但是其脑的一些区域再生之后,能够再生新的神经细胞,一些神经细胞可以替代邻近的受损细胞的相关功能,并且在功能上形成通路,这就需要及早的实施早期干预,早期的干预对于受损大脑的可塑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实现功能代偿[5-8],为新生儿实施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其主要原理就是结合人脑的发育规律,开展人大脑潜能的开发,本次研究中对新模式组的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开展了早期教育或者干预,因此其6个月及1岁时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与早期的教育或者是干预纳入到常规的儿保模式中,建立起新的儿保模式,对于提升儿童保健质量,降低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落后及偏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珊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