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缺期蔬菜设施抗逆栽培示范分析

时间:2017-01-24 02:23:04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通过伏缺期设施蔬菜特别是茄果类蔬菜的抗逆栽培示范,从中筛选适宜本地区夏秋季节种植的叶菜、果菜类新品种及高效抗逆栽培技术,带动广大蔬菜种植户种植伏缺菜尤其是茄果类蔬菜的积极性,保障池州市伏缺期蔬菜市场供应,提高菜农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伏缺期蔬菜栽培,建议辣椒品种以镇辣1号为主,茄子品种以白茄2号为主,丰秀为辅,甘蓝品种以庆阳50为主,小白菜品种以华王青梗王、矮将军为主,高梗白为辅;栽培方式上以遮阴防雨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主。

关键词:伏缺期;设施蔬菜;抗逆栽培;示范展示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8-49-04

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天气持续高温,病虫害易发,加之雷雨、台风等天气给蔬菜生产、运输等带来的影响,使蔬菜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长期以来,贵池区伏缺期蔬菜栽培以速效叶菜类品种为主,茄果类蔬菜品种极少,导致秋季蔬菜市场供应量不足,品种不丰富,经济效益不高,降低了菜农种植伏缺期蔬菜的积极性。通过伏缺期设施蔬菜特别是茄果类蔬菜的抗逆栽培示范,从中筛选适宜本地区夏秋季节种植的叶菜、果菜类新品种及高效抗逆栽培技术,带动广大蔬菜种植户种植伏缺菜尤其是茄果类蔬菜的积极性,提高其种植水平,可有效保障池州市伏缺期蔬菜市场供应,丰富市民菜篮子,同时极大地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根据池州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安排,笔者于2012-2015年连续4a在贵池区乌沙镇红庄蔬菜标准园内开展了叶菜、果菜类蔬菜品种筛选及抗逆栽培技术展示示范。

1展示基本情况

1.1展示地点展示地点在乌沙镇红庄村池州市红庄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该试验示范基地为池州市红庄蔬菜专业合作社核心主产区,交通便捷,排灌方便,“三沟”配套完善;土壤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分布均匀;选择8m×54m拱形钢管塑料大棚10个作为示范栽培展示地块,果菜类展示棚每棚设6个栽培畦,即每棚中间(东西向)留1m宽的人行道,人行道两侧分别做2个1.4m宽和1个0.6m宽(含沟)栽培畦;叶菜类展示棚每棚设2个栽培畦,畦宽3.5m,2畦中间留1m宽人行道。果菜类展示棚每畦铺设1条滴灌带,叶菜类展示棚除甘蓝展示棚每畦铺设1条滴灌带外其余每棚仅设2个微喷灌带。要求畦面平整,边角分明,喷滴灌带理直,盖顶棚,棚膜选择白色透光无滴膜,棚内有遮阳网,围裙与顶棚连接处及棚口设防虫网。1.2展示品种展示品种共4种作物、11个品种。1.2.1茄子白茄2号、丰秀(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提供)、台湾绿长茄(西安新世纪绿色种子研究所生产,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1.2.2辣椒镇辣1号、镇研13号(江苏省镇江镇研辣椒种业有限公司生产,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1.2.3甘蓝春夏王F1、夏阳50(南京蔬菜研究所生产,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1.2.4小白菜矮将军、青硕快菜、华王青梗菜、高梗白(池州市嘉乐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1.3主要栽培技术展示主要展示了夏季大棚遮阴防雨防虫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高温闷棚技术、粘虫黄板、篮板使用技术、棚室蜜蜂传粉及人工喷花授粉技术,其中1号棚采用常规授粉方式,2号棚采用人工喷花授粉技术,3号棚不使用高温闷棚及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4号棚使用蜜蜂授粉技术,5号棚不使用遮阴防雨栽培技术,6号棚使用蜜蜂授粉技术,7号棚不使用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8号棚不使用高温闷棚技术,7、8、9、10号棚均不使用蜜蜂及人工喷花授粉技术。各棚栽培品种及栽培技术展示安排见表1。

2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2.1高温闷棚各棚于2015年6月20日开始清理残茬进行高温闷棚,闷棚时间18d。主要方法:果菜类生产展示棚每棚施充分腐熟畜禽粪便1500kg、饼肥100kg、石灰粉50kg、优质硼肥1kg、甲基立枯磷150g、敌克松150g,深翻20cm,南北向开沟,盖上地膜,灌水后闭棚升温18d;叶菜类生产展示棚每棚施充分腐熟畜禽粪便1000kg、饼肥50kg、石灰粉50kg、优质硼肥1kg、甲基立枯磷150g、敌克松150g,深翻20cm,南北向开沟,盖上地膜,灌水后闭棚升温18d。各棚高温闷棚结束后根据展示安排盖顶棚建防虫网与遮阳网并通风排湿,按展示要求整地做畦并铺设微喷滴灌带,同时果菜类生产展示棚每棚施生物有机肥40kg、45%(15-15-1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kg作基肥,叶菜类蔬菜展示棚除甘蓝品种每棚施45%(15-15-1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kg作基肥外,其余各棚均不施任何化学肥料作底肥。2.2播种育苗及移栽茄果类品种均于2015年6月26日采用遮阴防雨防虫穴盘育苗,1.5叶期多效唑处理,2015年7月24~29日移栽,宽畦双行定植,窄畦单行定植,茄子株距65cm,辣椒50cm,移栽时大小苗分开定植,浇透定根水,及时查苗补苗;甘蓝品种于2015年7月6日采用遮阴防雨防虫穴盘育苗,2015年7月28~31日移栽,株行距40cm×50cm,每667m2栽3200株,移栽时大小苗分开定植,浇透定根水,及时查苗补苗;小白菜类品种于2015年7月22~24日撒直播于畦面,覆土1cm后启用微喷灌系统浇透水,促进出苗。2.3定植及齐苗后管理2.3.1温光管理棚两侧开敞,实施大通风管理,通过遮阳网调节,使大棚内白天气温力争在30℃以下,高于30℃时,通过在棚内喷水或加大遮阳网覆盖率降温;夜晚气温力争调节在20℃以下,无风无雨的晚上将膜网推折于棚顶,使植株充分感受夜凉;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节,统筹调节光照条件,尽量确保每天必要的光照时间,适时适当遮阴,防止光合效率的降低和日灼果的发生。2.3.2植株调整茄子、辣椒双杆整枝,及时摘除侧枝,晴天操作,残枝带出棚外集中处理,保持棚内清洁;叶菜类做好间苗工作。2.3.3肥水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植株长势,结合灌水适时追肥,茄果类果实开始膨大时,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20kg/667m2,生长中后期每15~20d,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30kg/667m21次,共追2~3次,开花坐果期后,每7~10d喷施1次叶面肥料,活性氨基酸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交替喷施,共喷2~3次;甘蓝莲座期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30kg/667m21次,15d后再追施1次,追肥后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小白菜分别在1.5叶期、2.5叶期叶面喷施活性氨基酸叶面肥各1次,土壤保持干湿交替。2.3.4人工及蜜蜂授粉根据展示安排,在有关棚室进行人工授粉或施放熊蜂传粉。人工辅助喷花授粉主要方法:在上午8:00后初花期用15mg/kg、盛花期用20mg/kg防落素液均匀喷花序;蜜蜂传粉主要方法:在初花期开始放熊蜂,每棚1箱。2.3.5病虫害防治棚室悬挂蓝板、黄板,1片/10m2,同时做好蚜虫、红蜘蛛、茶黄螨、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以及立枯病、病毒病、灰霉病、绵疫病、霜霉病和枯黄萎病等病害的查治工作。

3展示品种及综合表现与分析

各展示品种定植活棵或播种齐苗后,在每畦中间一行去头5株后按顺序选择5株作定点调查株,每隔7d调查各品种植物学特性、产量结构等。3.1展示品种病虫危害情况展示品种病虫害危害情况详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知,从不同栽培方式方面来看,3号、5号、7号、8号棚各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率、虫口密度及死株率均高于其它各棚,表明高温闷棚及遮阴防雨防虫栽培技术对夏秋季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具有较好的预防控制作用;从品种抗性方面来看,同一大棚相同栽培方式内,白茄2号、镇辣1号、华王青梗王、矮将军、庆阳50几个品种综合抗性明显优于其它品种。3.2展示品种产量性状表现展示品种产量性状表现情况详见表4、表5、表6。由表4、表5、表6可知,相同品种通过不同栽培方式,其植物学性状未见明显差异,但其产量水平变化较为明显。2号棚与1号棚、5号棚与6号棚相比较,由于2、6号棚分别采用了人工喷花、蜜蜂授粉技术,2号、6号棚所栽品种单株结果数均高于1号、5号棚所栽品种,表明棚室内采用人工喷花、放蜂传粉相对于自然授粉而言,其对提高茄果类蔬菜座果率有明显影响,在增加产量方面有积极效果,由于棚室放蜂相对于人工喷花授粉,要省工省时且安全环保,生产实践中应采取以棚室施放熊蜂为主,人工喷花授粉为辅、逐渐取消人工喷花授粉技术,以利节本增效,确保蔬菜质量安全;3号、8号棚与4号、9号棚相比较,由于4号、9号棚采用了高温闷棚后调查看,处理1比处理3低1.8%,比处理2高13.3%;防效14d调查看,处理1比处理3低1.6%,比处理2高14.1%。处理1与处理2从防效看相差无几。(2)从产量看:2015年9月30日调查进行测产,处理1比处理3增加40kg,处理2比处理3减少50kg。(3)药后1、5、9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的生产苗情,发现各小区水稻生长状况良好,供试药剂在推荐范围内对水稻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没有产生药害。

4结论

(1)“激健”能提高药效,达到减量控害作用相对比较效果最好的为处理1。(2)“激健”能主要增加有效茎蘖数、结实率,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率。(3)从产量上看,处理1比处理3减少50%药量,而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4)从防治效果看,处理1比处理3减少50%药量,而防效相差无几。合理选择农药药量和防治时期,搭配使用“激健”效果最好。

作者:盛锦根 单位: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伏缺期蔬菜设施抗逆栽培示范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303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桩基溶洞处理 张谒之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环境监控与预警》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电气开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医师杂志》 《环境导报》 《教学月刊》 《数学物理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