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下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新时期下群众文化代表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宏观发展方向
站在学术理念的角度上来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历史范畴挂钩,不同的社会领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就我国社会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讲,正处于过渡、转型与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建设,则是我国当前的文化特征。简单来说,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文明为核心,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相适应,这样才能够正确指明我国精神文化的宏观发展方向,有效增强我国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
为此,在具体的群众文化工作实践中,必须要满足一下三点基本要求:首先,要可以准确反映出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主流思想,比如反腐倡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等;其次,要可以折射出我国社会现阶段精神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适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当前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除了市场经济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之外,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突出,这也就变向的要求我国群众文化必须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国际文化竞争;最后,还要更够满足我国群众对精神文化的主观需求,这样才能使群众文化工作获得认同与支持,体现出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二)新时期下群众文化必须具备开放性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社会体系越来越开放,这是全球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在社会体系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完善的同时,我国对于群众文化的构建也应当凸显出开放性,集百家之所长,将各种文化精髓集于一体,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扩展眼界,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将自身的群众文化特色之处展现给世界,吸引世界的目光,供其他文化体系参考、学习,推动全球文化进步。总之,在当前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应当尽量实现中西有机结合,吐故纳新、广纳博收,使我国群众文化体系结构不断的丰富、完善,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时代性与有效性。
二、新时期下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对群众文化的建设途径进行扩展
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实践不应当拘泥于某几种形式,在当前应当多空间、多维度以及多形式的来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比如青少年文化、商业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等等。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比如建设农家书屋、大面积覆盖农村信息网络,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培养农村群众文化骨干,将群众文化建设到基层、落实到基层。只有充分扩展群众文化工作途径与空间,才能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
(二)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事业
文化创作是群众文化的前沿,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作品,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充分享用,可以提高群众自身文化素质,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抓好文艺创作,积极进行艺术创新,积极创作反映家乡风貌的优秀作品,繁荣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工作。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往往比较接近广大群众的生活,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思想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要发展文化创作事业,一是创造平台,鼓励艺术人才创作优秀文化作品并发表。二是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等。
(三)突出广场文化的群众性优势
从我国计划经济的发展阶段开始,广场文化就一直繁荣至今,它一方面为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理空间,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我国人民的思想精神活动状态。虽然当前我国人民对于广场文化的需求以依赖程度不比早期那样高,但它依然是群众文化开展与落实的一个重要阵地。
在进一步突出广场文化的群众性优势,进行广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能具有明显、浓重的经济性与政治性,要降低广场文化的功利色彩,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核心,将工作重点放在缓解群众生活与工作压力上来;第二,要满足大部分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承受能力,虽然目前我国人均物质生活水平较几十年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客观来讲大部分人可用于投入到文娱性消费的经济比例依然较低,所以注重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与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第三,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性,可以对人民的生活与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四)注意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层次性
在我国因为人们的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差异很大,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群众文化的开展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分层次开展,特别是城乡区别开展。城市群众文化因为经济、人口素质、环境等综合因素,发展较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广场文化、校园文化、青年文化都属于城市文化的范畴,并都发展顺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相反农村的群众文化因人口素质偏低、经济相对落后、空闲时间较少等原因造成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滞后、文化生活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如何解决农村群众文化滞后的问题成为各地方文化部门的首要任务,我县文化局针对这种现象开展了,图书下乡、文化下乡等有意义的活动,逐渐改善了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问题,但是仅靠政府部门的小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无论是城市群众文化还是农村群众文化,都必须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使群众文化建设进行有效、可持续发展,并且引导群众文化能够代表现代群众的精神面貌,体现与经济物质发展相对应特点。
(五)将群众文化工作融入到各种组织活动中
群众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不是鼓励存在的,也不能鼓励存在,群众文化必须要与群众生活中的各方各面相关联,才能真正准确的反映出我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所以,不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亦或是学习中,都应当进行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落地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服务于社会发展,服务于群众生活,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群众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群众性、普遍性,能够最大限度的接地气,所以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一定要“高雅”,但一定要受到群众大范围的接受与认同,能够最大限度反映出我国群众现阶段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现状,这样才能使所有人都融入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来。所以,应当将群众文化工作融入到各种群众组织活动中,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群众文化,并参与到群众文化实践中来。比如将群众文化与生活劳动相结合、将群众文化与体育竞技相结合、将群众文化与社会政治活动相结合等等,这一方面能够扩展、加深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宽度与深度,更能有效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从各个细节处引导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健康发展。
三、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性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不能单单注重经济与物质的发展,更要注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不能使两者发展脱节。这就要求我们摸清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特征,并不断探索与实践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提高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