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期短学期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借助暑期的时间优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团队为核心的新兴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科研创新思维的能力。文章深入探究预防医学本科生暑期短学期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应用,认为此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开展效果更优,为推进预防医学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暑期短学期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坚持教育创新,其中教育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1]。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及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的是既有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一定实践、创新和发展潜力,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人才。传统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及验证性实验课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2]。我院于2007年开设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之初,就确立了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多年来也一直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预防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我系首次尝试利用学生暑期短学期(4周左右)较为固定的时间优势,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技能、科研实践技能、报告撰写能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团队为核心的暑期短学期实践教学模式[3]。既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也区别于传统的实验课,期望进一步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主动学习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对象、教师配置及时间安排
以我院五年制预防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为试点,分成4人1组。此年级学生在低年级已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目前进入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对专业理论知识已有一定了解。教师指导队伍配备专业教师2名及实验技术人员2名。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清晰的科研带教思路;实验技术人员需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能自如应对并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个暑期实践教学为四周时间,依时间先后分为文献查阅阶段、科研实践阶段、科研报告撰写阶段,每阶段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具体实施培养方案见下。
2实施培养方案
2.1文献查阅技能的培养
借助我系在“农药”研究方面的优势,教师以“都是韭菜惹的祸”这个案例,引出公众普遍关注的农药暴露的安全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问题涵盖环境卫生学、毒理学、食品卫生学、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等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对外源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过程及实验设计要点进行讲解。同时通过播放“室内装修与白血病”的新闻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研究设计中设置对照组的意义,以及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全面评价。课后教师在我校网络课程教学中心发布有关“农药”知识的网络作业,包括: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对健康的危害;通常情况下,普通人群暴露有机磷农药的来源、途径、特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防原则以及我国目前关于农药残留的标准及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比较。同时,教师通过PPT进行讲解,并通过网络现场指导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环境毒物数据库、中英文文献检索等工具,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获取农药相关的前沿信息。课后教师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批阅,并给出评语。此阶段时间为一周,注重对学生文献查阅技能的培养。
2.2科研实践技能的培养
以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中学生“照方取药”作出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总结思考,不能积极深入探索实验本质和动手设计实验,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我系暑期为预防医学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让学生从熟悉科研实验环境开始,了解每台仪器所能开展的实验种类,对设计方案中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做到心中有数。第一阶段开展关于GC-MS(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人群农药代谢物水平的检测工作,此次生物样本取的是人体尿液。首先由实验室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带教示范,关键操作部分着重讲解,然后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在对农药代谢产物的检测中,让学生亲自用万分之一的精密天平称量药品,对样品进行倍比稀释,制作标准曲线,按照操作步骤对尿样本进行浓缩、纯化、上样等,老师在旁边指导,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第二阶段对之前已用不同剂量农药染毒的孕鼠模型进行大体解剖,要求学生掌握腹主动脉采血、学习分离血清、取脏器、称重的方法等。此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大体解剖、采集生物样本(血、组织)的方法,并逐一对每一个仔鼠的外观畸形进行仔细观察,区分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最后,对采集到的睾丸组织样本进行匀浆,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检测睾丸组织中氧化应激酶的活性。学生独立操作时,教师在旁边纠正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或再次作示范,并及时解答疑问,引导学生能理性对待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措施。建议学生在撰写科研报告时,对所设立的观察指标切勿贪多贪大。此阶段的学习安排为二周,其中第一阶段(一周时间)学习人群生物样本检测,第二阶段(一周时间)学习动物大体解剖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掌握预防医学专业基本实验技术。
2.3科研报告撰写及汇报能力的培养
经过三周的实践,对整个实验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最后一周教师给学生确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建议从人群流行病学或动物实验入手,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农药”方面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立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创新性等,涵盖毒理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学生根据之前通过文献查阅所获得的关于农药的信息,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确定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以4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各有分工。最后各小组派出一位学生进行PPT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旁听学生,对设计中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均可提出问题,小组每个成员针对问题,进行回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再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一份有质量的实验设计方案。此阶段为一周时间,注重对学生科研报告撰写及汇报能力的培养。
3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意见
实验结束后,由参加此次暑期实践的32位学生逐一填写问卷,其中85%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所提升;90%的学生认为若此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展,效果更优;72%的学生愿意明年暑期继续参加此类课程。由于此次实践教学模式是初探,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本次实践地点以实验室为主,缺乏现场问卷调查阶段,以后可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旨在培养预防医学生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能力;此外,也有学生提出,若有更多的时间和实验条件允许,是否能让他们对自己亲自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施和开展,效果可能会更好。此次,暑期短学期实践教学模式较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及表达的能力,对今后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调查发现,此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开展效果更优,尤其在环境卫生学和卫生毒理学两门专业课的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接下来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施蓉 田英 周义军 高宇 张妍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
matlab曲线拟合和预测|基于Bernstein基函数拟合预测的
经济管理论文2017-01-14 07: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