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企业绩效审计目标体系
发达国家开展的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并且审计目标宽泛,如评价项目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遵循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合规性;根据预测性信息而进行的前景分析等。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业务板块涵盖多个经济领域,企业审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企业绩效审计目标呈现多样性。1.经营业绩评价。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等多个指标分析,项目建设或对外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2.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方向、重大投融资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契合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工艺技术改造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要求相符情况。3.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可根据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18个指引对照检查。特别是当大型集团信息系统控制已贯穿其全部业务流程时,信息系统审计已被提升到前置审计的重要地位。4.合规合法情况。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真实,依法依规经营,查处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滥用职权进行利益输送、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等行为。5.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安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缴纳社会保险,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等。6.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研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掌握、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储量保障程度等方面。根据行业特点、工作要求,上述目标可以合并在一个审计项目中,也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组合。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模式
审计工作模式主要包括组织方式、人力资源配置、审计技术方法运用等。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1.组织方式。开展大型企业集团绩效审计,由于其经营业务多且跨行业,企业审计从传统的单一财务收支审计转型为以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为核心的绩效审计,审计目标呈现多元化。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克服人员数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可组成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参加的联合审计组。2.人力资源配置。为保证审计质量、多出审计成果,除了有通晓会计准则的审计人员,还需聘请具备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经营环境相关知识的环境工程专家、计算机网络专家、从事管理学研究的院校教授、政府政策研究员等,组成了一支“多学科多专业”的审计队伍,为全面实现审计目标提供智力支持。3.审计技术方法运用。开展绩效审计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如检查、查阅、观察、谈话、调查、复核计算等,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抽样、分析性复核、内控测评、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行为心理学、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等技术方法。不同的审计目标、不同的审计内容运用相应的审计技术方法,收集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随着审计技术方法研究的深入,还可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科学理论运用到绩效审计中,形成科学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
三、建立企业绩效审计规范体系
1.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包括绩效审计概念、绩效审计目标、绩效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外部专家管理等。2.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审计对项目事项的效果评价需要有对照标准,不同的被审计对象绩效指标内容有所区别。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可对照国资部门一年一度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经营性项目绩效评价可从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成本效益方面,根据行业特点,选取重要指标进行规范。非经营性、服务类、管理类绩效评价指标,可从服务质量、服务数量、管理职责履行、政策执行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3.制定绩效审计操作指南。应包括绩效审计项目规划、审计目标选择、审计范围确定、审计内容确定、审计人力资源配置、审计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制订、绩效审计技术方法运用、评估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告撰写规范。4.制定绩效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搜集证据、分析判断。
四、建立企业绩效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机制
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立责任制,确定学术带头人,设立科研课题组,并融入具体审计项目实践中,使绩效审计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运用前沿科学知识与技术,针对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构建绩效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增加审计成果的科技含量。打破区域界线,建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研成果的运用机制,给绩效审计工作注入活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五、建立培养高素质绩效审计队伍的机制
绩效审计承载多学科的知识、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审计成果需要不断创新的知识技术的推动,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着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绩效审计队伍。1.制订审计人力资源规划,储备多元化专业人才。要把好进人关,聚集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环保、工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改善现有审计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2.成立创新团队,提供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活水之源。专门从事绩效审计理论创新研究,各类审计分析方法研究。建立审计案例教学实验室,从事案例研究方法。3.制订有梯度的轮训计划,加强职业培训。重视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分别展开对领军人才、骨干、一般人员的轮训,规定每年不少于15天的轮训时间。还要通过审计案例教学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系统的思维能力、高超的谈话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六、建立多行业、多层次、多学科的外部专家团队
绩效审计不仅要揭示问题,还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特别是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科学、环境工程、信息技术、某领域的专项知识和技术时,审计将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审计。外部专家的选聘应考虑专家权威性、学科带头人、业内影响力、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专家在相关专题方面的经验和工作经历等,同时还要评估专家的独立性。因为本地专家大都参与当地政府政策制定、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验收,可能与被审计对象存在联系,因此,建立专家团队不只限于本地区,专家本地化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作者:刘琳 王金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