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学术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1.1有效组织开展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
学术文化活动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延伸,“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学术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专业素质,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品质。所以转变“自上而下”的活动组织形式,让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
1.2有效组织开展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是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的关键
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是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将外在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的主体要求,活动开展的质量高低也就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因此,有效组织开展学术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
2创新学术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的具体方法
2.1转变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
转变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从活动的项目拟定、方案确立、组织开展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建立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开展机制。首先,活动的项目拟定、方案确立要改变以往由学校相关部门硬性规定的方式,尝试由下到上的“投标”运行方式。活动项目的拟定借鉴“选课”方式,由学生公投选出,详细的活动方案也由学生自己设计,向学校的相关部门申报,成熟的方案可以获批并开展活动,活动开展契合学生需求。其次,活动组织者也不由指定部门承担,而是采取竞争方式,学生团体和班级都可以组织力量参与“竞标”。学校根据其承办能力将活动的主办权交予“中标”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活动改变以往硬性点名的参与方式。而是设立学术文化活动学分,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参加,并规定按时修满学分。对积极参加学术文化活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2.2拓展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的组织平台
针对高校校区分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高度依赖的特点,高校应加强网络在学术文化活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活动拓展到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文化仿真性、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开放性、匿名性、趣味性等特点,使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和内容、空间和渠道、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新的拓展。”[3]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建设学术文化活动专区,数字再现现实校园的活动。例如在网络开展会议、讲座、论坛、党团校、知识竞答等等,使不同院系、宿舍区域的学生都能通过上网参与到自身所需的学术文化活动中来,在降低活动成本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互动。同时,利用网络资源的可共享、可更新、可扩充性,将现实开展的学术文化活动视频共享,让受时间地域限制未能参与到现实活动中来的同学利用网络满足自身需求。
2.3完善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的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评价大学生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有助于学术文化活动组织管理的完善。“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或者说,没有信息反馈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控制去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4]只有及时有效获得活动的评价信息,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学术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在一项学术文化活动得到学生积极认可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逐渐整合校园同一主题、同一层面的相关活动,集中相关力量、资源,共同打造紧扣社会发展,具有生命力和信誉度的学术文化活动的品牌,使其成为引领校园文化的旗帜。
作者:于晓 韩东雪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matlab曲线拟合和预测|基于Bernstein基函数拟合预测的
经济管理论文2017-01-14 07: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