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职教与学对话之路

时间:2017-01-25 11:47:48 来源:论文投稿

一、作为促进者一方的教师自身应当构建的人本主义修养

美闲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从事多年问题儿童的治疗实践和研究探寻的基础卜提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内在建设性倾向,这种内在倾向虽然会受到各个人生活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发生障碍一尤其尚未成熟的孩子,但通过教师对孩子无条件真心实意地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能够使他们的障碍消除,缓解紧张而恢复心理健康,树立起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生活信心,明确当前学习的意义指向,提高学习兴趣。和罗杰斯同样面对的,也是这样许多没有生活动力和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热情的“网络少年”、“问题孩子”,作为中职教师的我深刻了解并十分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习惯自定论不是“好学生”的中职生,感情构成中最缺失故而也就最敏感、最渴望,所以自然最容易被打动的正是有机会哪怕一点点地被宽容地理解与信任,被真诚地欣赏、赞美与尊重!尽管人的处境总是带有悲剧的性质,每一个体的生命成长不得不经历诸多不可避免难以预料的生理或心理上的苦痛、挫折和变故;但是笔者在伴随与帮助许多中职生的实践中看到,通过对勇气的培养、焦虑的克服和自我的选择,完全有可能使他们的内心趋向光明的未来,树立获得幸福的信心。就像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明白那一定是要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由衷地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而一旦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看法的学习总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当学生的自我概念—即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遭到怀疑时,他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御态势:但如果在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环境里,在没有等级评分和鼓励自我评价的环境里,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有可能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取得进展。因此,笔者以为若要促成相对顺畅的教学沟通,实现良性的教学传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且效率常常事半功倍的核心要素便是:作为教师的一方首先必须主动认识并设法淡化中职学校教与学之间普遍积淀的矛盾对抗,主动学习排除习惯偏见及教师自我的主观评判,以积极的态度来关注中职学生,肯定其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相信他身上必定有一些积极因素,相信其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构建一种愿意尊重与理解学生,从而最大可能地无条件地接纳和关爱他们的“为师者”素养。

二、自省教师的人文魅力对于促进中职生走近教与学之沟通的意义,中国哲学素来崇尚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

这样一种从容、和缓的文化沉淀,往往具有如老子所言的上善若水之柔韧而强大的能量。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而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与之商榷的口气。这是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他在《论语•阳货》中说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描绘的是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休养,苍天还需要言传吗?这里终极传递着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鸟瞰当前,似乎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这样一个苦涩而难解的发问:我们能否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平凡、真实和快乐地生活?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文化传统中陈义太高,对人的期待和要求太高,事实上即使个人竭尽全力也不能真的践履笃行,这就不可避免地弄虚作假”,加之“我们精神文化中尚有许多神圣的、虚灵的幻象需要消解”[l〕,使我们难以过上平凡、真实、快乐的生活。面对一个基本不能迎合“拔尖教育”所期待的中职生群体,中职校教师是不是更应该安静地、朴素地追问一下我们能否真实、平凡而快乐的接纳并和他们一起教与学。细细思索中职教育的种种困扰,不禁想起中国古代兵家一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这是来自古老的华夏文明一个柔软无比却生生不息的哲学召唤。我愿意坚守即使我能给这些孩子的仅仅只是极微弱的一点点信任、肯定与鼓励,就我们每一个体生命的不易所以可贵而言,也一定是极其温暖的!这种温暖并非绝对纯美的,而是我们对于生活磨砺的体验、咀嚼之后的一种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以同情的目光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三、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沟通导向

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平等共处的尊重与温暖,是在和学生对话中自然流露的教师的内部倾向。这种温暖的传递,很多时候是借助非言语性的途径渲染出来的,是教师内在人生修养的一种情绪化的直接外射表达,并非仅仅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就能做到,正如卢梭所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中职生大多敏感且固有怀疑—无论对于自身还是对于教师。我们只有抛开习惯的评判,以一种真诚、豁朗的视角,深切地关怀他们的经历和幸福,对他们毫无保留地显露无微不至的非评价的接纳性的温情,真正倾向于与之共感的境界。只有这样,温暖才有可能从教师的言谈话语、姿势、动作、眼神、表情中自然流露出来,以十分柔软的渗透感染中职生一度尘封的心灵。

四、从写作教学观照笔者关于教与学之流转的实践

写作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环,学生多“谈虎色变”,声称没内容可写,无感情可抒,拼不长字数凑不出中心。课堂上他们常常了了应付,不少白卷上交,逃课者匆匆。作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我非常清楚这些孩子原本薄弱的文字基础以及他们对传统写作训练的消极情绪。引用《菜根谭》里一句,“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教师若不考虑他们的具体能力与实际心理,不肯放低视线就势而行,执着于急速强化训练只会激化他们比初中阶段更为强列的恐惧心理与放弃情绪,因而日常教学中,我尽量避免横向成绩排名来评判学生能力之高下,尝试多方了解学生学习紧张的内因并相应采取放松导入。写作选题上尽可能贴近他们生活中经常和将来可能面临的情境话题,利用青春期比较喜好自我表现的心理倾向,在动笔写作之前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赞许每个人学习尽可能准确、个性地用文字向外界表达自我,自己愿意说什么就写什么,能想多少就写多少,不强求规定字数,不弄虚作假;遇到少数实在不愿动笔者也请其交上写好题目和名字的白卷,有能说明为何无话可说或不写之情由者,看自圆其说之说服力如何也给予成绩多少。这种表象上似乎一让再让的“示弱”建议,正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信任有“后路可退”不是被强迫与威胁,于是我惊喜地发现此番一来学生们对于写作训练的恐惧状态明显放松,白卷现象基本消失,甚至还能喜悦地看到一些平时常爱和教师唱反调的“捣蛋鬼”非常有趣令人惊叹的笔墨。中职生相比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们有着许多令父母,老师遗憾的不足,但我一直信奉“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每每在一篇不论字数多少的作文里,我要求自己至少找到一处即使简单到某一字词,划上波浪线,注上一个“好”的评语。曾经有一“闻名全校”的“旷课将军”学生在拿到我批改过的作文之后,惊喜若狂、激动不已也满腹狐疑地跑来问我:“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得到的作文的好评和老师的加油!怎么可能呢?”其实他的作文分数并不高,但是那轻轻的一道波浪线和那个小小的“好”字,我确信他一定能够暖暖的感受到,我没有传统偏见而是真诚地对其每一个闪光处的尊重、肯定与赞美。这种淡淡的表达往往使得不少常被认为“刺头”的不易沟通的孩子在我这里放下防御态势,亲近我转而不在排斥语文课,开始自发、积极地与我共进。

五、中职教育成功的最佳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苦求,而是当下最有可能实现的细节落实

曾经有一次智力竞赛: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罗浮宫失火了,情况是只允许救出其中的一幅画,你会救出那一幅?在成千上万个答案中,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奖金,他的答案是:“我救出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成功的最佳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当下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有人叹曰: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现实经常是令人费解和难以相处的,中职校的教师或者学生大概时常都不免感觉和现实关系紧张,有时也许还以敌对的态度看待周围现实。正处于青春期激情躁动且叛逆色彩浓烈的中职学生,与传统课堂教学、教材、教法乃至教师之间从情感到认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触即发的矛盾冲突。我们只有转变传统思路中教师地位的主导意识,认识与接纳他们的既定底子,避开可能产生的正面冲突与消极对抗,婉转地引发他们主动敞开自己一这大概将是中职教育离困惑出口最近,最有可能实现教与学之流畅对话的方向!

作者:黄深 单位:福建航运学校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探究职教与学对话之路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1940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项目进度管理 农业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舰船电子工程》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家庭生活指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农业知识》 《石油工程建设》 《国际商务》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山东文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