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新世纪后,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以物联网为基础兴起的农业信息化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比起欧美等国,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出现时间晚、发展速度慢,因此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服务模式匮乏、未制定科学的战略模式、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所以,对以物联网为基础兴起的农业信息化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各种信息技术在农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管理中推广和应用的过程。在社会信息化中,农业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构成,它是农业经济达到某一程度的具体表述。农业信息化涉及到多种技术,既涉及到农业信息技术,也包括光电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类系统。农村信息化指得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信息农业方向转变,同时也指原始社会向资本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1]。
(二)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指得是利用扫描仪、定位系统、感应器、识别设施等,依照相关要求,将物物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达到管理、监管、定位、识别和控制的现代化网络[2]。它是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联网概念涉及到几层涵义,其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其二,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联系在一起,能够及时传递和交换信息并达到通讯的目的。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投入较少,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为其提供充足的财政保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观察我国农业信息化可知,无论是在培训上,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都缺少资金支持。当前的情况是,国家政府虽在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但总量较少,一些地区的资金较匮乏,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这些地方的资金缺口较大。而且,中部和西部一些落后地区无法提供配套资金,投入的资金比预期还要少。由于投入较少,难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当前,村、乡、县特别是一些西部贫困地区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一些地区仍无法获得信息服务。因为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基础设施平台在建设中遇到了许多阻碍和困难,由于未构建完善的基础平台,无法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也无法取得成效。可见,我国进行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缺少资金保障,农业信息化仍无法满足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二)未制定科学的规划,分割现象较严重
这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各部门未联系在一起。农业信息化属于系统工程,应制定科学的规划,做好布局工作。但是观察当前的情况可知,各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没有加强合作与交流;其二,城乡未实现统筹发展。目前,我国并没有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比起城市,农村经济较落后,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农村的信息网络无法和城市的网络衔接在一起,由于城乡未实现同步发展,这给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城市和农村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3];其三,区域分割现象严重。因为我国有着辽阔的疆域,各地分布的自然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差异。一些地区较发达,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快,取得了许多成果,一些地区非常落后,许多地区无法提供信息化服务,由于缺少充足的财政投入,这些地区难以提高信息化水平;而且,由于各区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由于区域、城乡和部门分割,致使农业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阻碍和限制。
(三)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就信息网站来讲,网站上只有一些简单的信息,而且信息更新速度较慢,无法使农民的需求得到满足,没有对农产品价格、需求等进行跟踪调查。只有一些省级和国家级网站能够达到较高的要求,各地建设的网站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大部分网站都是对当地农业进行宣传,为领导提供信息,但有关农户的信息较少,农民无法从网站上获取有效的指导和参考。当前,我国建立了2000多个农业信息网站,这些网站都存在相似性,在更新内容时,只是罗列一些信息,失效信息、过时信息较多,农民无法从信息网站上获得有效指导和帮助[4]。由于信息较多,信息质量差,农民在检索信息时遇到了一些阻碍,许多农民对信息产生了质疑。
三、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农业作为整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行业,其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承担其发展的主导责任。各级政府应在新农村发展的背景下把农业信息化发展工作提到更高的层面上,重视的同时增加投入。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发展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条件已经具备,各级地方政府要认识到发展农业信息化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地区经济的重要作用,承担起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责任[5]。
(二)制定、完善和实施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发展农业信息化,要加强政策的制定,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经验,学习已有的模式,根据国内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针对性的农业信息化政策体系。其次,完善利益分配结构,健全惠农政策体系。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作为基础行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造成城市化的同时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政府必须加强惠农政策的制定,调整利益分配的格局,使农业人口的收入比例提高,促进工业反哺农业,由工业化推动农业信息化,建立和谐的城乡发展格局,完善产业布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程度。
(三)全方位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
发展农业信息化,需要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市场需求、农业技术、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价格波动、政策、气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和资源,并使这些资源和因素在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最优化。需要同步建立起农业综合信息、农机信息和科技信息几个数据库,并以这几个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数据的处理的交互,建立起农业信息化决策支持和管理系统,使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变,完成信息化的田间管理、选种、播种、施肥、灌溉和采收。总之,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来,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一个必然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业信息化的效率和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降低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建设起以人为本的现代农业模式。
作者:王玺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相关专题: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