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对高中美术微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的高效学习。本文旨在为高中美术微课程的设计提供方向和参考。通过微课程的设计,以期提高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微课程;设计策略
微课程的短小精悍,视觉冲击力强,恰好能满足美术学科的教学需求。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可视化的微课程能够提供很多感受认识以及创造性表现的方法。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微课程可以解决诸多教学难题。
一、微课程的主体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微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如“古希腊雕塑”一课,在微课中同时展示米隆的《掷铁饼者》和奥运赛场上铁饼运动员的图片,动画模拟投掷铁饼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运动员角色,感受投掷铁饼的动作和雕塑动态的不同,并分析讨论两者不同的原因。通过利用微课程展现这一简短、寻常的教学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通过古希腊雕塑看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研究性报告。
二、微课程的风格设计
1.演示指导型。如书法课程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型课程,要了解各种书体的分辨及书写,恰当使用文房四宝进行书法的使用和创作,大胆地进行展示和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此类课程涉及工具的使用、创作和鉴赏评价等,设计此类微课程,要将重点放在演示上,采取演示指导型。2.启发指导型。如“现代生活中的设计艺术”等课程是通过创意案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学习创意想象及设计的方法。此类课程涉及想象创意、造型创意、联想类比创意或者创意设计等。设计此类微课程,启发指导的过程是重点,要用丰富有趣的创意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意联想。3.情感交流型。如“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和“中国民间美术”等赏析感悟型的课程。此类课程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分析,从中发现和感悟作品的魅力。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设计此类微课程,以情感交流为主,辅以演示指导。
三、微课程的艺术设计
微课程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课程的导入、重点和结束部分,都能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中要更加高效地展示微课程,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程的表现艺术必不可少。1.创意震撼的视觉效果。在微课程呈现的过程中,适当的图片和视频能增强学生的心灵感受。例如,在鉴赏《格尔尼卡》一画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利用音像剪辑放映一段二战时期的战争场面,能使学生深深体会战争的残酷。又如,在欣赏梵高的艺术作品时,作品从初期的阴暗色调渐变到后期的明亮色调,要选择相应的背景和图片文字配合其艺术作品的特点,从而表达画家的艺术理想和期望。因此,视频和图片的选用一定要体现实用性和艺术性,才能体现微课程的视觉震撼效果。2.余音绕梁的听觉效果。在微课程表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选用不同的音乐与音效能表达不同的艺术感受。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播放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让学生置于山水画的意境之中;如赏析《中国民间美术——年画》,用一曲欢快的《今个儿真高兴》,就能增添不少喜庆的气氛。这样,通过不同背景音乐的选用表达艺术之美,感受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身心感受,使学生体悟艺术的感染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3.跌宕起伏的节奏效果。微课程以短小精悍为特点,时间虽短,但是不能平铺直叙,要注重节奏效果。如在“抽象艺术”的设计中,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来表达抽象艺术的艺术效果。在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时,可以用一年四季展现梅兰竹菊及相关的鸟类,从而表现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特点。微课程就是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给学习者创造不同的感受,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微课程的互动设计
互动性是微课程设计的基本特点。微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因此互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创设情景,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微课程是讲述课程重难点,学会运用才是教学创造性的表现。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情,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这才是美术教育教学的妙处所在。总之,微课程教学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能在欣赏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妮 单位:莒南县第五中学
相关专题: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皖南医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