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7-01-25 21:54:16 来源:论文投稿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两大传统支柱业务,即使在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新大陆”的现状下,巨额的存贷差依旧是商业银行牟利的途径,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占其总收入的75%以上,因此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从宏观角度而言,发放贷款一直是银行参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功能,期限匹配的贷款结构和合理的贷款规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不管是金融当局、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了贷款的管理上。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2010年最后一家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A+H股同步上市更是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管理相对滞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一)贷款分类方法不科学

贷款管理方法的基础是贷款的分类,国际上通用的贷款分类方法是五级贷款分类制,将贷款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我国从1998年5月开始试行这一方法并于2002年1月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仅仅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这种分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五级贷款分类制只能判别贷款的风险程度而不能帮助决策者确定贷款限额应该多大、贷款利率应该多高、抵押质押和担保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能在贷款不能还本付息时才能发现其恶化;过度依赖主观判断;不能提供资产质量恶化的早期预警;分类结果是粗线条分类,不能区分其风险等。因此商业银行在五级贷款分类的基础上细化了贷款分类,将贷款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10个等级。但是这种评级方法其实只是五级分类的细化,虽然结果能够较详细反映授信对象和授信业务的风险程度,但是依赖于信贷人员的专业判断,主观性过强。

(二)信贷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信贷人员在贷款办理过程当中直接面对客户、直接联系客户、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收集客户的具体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贷款决策者。贷款决策者往往要依据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作出判断,因此信贷人员需具备出色的判断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倾听、亲和力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与客户直接接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对大量信息作出初始判断,能够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筛选出与贷款相关的资料,为贷款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一线的信贷人员素质达不到专业要求。1.缺乏基本的业务技能。这种现象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尤为突出,很多信贷人员是原体制里遗留下来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都不高,对工作只能勉强应付,对于行业中先进的、科学的贷前调查的方法和手段不了解,接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更不用说利用它们仔细全面地开展贷前调查和评估工作,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贷前调查质量不高、无法为贷款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导致贷款风险增加。2.责任心缺失。一些信贷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作风浮躁,工作态度差,业务操作不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去办理,信贷制度执行不严。3.信贷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一些信贷人员对信贷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也不按章办事,利用工作便利违规发放贷款,不重视贷款客户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或者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自己能够拿到业务提成,搞权钱交易,造成贷款者不讲信用,赖债逃债现象严重,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使银行蒙受损失。

(三)贷前调查把关不严

贷前调查是一切贷款活动的基础,贷前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贷款审批的重要依据,因此贷前调查质量高低至关重要。每一家商业银行都在操作规程中严格规定了贷前调查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贷款者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经营状况、经营者素质以及担保情况,并且要求由双方共同完成,并形成书面贷前调查报告。1.信贷人员对于客户提交的资料不加审查盲目相信,这些资料中甚至有一些是虚假伪造的。2.贷前调查走马观花,信贷人员没有按照贷款操作规程中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查,甚至没有进行实地调查。3.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没有摸清申请人的实际情况。4.有的信贷员凭经验和感觉办事,没有进行贷前调查便形成了调查报告。5.根据贷前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或者提供的资料不完整、不确切,导致贷中审查无据可依。

(四)贷后跟踪管理薄弱

贷后跟踪管理是贷款活动的最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银行能够发现贷款在存续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贷后检查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定期检查贷款者的生产经营状况、贷款使用情况、偿债能力变化情况和履行贷款合同情况、抵(质)押物的现状及价值变化情况。流程明确规定:在贷款到期前一个星期,贷款经办人员要向贷款客户发出提示还贷的通知;贷款逾期要定期发放书面催款通知书;贷款逾期三个月以上,要向贷款者依法收贷。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重贷轻管。重视贷款的数量扩张,缺乏对信贷资金安全的足够重视,因而可能对贷款者情况做出错误判断,放松贷后管理,盲目办理展期、转贷、续贷,给按期收回贷款埋下巨大隐患。2.制度漏洞。贷后检查奖惩措施少,不能发挥贷后管理应该起到的作用;对贷款的内部检查多,外部检查少,对贷款者发生重大变更事项反应迟钝,缺少应急反应机制;虽然每年都进行贷后检查,但往往采取自查、管理部门抽查部分信贷档案的方式,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检查对监督贷款资金使用情况、降低贷款风险起到的作用有限。3.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中,重贷款发放奖励、轻贷后管理激励。只注重不良贷款清收奖励,缺乏对不良贷款责任人的惩罚,对回收状况正常的贷款经办人员没有任何奖励措施,影响了贷后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一)选择科学的贷款分类方法

商业银行应该改革原有的贷款分类方法,选择科学的贷款分类方法。内部评级法是指银行使用自己的评估系统,对信贷客户进行评级及对银行风险资产监测的信用管理活动。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充分肯定了它在风险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方法中,银行根据公司业务风险、零售业务风险、同业风险项目、融资风险、国家风险、股权风险确定以下风险要素:1.违约概率(PD):指贷款客户违反贷款合同的概率;2.违约损失率(LGD):指贷款客户违反贷款合同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均值;3.违约风险值(EAD):指贷款客户违反贷款合同时,对商业银行可能遭遇的风险预测;4.期限(M):指商业银行可以向监管当局提供的贷款的合同期限。5.内部评级法(IRB):设立以PD、LGD以及期限M为变量的连续函数,将各类风险转化成风险017资产权重,计算得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然后将计算得出的风险值与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辨别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这种风险评级方法能够反映银行信贷业务的多样性、系统性和精确性,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进行风险评级,因此应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首选的信贷风险评级方法。

(二)建设高素质的信贷队伍

1.加强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业务知识培训。对信贷人员必须掌握的金融基本知识、信贷管理等贷款通则及会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专业培训,如贷款条件、贷款发放程序、贷款“三查”内容及要求、防范风险的办法、贷款责任等。2.加强对信贷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培养从事信贷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改变之前的官僚作风,扎实进行信贷工作。培养信贷人员的调查意识和研究理念,使其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贷前调查,严格落实贷前调查操作规程,按时调查,规范调查。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为贷款审查、审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3.建立信贷人员从业资格的认证、淘汰制度,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对那些经过培训、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信贷人员,要果断及时予以清退。信贷工作难度大、困难多,需要信贷人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深入贷款户开展工作的能力,因此要锻炼信贷人员的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不断发现信贷业务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三)严格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程序和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中形成的调查报告是贷中审查审批的重要依据,直接决定了贷款审批能够通过,因此贷前审查是贷款资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贷前调查就是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把好贷款投放的第一关,切实做到严设贷前调查“防火围墙”,铸就信贷资产“铜墙铁壁”。个人贷款应该着重调查客户以前的信用记录、学历、工作单位、收入、家庭情况、健康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管理能力、第二还款来源情况。对公贷款贷前检查应该做到:确认借款企业法人主体真实性、合法性;深入企业实地查阅企业的账款账簿及其明细账,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对企业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及真实性进行严密的审查;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发展前景;实地调查确保担保财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担保财产做严格的市场评估,确保有足额的第二还款来源。

(四)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工作:1.把贷后管理工作放在防控信贷风险、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战略位置。多层次、多领域、多层面、多环节规范贷后管理行为,确保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作用,促进资产质量明显提高。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贷后行为。进一步细化贷后管理的岗位、职责、流程和考核制度,落实主责任人责任,按照规定的要求实施贷后管理。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贷后管理好,贷款本金和利息能够全部按期收回的,对于经办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尤其是贷后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并且作为日后晋升的重要依据;对贷后管理不力,因贷后管理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通过限期整改、削减费用开支、不得新增贷款等手段,促使其自觉加强贷款贷后管理。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收益,但是商业银行的风险也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中,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工作,管理者应在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障、行动上落实,切实保护好这条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作者:金鑫 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083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药学毕业论文 黄维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广西地方志》 《计划与市场》 《田径》 《比较法研究》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 《系统科学学报》 《当代石油石化》 《内科理论与实践》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