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而在世界艺术之林,傲然挺立,独树一帜。中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表现手法可分具象和写意,题材可分山水、人物、花鸟等。在高职园林美术教学中要加强本民族的艺术教育,尤其是中国画的教育,这不仅仅是中国画作为我们的国粹,也是中国画与中国园林两者之间有着太多共通的地方。历史上中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在园林中表现立体的中国画;中国画经常以园林为主题,表现园林的景观;园林中力图呈现中国画的山水意境等等二者相互影响、互相借鉴,水乳交融。但是很多院校的园林美术教学都是沿袭西式的美术教学,突出素描、色彩的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表现轻内涵。而对本民族的国粹不闻不问,不学习,不了解,若干年后学习园林的同学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少,那设计出来的都是西方的东西,而真正中国的园林在哪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民族的,越世界”。因此高职园林美术教学要有本民族的特色,要有中式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中结合中国画的传统表现技法,植物、山石、水体等的中式表现方法,特别是中国画的含蓄美、意境美、自然美、文学美、寓意美等,能够在造园过程中加以融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园林。
一、含蓄美
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的表现技法上注重含蓄美,运用植物、山石、云雾等的遮挡进行衔接与过渡让空间更有层次感。大量的留白,不画或少画委婉地表现出云、雾、天空、水面。比如八大山人的山水,寥寥几笔就含蓄地交待出了大自然的奇山秀水、云雾缭绕、海阔天空的感觉,这里不画比画得很多更有魅力,不仅分清了主次,还让画面有了虚实的变化,同时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中国园林布局不喜欢一目了然,常用长廊、假山、绿植、漏窗等适当遮挡、阻隔游客视线,曲径通幽、迂回曲折使人们逐渐欣赏到园林的景观,有种娓娓道来、柳暗花明的感觉,增加的空间的递进,让游人边走边看,移步换景,不断地带来惊喜,感受到的意境更加含蓄深远。因此在园林美术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中国画含蓄表现技法这一方面的训练,西式的表现手法直观直接,见什么画什么,在云、雾、水面的表现时用笔很多,又是明暗深浅、又是光影变化,表现不够方便快捷,花费较多的时间,甚至有舍本逐末的味道。很多初学者在此阶段,经常会走很多的弯路,一头雾水,什么都想表现,什么都没有表现好,要么笔触混乱、要么主次不分。如果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让学生学会用中国山水的表现方法,学会用最少的笔触表现含蓄、丰富的层次与意象。
二、气势美
中国画,在立意上讲究胸中有丘壑,格局要宏大,在画面的构图、表现技法上,追求一种大山大水、气势磅礴境界。例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崇山峻岭、江河浩淼,一泻千里。当然也有场景小的,比如马远、夏圭一改前期的全景构图,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小中见大,以局部表现广大空间。中国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借鉴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色彩艳丽、气势宏伟,尽显中国皇家园林的气派,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江南私家园林不如皇家园林来得宏大,但风格清高脱俗,精巧素雅,其实也体现气势之美,有如马远、夏圭的画一般体现小中求大之美。在园林美术教学中要加强画面气势的表达,无论是小场景的局部描写、还是大场景的俯视图,除了构图要合理、比例要准确,还须多加引导学生整体的宏大格局与立意,讲究画面的气势。这种训练后,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高度与视觉高度。
三、意境美
中国画是追求艺术意境的。主要体现在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虚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中国画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中国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环境,其意境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有时序的变化、朝暮的变化、气象变化、生命的变化、情感的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因此有扬州的“四桥烟雨”,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园林意境在于自然物及个人的体验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境域事物之外,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给人以遐想的余地。可见,在园林美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象二者一样即表现好自然景物,让形体具有可识别性,在二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物象也好,或是在三维的空间里表现二维画面的意境也罢,要抒发作者的情感是关键,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以情感人,以意动人。这样设计表现是有高度的,是有境界的。
四、文学美
中国画中常题写诗词歌赋,增强画面的文学性,丰富意境的表达,大画家冯骥才曾说:“中国推崇文人画,既文学与画的完美结合.诗中有画,画自成诗。”中国文人画中往往有题诗,诗画合璧,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的思想,传达着文人的情怀,进一步丰富中国的表现内容。在中国园林中常常借助文学艺术形式来增强自己的艺术感染力,行文与筑园相融相通,有人以宋词比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合,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如此说来园林之美来源于文学之美,赏园有如读诗词一般,难怪园林有“立体的诗”一说。在园林美术教学中能够将中国经典的诗词歌赋所描写的景观、意境用绘画的形式加以呈现,相互融合,比如尝试在园林速写或手绘时表现某一诗句的意境,如表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等等,那么园林美术课堂将增添许多的趣味,教学手段将更加丰富、教学内容则更有深度、更加生动。
五、寓意美
中国画所画之物不仅是形态美,而且很多都有美好的寓意。比如“牡丹”,花之桂冠者,美艳端庄、国色天香,寓意富贵幸福、繁荣兴旺;“荷花”,花之圣洁者,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寓意着纯洁坚贞、品德高尚;“梅花”,花之四君子之一,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是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也是是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中国园林中非常喜欢种植“牡丹”、“荷花”、“梅花”等,在园林中同样有着以上的的寓意,比如园林中以“牡丹”为命名的“牡丹台”“天香阁”,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气质;苏州园林就有以“荷花”为命名的“芙蓉榭”、“荷风四面亭”、“香远堂”等,表达高尚纯洁的精神追求;以“梅花”为命名的“香雪海”、“梅开五福”体现傲霜斗雪、雪大花愈香的正能量。在园林美术教学中花卉临摹、写生训练多加强“牡丹”、“荷花”、“梅花”等的表现,一来是这些植物在园林中经常出现,二是在表现的过程中介绍这些花卉的美好寓意,在表达时用笔、用色适当体现其特点。比如画“牡丹”,表现其姿态、颜色时尽可能找出高贵、繁荣、美艳不可方物的感觉。朴素、低调就不是“牡丹”;再比如表现“梅花”,注意用线条表达出其枝干的力度,体现“梅花”虽然承受风雪,依然傲立天地之间的那种精气神,疲软无力、不自信那也不是“梅花”。总之,高职园林美术教学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实践能力,针对院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在美术教学要有本民族的特色,在含蓄美、气势美、意境美、文学美、寓意美等方面根据专业的需要、就业的需要多做相应的调整,让其更合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余根景 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系
相关专题: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官网 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