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领域下外语教育改革

时间:2017-01-26 00:07:23 来源:论文投稿

1、新时期的外语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现行基础教育的态度也发生重大改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外语(即英语)成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2001年,英语教育进入小学课堂,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否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英语教学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我国外语教育界的关注。笔者认为从小学阶段开始英语教育,一方面是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外语教育发展和成熟的标志。但是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小学阶段普及英语教育的实现有很大局限性,董燕萍(2003)指出,“从小开始学习外语在我国多数地区缺乏现实性”。课程改革不应简单地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诸如教师水平的差异、学生每周接触外语的时数、教材及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目的等(韩宝成,2008)。

2、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英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开篇提到2013年教育部门针对基础教育领域,针对高考,针对外语教学以及考试陆续提出指导意见,改革方案,社会也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而且这些即将进行的改革会对中国现今的基础教育制度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引起相关领域和部门进行反思教育现状和问题,反思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如何陷入了“怪圈”。接下来,笔者从微观的角度,从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应试教育等来分析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2.1因“材”施教的窘境

教学内容跟教材密切相关,2001年的新《课标》颁布以来,国家审定通过的各种中小学英语教材不尽相同,但其中不难窥见端倪,这些教材都是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标准所编写和出版,内容重复性过高,过于笼统,教学理念单一,很难满足所有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韩宝成,2010)。根据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以及任务型教学这两个特点和目标,中小学英语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主要以实际生活任务为核心,有人认为这种选材方式带有功利主义色彩。长此以往进行这样单一的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的积极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韩宝成(2010)认为,英语教材不应仅仅以“交际”、“语法”为纲,以“实用”、“速成”为目标,而更要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2.2“哑巴英语”现象:应试教育的结果

国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改变“哑巴英语”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外语实用交际能力,但是所有地区和学校,都会以同样以考试评分方式来检验学生所达到的英语水平,考试成为测定学生英语能力的唯一标准,全面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沦为空口之谈。不得不承认,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中高考类外语考试大量采用“客观”题形式,并不能反应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因为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出题者只能缩小学习范围,使学生和老师将重点放到有限的考点上进行反复训练,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根据近日教育部提出改革提议中关于未来高考的发展方向,“一考定终身”将成为历史。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对于这一问题,指出以后的考试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学业的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比如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ABCD等级制。并且,让学生在高中三年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避免“一次考三年”。对此,笔者认为,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政策,其实施结果是否有利于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待研究。对于英语来说,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放在其考核方式,评价方式上,不应该只单纯地取消某种考试,而忽略了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本身。所以,如果要改革,还应该先在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方面进行改革。

2.3“费时低效”现象

长久以来,大多数国人陷入盲目学习英语的误区,认为学好英语是成才的关键。这股“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时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十几年的语言学习,只是为了几个考试,不得不说是极大的浪费。“费时低效”是当前英语教育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单纯为了使“英语热”降温,而通过弱化英语教学,通过将英语排除在统一考试之外,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英语教学作为全球化的产物,其地位不容忽视,所以有人认为取消外语高考是一种矫枉过正,然而从当下的教育形势以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大方向来看,确实需要对以应试英语为目的的高考做一些调整,但调整不等于完全放弃英语,不等于把英语考试完全从高考中剔除。笔者认为,可以对“三大主科”在高考中的分值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分值来间接影响其重要性,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英语热”带来的弊端,又能正确定位英语在高考中的位置,不至于出现某一段时期内英语人才的空缺。

3、如何走出“怪圈”———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改革的建议

3.1改革英语教育体制

我国是“单语制”国家,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跟“双语制”国家的“二语教学”存在差别,英语并非人人必须掌握的语言。而且虽然英语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各个领域对英语的需求也是有层次和等级的。因此有人提出要建立“双轨制”英语教育(伍家文,2010),简单来说,就是普通中学和外语学校的英语教学的区别。为满足社会和市场对高素质型英语人才的需要,建立“外语学校”不失为明智之举,让学生自主选择需要提高的方向,听力,口语或是应试,这样既摆脱了“因试而学”的窘境,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让专门型的英语人才达到学以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区别性地对待教学资源。在课程安排上,要做到“由繁化简”,建立明确的教学大纲,认清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只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而授课和机械训练。在英语课程的设置上,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利用条件和资源,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3.2树立合理的外语教育观

任何教学行为,总是受某种教育观念支配的。在一线工作的英语教师,不应仅仅看到英语的实用和工具属性,还应该将语言的认知和文化属性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还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此外,个体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教育的目的。忽视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就会变成模仿教学、机械填鸭式教学。

4、结论

中国的外语教育,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现今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陷入“怪圈”。如何走出“怪圈”,从宏观的角度考虑,不仅需要国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重新审视外语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制度;从微观的角度考虑,要明确外语教育的真正目的,改革教育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式,同时也要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只有“对症下药”,抓住外语教育领域的真正症结,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才能有望走出英语教育的“怪圈”。

作者:李雨桐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基础教育领域下外语教育改革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115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江苏行政区域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晚报文萃》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天津电力技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地层学杂志》 《小演奏家》 《山西焦煤科技》 《齐鲁护理杂志》 《水利发展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