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传播

时间:2017-02-07 22:26:00 来源:论文投稿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以奇幻、神秘的故事情节,充满真实触感的细腻画风,唯美动人的音乐节奏深受日本观众喜爱,并逐步享誉全球。宫崎骏将日本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审美特质融入动画电影,使其成为电影基础的精神力量,同时,日本的民族文化也随其动画电影得到广泛传播。

一、宫崎骏动画电影民族文化传播的策略分析

(一)符号传播呈现日本民族文化形象

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中介,民族文化的符号传播可以从整体上勾勒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形象。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将日本的汤浴、日式障子门、和服等民族文化符号融入电影的情节与场景设置中,使画面具有浓厚的日本民族文化风格。在日本,“汤浴”随处可见,日本人认为水不仅有去污、清洁的作用,还能为人们免去灾祸,去除内心恶念,让人从善如流。在《千与千寻》中,千寻工作的“油屋”是由汤婆婆掌控的供众神洗澡的场所,这里不仅能为各路神明洗去身上的污渍,还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电影中,老河神拖着污浊的身体来到“油屋”,被误以为是“腐烂神”,千寻为他清洗干净后才恢复了本来面目,此情节的设定体现了日本“汤浴”文化中净化再生的内涵。日式障子门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反复出现,它是日本建筑文化的重要符号体现。在电影《龙猫》中,小月和小梅家的障子门外观简洁,线条流畅,门上几乎不加任何修饰,体现了日本建筑灵气、秀雅的风格特点。电影《千与千寻》中室内的设计也大多采用了这样的障子门。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日本音乐大师久石让将极具符号化的东洋旋律与日本传统乐器的声音与现代、西洋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千与千寻》中反复出现的一段音乐《神明们》,采用了日本传统乐器三味弦和太鼓的声音,同时将冲绳民谣的基本节奏做了夸张的重复,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音乐中所追求的“和、敬、清、寂”的美学意境,极富民族气息,为影片增色不少。[1]

(二)人内传播反映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认为日本民族具有矛盾的民族性格。他们“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2]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运用人内传播将这种复杂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一切发生于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包括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都属于人内传播。宫崎骏善于为电影中的人物设置丰富的内心活动,这些内心活动通常通过人物内心独白或者外在的语言、行为,甚至梦境表现出来,从而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哈儿的移动城堡》中的主人公哈儿是一个勇敢又胆小,彬彬有礼又自私傲慢的矛盾个体。他与恶魔签订协议获得了魔法,却期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经常参与到战争中,却非常向往和平。通过反映人物内心活动,宫崎骏塑造出了这样一个外表安静但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起风了》中的主人公堀越二郎,虽然是一名战斗机设计师,但其内心却向往和平,渴望安定。宫崎骏在《起风了》中将堀越二郎的矛盾心理用设置梦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堀越二郎经常会梦到他崇敬的飞机设计师,他们相遇并一起爬上飞机的机翼,迎风飞翔。梦在佛洛依德认为是有意义的,它是很多心理因素积累起来的结果。在梦中,堀越二郎坚定了自己成为卓越的战斗机设计师的梦想,矛盾与焦虑的情绪也得到了缓解。由于复杂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环境,日本民族形成了复杂、矛盾的性格。宫崎骏运用人内传播的方式,既塑造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了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格。

(三)镜头语言体现日本民族审美趋向

镜头语言即用镜头去说话,通过运用不同的画面景别、拍摄角度、拍摄方式、画面处理技巧等进行叙事,调节影片节奏,确定影片的审美风格,从而表达拍摄者的能动思维和主观思想。例如,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常采用快节奏的推、拉、摇、移来表现急促的故事情节,张扬的人物个性。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大多采用静止或慢节奏的镜头来展现清秀的自然风光和含蓄的人物性格,充分体现了日本人追求朦胧、内敛、简单、干净但内涵丰富的审美趋向。在《起风了》中,当堀越二郎所设计的零式战机在战争中无一返航时,电影运用了远景展现辽阔的试飞场,增添了故事的空寂与凄美感。影片《千与千寻》中,在千寻去找钱婆婆的路上,电影同样采用远景呈现浩渺辽阔的水世界,使整个环境静谧、安逸,让人远离喧嚣,沉浸下来思考。在《起风了》中,堀越二郎吃鱼时沉迷于研究鱼刺是否能用于飞机制造,这时电影运用了特写镜头,突出人物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将主人公安静、执着的个性特点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宫崎骏还善于多种镜头的组合运用。在电影《龙猫》中,小月和小梅姐妹俩在去乡下老家的路上,镜头随着车子慢慢地移动,再与静止镜头适当的切换,不但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姐妹俩的童真活泼。

二、宫崎骏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民族文化传播的启示

(一)运用民族文化题材引发观众共鸣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采用了很多日本民族文化的题材。例如,《千与千寻》中“神灵的世界”源于日本传统神道教中“泛灵多神”《;起风了》中的崛越二郎也是日本真实存在的人物。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中国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作为题材,用自身的视角出发再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1958年制作的剪纸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其故事题材便是来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的部分章节。1983年的《天书奇谈》,题材则出自明代神魔小说《平妖传》中的故事。这些动画电影在当时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而如今的国产动画电影却在“拿来主义”的潮流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风格。中国的动画电影应重视中华民族文化题材在电影中的运用,从中华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使影片更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同时引发观众共鸣。

(二)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增添民族特色

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能代表本民族文化的诸多文化符号,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其中有些已经被国外动画电影成功地运用。例如,美国梦工厂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影片讲述了一只笨手笨脚,只会做面条的熊猫阿宝却梦想成为武林高手,后在其师父的调教下实现梦想,并用自己高强的武功为和平谷赢得了和平。影片中的功夫、规整的楼阁、二胡与唢呐的声音均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服装、食物等也均充满中国元素,将神秘的东方国度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日本动画电影《通灵王》对来自不同的国家的通灵者都有刻画。在体现来自中国的道莲和他姐姐的身份时,在服饰方面运用了带有龙形图案的旗袍和绣花鞋,并为他们配备了通灵道具中国长刀和符咒;在建筑方面也同样展现了浑厚规整的北方宅院。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不仅是人物身份的象征,更增加了观众对中国的好奇感。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中也有对中国民族文化符号成功运用的案例,如1980年出品的《三个和尚》的背景音乐就运用了京剧元素;1981年上映的《九色鹿》则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元素;1988年制作的《山水情》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元素。中国的民族文化符号有很多,只要国产动画电影制作人能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将这些民族文化符号大胆地运用到动画电影中,就能使整个动画电影增添民族风格。

(三)运用镜头语言彰显中华民族审美特质

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根植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儒、道、佛思想是它产生的基础。因此,中国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更喜欢浑厚淡雅,不加修饰,重在写意的作品。中国的动画电影应重视镜头语言的运用,通过镜头的起承转合创作出符合中国人审美特质的电影。在这方面除了可借鉴宫崎骏动画电影外,还有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国产电视动画《秦时明月》。在《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的开篇中,慢节奏的拉镜头来表现展现了巨大的秦始皇雕像,雕像前的景物随着镜头的向后移动逐渐变小,而秦始皇的雕像却依然清晰可见。作者用拉镜头增添了作品浑厚沧桑的感觉,这种作品风格更加符合儒家思想中稳重守礼的精神内涵。而在表现树林、溪水等自然之景时,《秦时明月》大多用特写镜头对石头上的青苔、树干的纹理加以刻画,体现出摈弃匠气,突出自然的艺术理念。用远景来表现的树林、溪水,更有飘逸、随性的意蕴,这些表现手法正是对道家思想中“顺其自然”的诠释。在《秦时明月》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背景环境的表现上,都是用静止的镜头透过慢慢散开的雾气来展现环境中的景物,使人有朦胧混沌,意味深长之感。这符合了佛家禅宗思想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有限的形式造就无尽内容境界的深意。

三、总结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精湛的制作技术,还感受到了日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我国的动画电影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却忽视了自身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国产动画电影应以民族精神为本源,创作出观众喜爱的优秀动画电影,使国产动画电影在走出国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

作者:叶红梅 阿依努尔·木拉提 宋慧娜 单位:昌吉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传播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928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移动厕所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新重庆》 《山东交通科技》 《比较法研究》 《河北林果研究》 《气象》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文史知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