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治哲学的思想综述

时间:2017-02-07 23:42:56 来源:论文投稿

人类解放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的初步确立1844年初,马克思同激进自由分子卢格创办了《德法年鉴》。马克思认为,创办此刊的任务是,对旧世界无情、彻底地批判,为世界阐发新的原理,进行社会斗争“,并积极建立新世界”这一“只能是联合起来的力量的事业”[2]67,以表明自己当时的政治态度和哲学主张。为此,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等人把犹太人问题归结为宗教问题的错误观点。马克思指出:犹太习气以及追逐金钱、利润的思想是由“做生意”的资本主义现实决定的;产生社会压迫的根源不在宗教中,而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要实现人的自由,就要消灭宗教产生的社会关系;“政治解放”(资产阶级革命)不能解决犹太人问题,“人类解放”(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把人从私有制和金钱统治下解放出来,真正解决犹太人问题。在这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已初步找到了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钥匙,即其社会政治哲学———“人类解放”的理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对宗教进行了批判:“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但他对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的分析又超越了费尔巴哈:“人不是抽象的蛰居在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3]199-200马克思还初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历史使命,这是包括德国这个落后国家在内的现代国家的无产阶级下一步的世界历史任务,即实现“人类解放”。无产阶级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个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只有彻底解放全人类,才能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无产阶级是人的本质复归的重要物质武器与物质力量,它要彻底宣告旧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否定私有财产。马克思在探索实现“人的解放”的道路时,论述了“批判的武器”同“武器的批判”的关系,指出要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要创造能掌握和引导群众的彻底的理论,即能抓住事物根本、关心人、关注人类解放的理论。这样,才能实现理论和现实的密切统一,即“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一旦一切内外条件成熟,就能实现人类解放。《〈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完成了政治上的转变。由此可见,马克思哲学并非是一种注重理论静观的哲学,而是一种紧密联系社会政治历史发展实际的哲学理论,注重变革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哲学理论,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是一种科学的社会政治哲学。多年来,国内外学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部未发表作品的研究一直很热,对这部手稿的学科属性与中心问题争论不休。在笔者看来,这部《手稿》的中心问题是从政治经济学、哲学方面出发论证共产主义这一中心问题的,体现了马克思新的整体性的哲学世界观。其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异化及当时错误的四种共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首次以唯物的、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论证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3]297可以说,这是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当时欧洲国民经济学、空想共产主义理论,尤其是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否定之否定之精神辩证法的一个结果,标志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初步确立。

有利于更完整准确地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与精神实质马克思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不同于以往及他同时代的哲学家们,他们在以静观的方式探讨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本体论、认识论等问题,试图建构宏大的解释体系。而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力图把“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相结合改变世界;其全部社会政治哲学的终极旨归,是为人类解放谋划现实的解决方案,而且要付诸于行动。1844年之后,马克思哲学的每一次进展都是以论证共产主义这一社会政治理想为中心的,其精神实质是实现人类解放。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大量历史发展的经验事实即历史科学的基础上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社会发展理想,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学说。在此意义上,我们同意施特劳斯把马克思看作专门为某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主张服务的政治理论家,但非他所说,马克思之于共产主义就像柏拉图之于理想国式的乌托邦。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作为社会政治哲学大师,他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即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奴役关系的意义上,理解一部客观的、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实的人类发展历史的。这个人类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既不是近代西方启蒙理论家们所梦寐以求的资产阶级自由理想国这个所谓千年王国,也不是现当代西方学者如福山等所宣扬的历史发展到像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国家,人类历史就终结了。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历史包括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都是人类的史前史,即不是真正的人的历史;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人的历史才开始,而不是历史的终结、终点。

有利于研究、创新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早期社会政治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当今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至于如何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要全面完整地梳理研究马克思理论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割裂其思想发展的联系,更不能制造人为对立。为此,研究、创新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要遵循的三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其一,要把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整体,看清楚其思想的发展轨迹与阶段。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着自己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他全部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837年至1843年2月退出《莱茵报》编辑部之前,马克思是个理性的自由主义者;1843年3月退出《莱茵报》编辑部之后至1843年底,马克思成为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1844年1月后,马克思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我们还要看到马克思早期的很多社会政治哲学思想蕴含了后来马克思整个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的萌芽与雏形,是理解马克思全部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的发源地与秘密所在。马克思在后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一直在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着自己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还需注意,不要把马克思早期文本中未成熟、不太科学的思想当作成熟的、科学的思想来加以阐述和运用;也不要像某些西方学者那样贬低马克思1845年以后文本中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认为那是马克思思想力衰退的表现,而把马克思早期文本看成是其思想力深刻的标志,进而误读或否定马克思乃至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理论。西方乃至中国有一些学者抓住马克思早期作品中谈论人权、民主问题的个别词句不放,抓住《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论述的个别词句不放,提出全部马克思思想就是在宣扬人道主义,说马克思就是一个人道主义者。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手稿》进行的讨论,就带有这方面的倾向,至今它还有一定的影响。毫无疑问,马克思早期思想受到了伴随启蒙而来的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但马克思决不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而是一个共产主义者。这在马克思1843年的文本中有明确的证明。1843年9月,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批评当时流行的各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理论时就说“:这种共产主义本身只不过是受自己的对立面即私有制影响的人道主义原则的特殊表现。”[2]64这里很显然,私有制和人道主义是同一的。后来马克思提出公有制必然战胜私有制,公有制与共产主义是同一的。其二,要把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思想与当今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像马克思那样现实地、历史地、辩证地思考问题,思考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与创新,进而达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旨归。理论研究与实际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这在马克思早期关涉社会政治哲学文本的研究中就已开始。在1841年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在肯定伊壁鸠鲁宣扬自我意识的内在自足性自由时,也批判了伊壁鸠鲁追求的自由不能在现实的定在之光中发亮,他说:“在自身中变得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力量,作为意志走出阿门塞斯冥国,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规律。”[1]751843年9月,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就批评了理论研究和现实相脱节、在象牙塔中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理论家,他说:“以前,哲学家们把一切谜底都放在自己的书桌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等着绝对科学这只烤乳鸽掉进来就得了。”

马克思早期每一部作品以至后期作品都充满了现实的针对性,从现实问题出发,辩证而历史地解决问题,才能够实现彻底的理论革命,也才能发现新世界、创立新世界。马克思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方式,为当今中国的理论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应有理论自觉、文化自觉,自觉深入现实生活,发现真问题,寻找现实的即建设性批判的解决方案,而非是不负责任的没有思想教养的进行批判甚至制造思想混乱,要在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架起科学理论的桥梁,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服务,从而实现文化自强、文化强国之目的,提升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其三,要完整把握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的两个重要维度:理想性与现实性,并把二者适当结合起来,创立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范导当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理想性维度是十分清晰的,就是要建构一个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并把未来新社会的发展过程描述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争得民主,在这一阶段还不得不实行资产阶级法权原则。现实的社会主义在苏联与中国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创新为社会主义,邓小平又把社会主义创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都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破解了长期困扰人们关于“过渡时期”从哪一阶段到哪一阶段的问题,也为现实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建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据此,陈晏清、王南湜、王新生、阎孟伟教授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使命是构建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从经典马克思主义致力于理想社会的理想性政治哲学到依据现实生活的现实性政治哲学的转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哲学理论;我们要和自由主义共享某些权利原则。总之,当代中国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真问题为导向,积极实践以人类解放为旨归的政治解放,继承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宝贵资源,借鉴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哲学的积极成果,摒弃民主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自由主义思潮的诱惑,不断使政治向人类社会生活世界前行,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坚决践行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建构起当代中国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作者:李福岩 张红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社会政治哲学的思想综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952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企业流程再造强调 代写代发医学论文

相关论文

月度报告

城市建筑论文2017-02-22 09:27:48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广东科技》 《食药用菌》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统计与管理》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工友》 《广州环境科学》 《文艺理论与批评》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