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探析

时间:2017-02-08 01:20:08 来源:论文投稿

一、从街区空间向社区空间转移

迄今为止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雕塑。将雕塑置于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的公共空间中(多为城市广场和观光街区等处),可称为“街区雕塑”。第二个阶段被称为新类型公共雕塑(NewGenrePublicart)。在这个阶段中,雕塑的设置空间由城市街区转移到社区,创作主体由艺术家转为社区居民,因此也被称为“社区艺术”(communityart)。“街区雕塑”仍然没有脱离雕塑艺术品“高大上”的特质,在街区雕塑艺术中,艺术没有改变,艺术家还是那个精英艺术家;而对于街道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来说,眼前的雕塑艺术品可能是偶然的、无关我意的。因此街区雕塑艺术的最初表现形式,只是把原来放在博物馆里的作品移到户外来,这正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词的现实来源。街区雕塑艺术的局限性,是作品离开了美术馆,但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并未改变。“社区雕塑艺术”的概念则完全不同,在社区雕塑艺术中,艺术不是那个艺术,艺术家不是那个精英艺术家;而观众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这样的雕塑意义在于,重新把文化与社会结合起来,承认艺术是为了观众而创造,而不是为了艺术体制。东北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的建设在建国以后开展速度很快,但是同时也有跃进式发展风险的存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表面上看起来,无论从形制、技术手法、主题风格已经达到有关部门和世俗的认可,然而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雕塑艺术事实是普遍存在于一个隐形的象牙塔中,同市民之间也存在着一条隐形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以长春国际雕塑公园为例,尽管每年有一些固定时间举行推广活动可以免费入园,但是园中的游客却并没有因此而有很大的增加。笔者去雕塑公园调研的时候,园中的游客几乎达到了门可罗雀的程度。长春国际雕塑公园的艺术水准在中国来说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却引不起市民的共鸣,这说明在发展中国家,普通市民的审美水准并没有跟上精神文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雕塑艺术遍布于商业街区、景观公园中,可是在居民生活的社区环境中的小型雕塑却极为少见。换一个角度看,在东北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中,社区公共环境中的雕塑艺术是严重被政府、开发商、设计师所忽视的。根据上文的阐述证明,民众参与、根植于社区,是新型公共雕塑艺术的显著标志,雕塑艺术与社区建设出现逐渐融合的趋势,其最终目的是内化民众的欣赏品位,创造出优雅的社区生活环境,增强邻里和谐关系,营造更优质的社区生活环境。新型公共空间雕塑艺术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对于经济相对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东北城市而言,对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东北城市而言,对于大量农民工进驻大城市生活的东北城市而言,具有软实力教化的作用,这一理念将会对东北城市文化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提升与市民修养的增强,进而对于东北地区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从室外向室内化、半室内化公共空间转移

室内化、半室内化公共空间是创造舒适的东北寒冷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在北美的诸多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封闭及半封闭的室内化街道、人行过街天桥系统。寒地城市的冬季降雪时常会给城市带来出行的困难,甚至是灾难。作为寒地城市,哈尔滨一年之中有近一半时间处于气候严寒的环境之下。城市的室内化步行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出行、购物的行为需要,当这些室内化、半室内化的步行系统发展到一定规模,连接成片后,寒地城市的居民就可以免除冬季出行的顾虑和担忧;即便是天气恶劣,也可以很自由地到达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与国内东北城市纬度相同的蒙特利尔、多伦多等加拿大城市,因为每年有四五个月的寒冷冬季而闻名,夏季又非常闷热,于是这两个城市兴建了著名的地下城—蒙特利尔地下城、多伦多的PATH。PATH总长已达28公里,由35个机构分别拥有产权,设有1200家店铺,雇员达5000多人,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大的地下综合购物街:371600平方米面积,其零售总额也是世界地下城第一。穿行其间,应该是令人舒适的体验,因为环境始终如一,不会受气候的影响:在冬天,没有冰雪寒冷的烦恼;在夏天,没有紫外线的强烈辐射,更不会汗流浃背;在雨天,也不怕打湿衣衫。你可以借助它到达你的目的地,更可以单纯地在城里闲逛,消磨时光。可贵的是,加拿大政府以及艺术家并没有忘记在商业环境中必须具有的艺术氛围,大型室内商业空间中商业雕塑、浮雕、玻璃壁画等艺术作品应有尽有,使各年龄层的市民们在户外一片冰雪的情况之下,恣意地享受着天堂般的艺术氛围与浓厚的购物环境。同是处于寒冷地区的另外一个北欧国家—瑞典,在岩石中凿开了他们的地下铁路干线,并将其建成了一道艺术长廊,没有用华丽的大理石花岗岩,天然的岩石就是他们最好的建筑材料。地铁的墙壁和天花板都是裸露的岩石,瑞典人利用这些凹凸不平的岩石镶嵌出了富有现代感的立体作品,从岩石里凸出来的雕塑和浮雕栩栩如生,令人大饱眼福。不同的地铁站是由不同的设计师设计建造的,故而风格也各异。在国内东北城市的漫长冬季生活中,面对室外的寒冷气候,中老年市民冬季交往空间基本上以室内为主。室内商业空间设计在东北城市中近几年发展的较快,例如哈尔滨已经建设了一些地面的室内化公共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但是相比发达国家寒冷城市的商业艺术环境就显得粗糙、落后,甚至杂乱,室内商业环境中的雕塑艺术更是凤毛麟角。上文中提到的与我国东北寒冷城市纬度相当的国际著名的室内、半室内商业艺术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完全街区化的城市雕塑艺术已经跟不上东北寒冷城市发展的步伐,室内化、半室内化公共空间雕塑艺术环境不仅能够为市民的社会交往或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进而提升寒冷城市的冬季活力,而且能够使城市消费者在轻松购物的同时享受着格调高雅的艺术商业环境,进而提升市民的审美水准,让各年龄层的市民都能够感受冬季的美好,而不至于让东北的城市居民像候鸟一样,每逢隆冬季节,飞往我国地理版图的最南部—海南岛,去挨过漫长的冬季。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政府的关注与决策,通过对东北城市室内与半室内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策略的调整与建设,就可以在寒冷季节足不出户地享受外部冰天雪地、内部温暖如春的优质生活,使室内活动与室外自然景观充分融合。

三、从宏观尺度下的布局向微观尺度下的布局转移

东北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作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宏观尺度下的布局问题,在城市整体的尺度下审视,艺术品的布置不均衡,违背了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平性原则。本文研究者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哈尔滨、长春、沈阳的雕塑大多布置在雕塑公园、沿江绿化带、政府广场、公园绿地内或商业步行街区中,而与百姓生活更为密切的生活居住区、社区等公共活动空间,雕塑作品则相当缺乏,这一点是规划师们在雕塑规划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黄耀志等人在其撰写的论文《城市雕塑系统规划的任务与程序探析》中指出,城市雕塑的规划,不仅仅是某个雕塑作品的定点定位,而是对整个城市的雕塑作品的布局、分级与分系列的控制与引导。很显然,目前东北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雕塑的建设,仍然停留在西方国家早期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阶段:即片面重视城市形象,却忽略了城市雕塑的内化功能—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反映社区价值、促进邻里关系、加强市民修养、间接减少犯罪率等。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目前东北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雕塑的建设,还是充满盲目性,缺失公共性的。与我国东北寒冷城市纬度相当的美国西雅图、尤金市等城市都提出了城市公共艺术布局公平性问题。西雅图北门地区的公共艺术规划就明确指出,在可能的情况下,新的城市公共艺术品应安置在较为缺乏的地区;亚特兰大的规划也提出了布局的公平性原则,它还在布局标准中特别提出,要让城市公共艺术品在城市中散布,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集中在中央商务区;美国尤金市的规划也考虑了公平性问题,不过它采用的是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询问市民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分布情况是不是均匀和公平,并要求他们在多项选择中选择缺少艺术品的地区,其中包括低收入邻里、学校、公园、门户位置。这些优秀案例完全可以作为东北城市公共空间雕塑发展的参照,可以充分改善东北城市街区、社区因气候带来的冬季凋敝景象;改善后的社区环境会充分促进邻里的交往,为构建社会的和谐、市民生活社区的和谐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

四、建立东北城市雕塑的色彩体系

由于东北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特殊,因此,城市的色彩、城市雕塑的色彩对于城市居民来讲尤其重要。东北城市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色彩倾向,当时节进入秋季以后,直至次年的四月份,城市都处于萧瑟的景象之中:没有绿色的植物,没有彩色的花海;晚七点之后,街上行人稀少,街道昏暗甚或漆黑一片,治安问题堪忧。在20个世纪的90年代之前,北方城市的秋冬季色彩是灰色的。时间流转至本世纪初,伴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建筑物的彩色化倾向,东北城市在秋冬季的城市色彩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距离发达地区还相差很大距离。有的作品色彩轻松、亲切、活泼,雕塑语言简练,趣味强,公众可参与性强,这样的雕塑即使在寒冷的隆冬季节,在积雪背景的映衬下,也会很有看点。虽然城市冬季的萧瑟景象仍然存在,由于城市雕塑为城市空间添加了色彩,城市活力会陡然被激活。在现场调研中,本来途中昏昏欲睡,面对这些红色剪纸般的构成雕塑—“鱼”系列,观看者的兴奋点也陡然增加,足以想见一个精美的城市雕塑作品带给观者的影响力。

五、结语

东北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的进步,是市民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进步及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承载着城市、时代、历史、文化的进步,彰显寒冷城市的城市价值,深刻地刻画出寒冷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外而言,能够让游客理解和了解一段历史,感受到城市的现在和未来、风格和品位,以及当地的习俗;对内而言,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归属感,提高市民的素养,增强邻里情感,促进社会和谐。东北城市的公共空间雕塑艺术面对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应当尽快找到真正适合东北城市雕塑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发展之路。

作者:刘骧群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探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983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代写硕士毕业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广播电视信息》 《城市发展研究》 《农业与技术》 《江苏煤炭》 《清华法治论衡》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数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