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懂经济、知法律、会管理是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经管类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质。然而,目前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较薄弱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以上培养目标具有相当的难度。如何提高经济法的教学效率,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是经济法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特点
1.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宽。依照法律部门划分的理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经济法的体系是由体现国家协调经济的法律规范构成的,并不包括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种设计体现了法律部门、法学学科划分的严谨性,对法学专业学生当然是合理的。但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则不尽合理。如掌握企业法律制度,尤其是公司这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对经管类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合同是现代交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合同法对于进行经济工作至关重要;现代交易中,支付多以票据流通来实现,因此,对经管类专业来讲,票据法也是重点内容。但是公司法、票据法属于商法范畴,合同法属于民法范畴。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主要考虑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经济相关法律问题,并以此为中心组织教学。因此,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不应仅包括经济法内容,还应包括民法、商法、刑法以及诉讼法等法中与经济有关的规定,内容繁杂,远远超过了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范畴。事实上,经管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应采用大经济法的概念,即“与经济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都为经济法的范畴,可以概括地称其为经济法律。
2.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经济法在法学院属于高年级开设的课程,学生都是在学习了法理学、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基础课后,才开始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因为就经济法内容而言,是基础之上的学科。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开设经济法时没有也不可能安排上述课程,因此学生理解经济法的背景法律知识先天不足。而且有的学校甚至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使经济法成为经管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法律类课程,有的学生连什么是“法律”都不懂,学生的基础性法律知识欠缺,特别是对民法的基本概念与规定不了解,就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种具体的、单行的经济法律。学生学习难度非常大,觉得经济法内容繁多,非常枯燥,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法律术语、法学概念和基础性法学知识,不仅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时安排较少。经济法内容多,需要学习的经济法律法规数十个,要求了解的法学理论、法律原则很繁杂;而且经济法涉及的领域广,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含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前期的法律基础理论的学习,在有限的四五十个课时内要将经济法理论基础夯实是很难的,况且经济法的实践操作性也很强,还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使得经济法的教学任务显得尤其繁重。
4.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之间的矛盾。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而不是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因此,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经济法理论,并且能运用经济法理论解决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经济法教学具有理论与应用的双重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其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此,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是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缩短书本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经济法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涉及的法律法规繁多,对缺乏必要法律基础知识的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明显地给经济法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改变目前经济法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开课时间安排要合理
《经济法》课程最好在高年级开设,如大三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原因有三个:一是《法律基础》课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为学生学习经济法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经济法》课程应开在《法律基础》之后。二是大一、大二很多专业课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对于《经济法》的理解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困难。把时间定在大三,由于学生已经接受了两年的专业训练,企业管理、证券投资、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与经济法相关的课程已经开过,学生对《经济法》的理解能力比大一、大二明显增强很多。三是学生对自己将来就业方向有了初步定位,对知识的学习也更注重实用性。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实践性很强,可以应用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年级学生学习经济法知识的热情和要求更强烈一些。
(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第一,应根据经管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经济法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着重选择实用性强的经济法知识。当然注重实用性,并不是说一点不重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毕竟要学好经济法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只是说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不能太理论化,特别是那些在法学界有争议的理论不必在课堂上讲解。第二,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重点地、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讲,可将经济法课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学重要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经济法的重要基础知识,包括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调整对象、基本原则、经济法律关系。学生在掌握了这两部分基本理论之后,就可以进入具体的部门法学习了。第三部分是经济生活中一些常用、重要的部门法,包括民法、商法、合同法、公司法等。上述三部分是各专业的必讲内容;最后一部分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内容,则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选择性地教学,如对于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可将票据法、会计法作为重点;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争议解决法作为重点;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于企业法、破产法的讲授。第三,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来弥补课时上的不足。经济法课程内容较多,完全由教师讲授不仅学时不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对某些简单的内容布置学生自学。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自己需要的知识也有很高的自学热情,如果教师指导得当,自学将成为学生富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的自学更有效,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指导。如: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资料,指导学生课后观看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或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节目,扩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上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
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经管类专业学生大多没有形成法律思维模式,理解法律条文间逻辑关系有一定难度,单调枯燥的法律条文也很容易使学生厌烦。因此,在经济法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而应当适量地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真正能够使学生掌握法律规则如何运用和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方法,它能够把经济法课程中抽象的原理、概念置于实际情景之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恰当与否十分关键。首先案例应具有典型性。所采用的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点紧密相关、互相印证。其次案例应具有真实性,贴近生活。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为了避免案例讨论中出现因学生基础知识不足而冷场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组织案例教学时,最初可以选一些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逐步增加案例的综合性和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来选择相关的案例。三是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比大体为5:1。重视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否认理论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法律理论的讲解和阐释相当重要,只有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才能使理论变得生动活泼,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理论讲授的辅助方法的原则,不能把法律课程变成纯粹的案例分析课。从经济法课程针对的教学对象来看,不是法学专业学生,不必要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但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却一定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改观。第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单位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案例的讲解,但大量案例的讲述则往往需要占用很多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瞬间即可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反复阅读、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与记笔记时间,课后学生还可以拷贝。第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法很多基本理论和法律条文都很抽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立体感。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不但可以加入文字,还可以配上图片、声音或录像,直观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得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产生良好的授课效果。第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快了经济法律法规的修改步伐,如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会计法等等,任何经济法教材都难以避免其滞后性。把这些新的内容做成课件可以较好地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陷,确保在教学活动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具有时代性。第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法庭这一真实情景借助计算机技术处理后在课堂上播放,实现真实意义的案例教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增强了实践能力。
综上,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应当区别于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积极地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