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在二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授课教师在教授了“circle,rectangle,ovel,triangle,square,star”这些表示形状的单词以及句型“Whatshapeisit?It’sa…”后,教师示范了一些由不同图形组成的漂亮的图案,然后布置了这样一个小组活动:T:Now,let’smakebeautifulpicturesbyyourself.Pleaseworkingroups,andusethesentence:“Icanseea…/It’sa…”.OK?Ss:OK.接着,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不同颜色的16K大小的纸张若干以及铅笔、小剪刀、固体胶等工具。然而,实际的活动过程却并非教师所愿,孩子们拿到工具后,各忙各的,有的专心致志地画图形,有的在剪裁图形,还有的在七嘴八舌地说:“再画一个圆形。”“再剪一个三角形。”……整整十多分钟的时间,小组内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唯独缺少了英语语言的交流。时间一到,教师邀请了部分小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用句型“It’sa…”进行描述,而相当一部分小组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仍然在下面边讨论边做手工,更没有心思去听别人的汇报了。
问题教师过分重视形式手段,设计的活动缺少明确的目的指向。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围绕目标来选择活动的形式。活动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或途径。目的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在这节课上,教师在活动前并没有向学生明确或强调该活动的要求,反而却误导了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设计漂亮的图画上,忽视了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这样的设计实际上将手段变为目的,课堂上为了活动而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前未认真考虑该活动的具体目的或语言训练目标。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低效甚至是盲目的。
改进建议针对此案例,教师可做如下改进:首先,在活动开展前,明确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句型“It’sa…/Icanseea…”。其次,加强示范和正确的引导。教师可先与个别学生合作设计一幅画,过程中,注重使用所学英语句型及单词,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再次,改变活动的形式。教师可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堂上分发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课堂上让学生直接粘贴,从而避免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画画、剪裁上,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的操练。
案例二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在教学完关于课程的几个单词以及句型“Ilikedoingsth.”,教师想对这一句型进行操练巩固,设计了如下活动:多媒体呈现六幅图,相互之间通过一条chain连接,每点击一幅图,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反复说“:In…class,Ilikedoingsth.”在课堂上,笔者观察到,在跟读句子的过程中,学生明显表现出“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尽管课堂上一片朗朗英语声,可是就连听课的老师们也感到索然无味。
问题教师设计活动时,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活动设计重机械操练,缺少交际性。《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语言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我们的孩子不是在封闭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应是在交往中学习。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该活动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让学生通过六幅图,反复操练巩固这一新句型。但是,这一活动仅限于简单的机械操练,换言之,为了语言的操练而操练,学生的思维并未得到激发。语言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建议针对此案例,教师可做如下改进:首先,教师可以一两幅图做示范,接着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己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第一轮的操练后,充分利用chain的形式,将学生以六人为单位,分成小组,开展组组之间的竞赛,让小组内人人都有机会开口;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告诉同伴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及喜欢的原因;最后,教师可邀请部分小组上台汇报展示。
案例三
这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关于将来时态的阅读写作课。全文就是一封写给朋友的信,告诉朋友马上六一节到了,班上的同学们都准备做些什么。教师在教学完本课的新词组“singasong,readapoem,watchtheshow,…”以及重点句型“Sbisgoingtodosth.”后,在导入到本课的语篇教学时,设计了如下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将部分难点句子翻译;然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将课文读了一遍,同时将课文进行了翻译;随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跟读课文;紧接着,教师又将全班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比赛着读;再次,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核对答案;最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告诉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劳动节,自己和好友们准备做什么。在上述的这些活动中,笔者观察到,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越读越没劲儿;而到后面写信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
问题教师设计活动时,过分重视活动的数量,活动与活动之间缺少梯度或层次性。的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英语课也是实践活动课,课中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是一个活动,整节课就是由各种不同的活动组成的“活动包”。但是这些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应是相互铺垫,层层递进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设计的活动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最终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一下就能达到”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个教学片段从整体来看,教师设计的活动头重脚轻,读的活动设计过于简单并累赘,而到后面写的活动设计时,由于之前没有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没有进行恰当的铺垫,导致后面学生无法顺利输出语言,以至于课堂陷入瓶颈。
改进建议针对此案例,教师可做如下改进:1)教师可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先通过简单的听、读课文,回答问题,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意;2)可将课本上的填空题先变换成连线或判断正误等形式,通过相对简单的形式让学生对全文有个基本的了解;3)完成书上的具体内容填空;4)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后面听并模仿正确规范的语音;然后自己自读课文一遍;开展组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再次熟读课文;5)教师可先示范仿写一封信,在让学生动笔之前,提供一些必要的关键词语或句型,明确要求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写。皮亚杰曾指出:“在教育里面令人最感到痛心的困难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最困难的方法。”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活动法不正是如此吗?但是,我们相信,活动化的英语课堂需要锻炼,需要智慧。只要我们坚持修炼,就一定能用智慧画出一段段美丽的弧线,组成一幅幅具有独特风格的画面。
作者:张玮玮 单位:合肥市安居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