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再现,动人以情
小学教材当中的很多课文尤其是记叙文都含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丰富的个人情感。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文中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切身感受,在课堂上要努力模拟、营造出当时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他的生活态度,也使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多媒体设备的出现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语文课本中无法描述的场面,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比如,在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通过搜集整理网络资料,制作课件,再现了当时人们臂带黑纱,悲痛地哀悼一代伟人的场景,画面中的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人们的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把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道德取向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挖掘和领会教材的深层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内涵,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通过识字、写字、阅读等练习来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底;通过写作、口语交际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道德素质修养也是这个时期的教育重点。所以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发挥教师思想品德和学识修养的示范性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楷模,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任务之坚,要夯实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基础,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以丰富的知识去教书,以良好的行为去育人。我们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还要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存在的文化难题和道德倾向,及时解决学生所遇的困难,引领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努力。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做到传道与解惑的高度统一,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四、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作文过程中所含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写作还是学生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外在流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比如,在作文技巧的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心思想反映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认同和对假恶丑的唾弃;作文的修改过程蕴含了精益求精、知错就改、不断进取的道理。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构建的过程,教师理应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地把德育渗透到作文教学过程当中。总之,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但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也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道德教育,让学生成长为有文化、懂礼貌、遵守秩序、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作者:张春娟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油召学区田庄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