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社会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17-02-09 02:57:47 来源:论文投稿

一、网络虚拟社会的特征

1.时空的无形化。即使不在同一个地方的人,瞬间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互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购物、玩游戏、聊天等社会活动,延伸了人们活动的范围和空间。2.主体的复杂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上网,网络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织”起来的,每个网络使用者都在织这个网。3.身份的隐蔽性。如果你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信息,正常情况下别人没有办法知道你的姓名、年龄、民族、性别等信息,人们之间也不需要面对面的交往,通过虚拟的“人机交往”便可以实现“人际交往”。4.选择地自主性。在虚拟社会里,大家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自主地选择进行什么样的网络活动,也可以自主地决定与网络中的哪些人进行交流、互动。

二、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过去:奠基起步——激励发展——问题治理阶段

1.奠基起步阶段。1993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4年4月,我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2.激励发展阶段。2000年是中国网络蓬勃发展的重要一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确立了新闻、出版、医药、教育等方面的互联网信息制度,我国的互联网管理制度基本建立。3.问题治理阶段。互联网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毒品泛滥、虚假和不良信息充斥等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广电总局等部门负责专项内容管理的互联网管理体制,不同部门从自己的权限出发,采取了很多措施对网络环境进行规范和整治。

三、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现在:低效率管理阶段

(一)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1.多部门管理造成政府网络管制权过于分散。《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国家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如果某一个问题涉及到部门之间的交叉,就很容易导致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争斗、争功诿过、执法责任不明确等法律后果。2.政策制度滞后无法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性,政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关于网络违法犯罪的认定过于原则或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新情况甚至无法可依。3.技术手段落后无法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防护。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针对网络社会管理的设备和技术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对网上的不良信息没有办法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过滤。

(二)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

1.信息海量,良莠不齐。“大数据时代”来临,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但是,网络具有草根性和开放性,有的信息可以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但是也有一些色情、赌博、暴力等不良信息。2.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无论是个人、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依赖程度都越来越高,一方面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同时也威胁着个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技术手段威胁信息网络安全,例如利用网络盗窃、欺诈、出卖国家机密等。3.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强、时空无形化、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就降低了网络犯罪的难度和成本,犯罪嫌疑人可以利用互联网实施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网络色情文化传播、网络传销等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公民个人都造成了很大危害。4.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网络暴力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损害当事人名誉的,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的,或者对当事人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上和言论上的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都是网络暴力。5.虚假信息扰乱舆论环境。由于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可以匿名,不需要实名认证,有些网民就毫无约束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对某些社会问题进行大肆地渲染和炒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的集中和扩大化,从而激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和谐稳定。6.不良文化渗透加剧,对敌斗争复杂激烈。互联网数据库调查显示,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在全球有近3000个,其中70%是设在美国境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同时,境内外敌对势力也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炒作、煽动与组织策划各种破坏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境内外敌对组织对中国渗透的“主战场”。

四、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未来:创新管理阶段

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有些问题的形式或者事态发展是现实社会管理过程中不曾遇到和处理过的,管理现实社会的方式、方法并不完全适合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需要、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一)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网上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网络舆情就是这些重大事件发生后,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比如说论坛、网上社区、微视频、微博、微信等都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如果这些突发重大事件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激发社会矛盾。那么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呢?1.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这是突发事件新闻处理的首要原则,是引导舆论的关键环节。在突发性网络舆论形成时及时发声,保证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真实性,一方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人们对事件的不了解而形成的猜测和质疑,增加公众对政府的好感度。2.政府部门人员要积极参与网民之间的讨论,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理性、正面的舆论引导网上讨论,在网民质疑时,要做到积极回应,通过陈述事实、采取行动掌握事件话语权,一步一步地将舆论导向对国家和政府有利的方向。3.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的叠加效应,共同引导舆论。传统媒体就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深入到突发事件现场采集到第一手信息,然后在第一时间通过网媒等新媒体迅速发布给公众,再对事件进行滚动报道和持续传播,发布一些事件中带有正能量的人或者事,将网络舆论转移到积极、正面的方向上。

(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依法管理互联网虚拟社会。1.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是由国外引进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应用水平还是管理理念、制度建设上,很多西方国家包括一些亚洲国家都远远优于我国,他们在互联网管理和立法方面均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借鉴,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另外,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决定本国的互联网立法模式和内容。2.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加快立法进程,细化现有法律法规。比如说《电信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尽快出台,同时细化现有的跟网络管理有关的条款,增强可操作性,为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的保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建设多元化政府网络服务平台,塑良好的政府形象。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有一项是互联网+政务,截至2014年底,各级政府已经在微信上开通了近2万个公众账号,面向社会提供各类服务,除了进行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外,政府还要建设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平台,像政府微博、微信、论坛还有政务APP等,通过这个网络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发布重要通知、发布政府工作动态、有关民生的各种信息等,另一方面这些平台还可以提供一些切实服务于人民的有效信息,增加对政府的好感还有公信度,有利于政府各项工作的推进。

(四)构建多元化综合管理体制,由分散管制到协同管理。我国现阶段的网络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可以在管理上进行全国统筹规划,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实现全国统一管理。但是互联网是一个互动平台,主体多元化,涉及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需要行业自律和公民参与,所以呢,我们应该转变一下观念,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采取多方共治的模式。也就是说,通过政府引导,加上行业自律再加上包括网民、网络媒体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第三团体监督的模式。一方面,由政府建立、完善公众举报奖励和处置制度,通过官方网站、举报电话等形式及时回复、处理、公布网民的各种举报信息,增强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行业自律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让行业协会积极、充分参与到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活动当中,制定并监督实施本行业的行业规则,维护公平公正的网络环境。

(五)运用技术手段遏制不良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净化网络社会环境。由于网络虚拟社会的隐蔽性和草根性,加上网络技术地飞速发展,很难对不良信息进行全面监控,这就对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技术研发成为净化网络社会环境的一项重要手段,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管理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并对其行有效过滤,或者对博客、论坛等平台上用户提交的内容、评论进行审查,通过过滤和审查,才能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作者:郝亚新 单位:中共承德市委党校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问题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450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期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陕西林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新疆金融》 《东坡赤壁诗词》 《广东医学》 《人大建设》 《南方奶业》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测绘通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