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农村贫困问题是引起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是党在社会管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承担的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根本的就是各级党组织必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践行为民的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群众利益冲突,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诉求。
二、从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看
1、通过宣传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社会管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离不开党的组织。一方面,党的正确主张,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去向人民群众宣传,才能使群众了解相信并变成自觉的行动。如果我们大多数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不认可,就无法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更无法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的贯彻,也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带领群众去落实。如果没有遍布全国各条战线的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好,也不可能落到实处,党的领导也无法实现。
2、通过发展党员和选用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党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是通过广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来实现的,他们是党的组织、党的生活、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主体。党的性质及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践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总是冲在困难的最前面,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就能凝聚、激发、感召广大群众跟党走,与党保持一条心,各项工作就能顺利推进。由于党的事业是庞大的工程,需要成千上万的党员和干部来推动,所以我们党特别重视自身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党的干部的选拔推荐。党从成立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和选拔推荐党的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苦口婆心、先锋模范、教育引导,才把数千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可以说,这些党员干部在当今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社会管理工作的成败。
3、通过激发党员活力和开展党建活动参与社会管理党员活力就是党员怎样才能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党员活力决定着党组织的活力,是党的活力所在。党员活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强不强,关系到各级党组织是否具有朝气蓬勃的力量,关系到党的肌体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党员没有活力,党员的先进性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就难以形成,党的领导就很难实现,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难以建立。因此,各级党组织要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运用有效载体,搭建各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让每个党员的活力都能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绽放。
4、通过维护群众权益和反映人民诉求参与社会管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作风和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克敌制胜、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法宝。胡锦涛总书记说:“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②因此,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赞不赞成、拥不拥护、支不支持,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级党组织要在社会管理中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及时反映人民诉求,建立完善群众基本利益的保障机制,特别要在民生问题上多下功夫,切实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获取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牢固党执政的民心民意资源。
5、通过监督管理干部和指导行政部门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党是监督管理干部的主体。监督既是其权利,也是义务,更是责任。监督主要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领导干部虽然拥有权力的使用权,但不能改变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属性。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始终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绝不能将手中的权力用来谋取私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权力的运行必须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乃至党的高级干部,由于失去监督或不愿接受监督,导致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同时,要指导各级行政部门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构建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6、通过开展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参与社会管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全民素质的提高上来。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目前,就我国国民素质而言,一是文化素质较低;二是法律意识淡薄;三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党加大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因此,党既要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通过开展各种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借以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和谐建设。
三、从党自身面临的问题看
1、新形势新任务与党组织自身能力不适应的挑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③这三大历史性转变,表明中国的社会状态、发展主题、发展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政党的行为模式当然也要相应变化。执政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执政后党的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作为斗争工具、争取执政的党变为执掌政权、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党。因此,执政后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自身能力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大,以及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不反思等问题。他们长期疏于政治理论学习,思想僵化保守,与时代的要求脱节,思想塌方、精神污染,只唯上不唯实,严重脱离群众。二是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党组织长期不组织党员群众开会学习、参加活动,有的党员基本上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连党费都不能按时按规定上交,党组织对群众的影响力、凝聚力下降。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中,企业党组织表现得极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有的措施不力,有的形同虚设。一些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一些上级组织部门对基层组织主抓、指导不力,缺乏深入调研和创新精神,也拿不出有效的办法。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三是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年虽然我们党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并加大了查处和惩治腐败的力度,但还尚未有效遏制住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特别是一些中高级干部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在党内和社会上影响极坏,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执政权威。
2、党组织面临权力的弱化和资源的有限性的挑战一是党组织的政治资源在消弱。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日益脱离了党组织的空间,对党组织的依赖程度大为减弱,使得党组织对人的控制日益减弱。在农村,大多数年轻力壮、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民都涌入了城市,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幼、病、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相当部分农村党组织权力“失落”,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党组织的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党的主张无法顺利推行。此外,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在政治权力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少数党员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使党的政治形象在社会公众面前受到严重损坏,从而影响到社会对党执政为民理念的信任度,甚至恶化到对党执政地位的质疑。二是党组织的组织资源在消弱。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党的组织资源受到了新的损耗。一方面,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随着国有企业大量减少,公有制成分萎缩,党的基层组织也呈现萎缩的趋势,党组织的战斗力趋向弱化。另一方面归属感影响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工人农民成分党员在政治上逐渐边缘化和弱势化,他们由过去的“主人翁”变成了今天的“打工仔”,党员意识逐渐淡化,可以说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党员几乎都面临这种困惑。在农村,基层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十分严重,青壮年进城打工谋生而处于一种“游民”状态,党组织对其吸引力不大。另外,在党员的组织管理上,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一些新型经济组织中如何建立党组织,如何开展正常的党内生活等问题都还有待探讨。“党的基层组织有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有的完全异化为宗族势力、流氓恶势力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势力的工具,完全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④三是党组织的经济资源在消弱。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资源,包括现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最基本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所形成的物质经济力量系统。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可以直接掌控的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资源,最基本的是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使党组织可供支配的经济资源能量在消弱。以上这些执政资源的流失都势必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资源的流失,精心培育执政的各种资源,做大做强执政的经济资源,发展壮大执政的政治、组织资源,牢固执政的民心民意资源。总之,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党的领导是根本。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党自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妥善处理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精心培育党执政的各种资源,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作者:许方丽 单位:遵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