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Excel教学方法论文

时间:2017-02-09 05:13:58 来源:论文投稿

1中专计算机Excel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提高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当引起重视,但目前多数中专院校所安排的课时较少,一般为36课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多为1:1。为了能够在有限课时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则需要对各个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目前中专院校的Excel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Excel格式化处理、Excel函数及公式的应用、数据分析,包括求和、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工具的应用[2]。格式化处理包括样式、工作表及数据格式化,数据格式化的操作相对简单,中专学生较容易掌握;对工作表进行格式化处理时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遗忘标签颜色、底纹设置、背景插入等操作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引起重视。在样式格式化处理方面,中职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套用样式模板及修饰模板的方法。函数与公式是Excel教学的重点,也是中专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例如在上机操作时无法正确运用公式、函数解题,如COUNT(value1,value2,...)、SUMTF(range,criteria,sum-range)等,难以将公式、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联系在一起。在数据分析常用工具方面,虽然中专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多种细节问题。对于教师讲解的部分重点问题,一些学生难以做到准确操作,不知道使用哪些工具才能得出正确结果。例如,在进行分类汇总前没有排序,没有依据关键字段进行排序、分类汇总等,这样也会造成数据处理结果出现错误。在出现多次错误后,部分学生就容易丧失对于Excel学习的信心,对于教学过程也会产生厌倦心态。针对Exce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以免对中专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2计算机基础中的Excel教学方法分析

2.1应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作为Excel教学出发点及目标,并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力下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3]。本文以Excel教学中的函数教学为例,详细说明项目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情况。(1)设计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if、Count、Min、Max、Average、Sum等函数,并能够熟练应用,在学习函数前需确保学生可以独立在Excel中录入数据,并了解及掌握填充柄的使用方式。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设计以下项目任务:录入及统计分析各个班级的期中成绩,要求在录入各科原始成绩的基础上统计考试人数,并计算出考试总分与平均分,找出最低分与最高分,项目任务需要在一节课内完成。设计好任务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名~5名学生,确保每组学生的综合实力实现均衡。(2)实施项目任务。在学生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情境,如在Excel中演示任务完成结果等,并将自身定位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尽量避免作为学生的传授者,以便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接到任务及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边观察及边指导,让学生边做边学,从而及时解决应用函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在计算总分时,可以提示采用“SUM(A1:E1)”或“=A1+B1+C1+D1+E1”两种方法,同时启发学生引用参数。(3)项目任务评估。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先指导学生在组内讨论存在的问题、亮点及优势,并相互评价与交流小组成员的表现,讨论过后作出书面报告。得出书面报告后要求小组派一位代表在课堂上分享经验与成果,教师则负责点评,在点评时适当表扬与鼓励学生,让学生可以获得一定喜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增强对于Excel函数学习的自信心及主动性。

2.2实施案例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Excel操作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及启发性的案例教学法,以便让学生在理解操作过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由此提高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德育功能原则、互动原则及实践原则,德育功能原则指的是培养中专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互动原则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应与学生充分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和谐互动关系完成案例教学[4]。实践原则指的是在进行Excel教学时应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及社会生活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真实与直观的案例中学习相应的操作知识,以便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可选用中专学生在学校参与的各项文娱活动作为教学案例:在某校举行了文娱活动,文娱活动当中共安排了20个节目及9个评委,让学生采用Excel快速统计节目名次及按照名次高低将各类节目,包括语言类节目与歌舞类节目排列好。在统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即将最低分与最高分去掉,随后求出平均分。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函数:max(C2:C10)——最高分,min(C2:C10)——最低分,sum(C2:C10)——平均分,在求名次时则采用以下公式:rank(C14,$B$14,0)。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照上述案例所使用的方法解答其他题型,并拓展为分类统计及排序等问题。再如,可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制作考勤表。具体教学方法如下:首先,应将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果展示给学生(图1所示),同时在教学前重点复习Excel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函数、宏按钮、宏录制、设置日期及时间、填充序列等。第二,指导学生在Excel中建立基本框架,将新工作薄命名为考勤表,同时将相关内容输入指定的单元格中,录入数据后让学生利用“录制新宏”对话框完成相关设定,例如在日期栏中输入“上班”及“下班”等。完成宏命令设定后,根据出勤情况记录相关信息,如可以选择其中5名员工出勤情况录入表格,在统计结果时可按照“事假”、“病假”、“早退”及“迟到”的进行分类排序,以统计迟到(8:30为上班时间)为例,可采用函数COUNTIF(C3:H3,>8:30)。

2.3运用分层教学法,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中专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Excel教学中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避免出现学习效果两级分化及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则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分层标准,以Excel应用基础中的数据计算知识点为例,可以采用以下分层方法完成Excel函数计算教学。(1)如学生学习Excel的能力较差,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及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则划分为I层。I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熟练使用自动求和功能及常规公式计算方法,并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运用Excel函数解决数据处理问题;教学内容设定为可以利用成绩表计算平均分及各科总分;评价方式设定为先对学生的进步与学习态度的改善予以肯定,同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以便可以提高I层学生学习Excel操作知识的积极性。(2)如学生学习Excel的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但学习Excel操作知识的积极性较强,则划分为II层。II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熟练掌握与应用I层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运用IF、COUNT等函数;教学内容设定为在计算出各科平均分的基础上正确采用IF函数判定相应的结果及筛选数据;评价方式设定为先对学生在Excel操作技巧方面获得的进步予以肯定,随后指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3)如学生学习Excel知识的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且学习Excel应用方法的态度较为积极,则划分为III层。III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熟练掌握及应用II层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嵌套等多种函数处理数据;教学内容设定为独立使用MID函数提出身份证中的年、月、日信息,并判断身份证信息是否正确及完整;评价方式设定为在遵循高标准及严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学会超越自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Excel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办公软件,为了能够让中专学生掌握Excel操作知识,则应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包括分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学生在操作Excel软件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及时进行纠正,以便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不断进步。

作者:陶宇 单位:大连计算机学校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计算机Excel教学方法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491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货币乘数效应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pdf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农业与技术》 《血栓与止血学》 《城市发展研究》 《清华法治论衡》 《广播电视信息》 《江苏煤炭》 《数学学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