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时间:2017-02-09 10:30:19 来源:论文投稿

一、精心合理设计,注意科学性与目的性


课堂提问,不能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要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设计。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使学生找得到问题的切入点。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由历史史实层层推进。就此专题而言通过PPT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给出相关热点,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教学中围绕“一路一带”设计问题。如考查历史知识可设题: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和具体路线?新航路开辟的典型人物和成就?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体现了我国实施怎样的国策?

二、准确设疑,注意设问的深度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还要纠正对学生问题意识理解的误解。在部分教师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课堂发问泛化,问题中充满大量的是非问和填空问。不少问题根本不用思考,甚至“照本宣科”即可,课堂看起来热闹,但学生的思维效率很低,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有利于问题的培养。先让学生根据历史知识自己设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质疑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当前初中历史课改和中考导向。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与开放设计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如:我国实行“一路一带”的有利条件,并从外部环境(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经济、思想)进行了解说;还有的同学联系到自身设计了: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能为推进“一路一带”做出哪些贡献?如何加快“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现?教师就可以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能级要求将所设计问题归类,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学习,落实。很多史实性、雷同性问题教师设计一个问题就可,否则会浪费时间,使课堂失去高效。课堂提问要切中要害,问题的设计要瞄准中心,无须投放这么多原子弹,瞄准了一个就能炸的准。如:设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加快该战略构想的实现;如何才能实施好“一带一路”战略?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尽量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避免无效提问。

三、适当留白,注意思考性

学生的思维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层到深层的过程与阶段,所以教师提出问题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易到难,并给学生相应的、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不能问题一出,马上就让学生回答,或是学生一时答不上便自己回答,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个别教师提问密集、密度过大,平均一分钟提出二至三个问题,而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尚未组织好思维,教师就给出答案,或请别的学生来回答。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损伤学生的自信,减少教生间、生与生间高层次的交流。也许在“等一等”中,一朵朵智慧的浪花就可能悄悄绽放。如我给学生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试题:某些国外媒体对“一路一带”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谈谈你的认识?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我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思路,建议学生课后再进行网络搜索,完善自己的答案。四、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或同感,或回应。常见程序化的“好极了”、“你真棒”、“你真聪明”等一类的评语,没有针对性的评价应该尽量少用。教师应该尽力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澄清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向上。这样对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完善的回答时,教师可用亲近、微笑、点头等鼓励性的方式启发被提问的学生答题,回答出可以给其适当的鼓励,若答不出,可以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没有及时的点评,学生只能是答了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哪种想法是正确的?我的想法到底对不对?我这样想错没错?学生不能从答案中找到自己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课堂的有效性值得商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效设问是课堂教学的活水之源,唯有教师有广度、深度、难度和热度的问题才能让课堂充实,为精彩和生成创造可能。

作者:张红艳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586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相关论文

职业卫生与病伤

原创资讯2017-01-07 09:07:15
相关学术期刊
《右江医学》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发现》 《家具》 《党史研究与教学》 《数学大王》 《铁路采购与物流》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高教研究与实践》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