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概述2篇

时间:2017-02-09 17:09:53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

一、化学学科维度下的各类实验统计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教版的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和2001年新课标版5个版本教科书中化学学科维度下的各类实验(即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物质的表征〈检验、鉴别与鉴定〉实验、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的数量和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统计情况来看,教科书中化学学科维度下的各类实验的数量和比例在1982年版和1987年版基本一致,因为1987年版是在1982年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的修订版,而其他版本均为第1版。2001年新课标版实验数量最少,而实验内容不少,因为此版教科书中的实验多为综合性的,整合了多个知识点,比前几版化学实验的内容知识更丰富。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的数目变化不大,1978年版6个,1982年版升至8个,随后1987年版和1995年版降至7个,而2001年新课标版中的实验却降至4个。实验的比例变化较大,1978年版为5.7%,1982年版上升至8.6%,1987年版、1995年版、2001年新课标版的实验比例有所下降,分别降为7.8%、6.1%和4.5%。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的数目变化不大。1978年版为8个,1982年版和1987年新课标版降至7个和6个,1995年版升至10个,2001年新课标版中的实验继续保持10个。实验比例变化较大,1978年版和1982年版都是7.5%,1987年版降至6.7%,而1995年版突然升至8.7%,2001年新课标版继续升至11.4%。物质的表征(检验、鉴别与鉴定)实验的数目变化不大。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均为11个,而1995年版升至18个,但2001年新课标版却突然降至10个。实验比例的变化不是特别大,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比较稳定,在10.4%-12.2%之间浮动,而1995年版升至15.6%,到了2001年新课标版又降至11.4%。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的数目变化较大。1978年版与1995年版基本相同,分别为81个和80个;1982年版和1987年版的基本一致,分别为67个和62个;2001年新课标版为64个。实验比例变化不大,1978年版为76.4%,1982年版和1987年版下降至72%和73.3%,1995年版继续降至69.6%,2001年新课标版又上升至72.7%。第一,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的数目变化比较稳定,数量较少(4-8个),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课程文件中规定的学科内容范围比较小。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其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从单一的化学学科转向多学科综合,突出化学学科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2001年新课标版对该项实验内容进行了更新,注重突出STS教育理念。例如“,自制汽水”,学生在此过程中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解决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体现在生活引入化学的教育理念。第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在同一版本教科书中与其他类别化学实验的数量和比例相比数量较少,所占比例较低,这在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尤为明显,1995年版、2001年新课标版有明显增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其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由过分注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转向体现“过程方法”的综合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几个化学课程文件中都提出“学科能力”培养,强调化学实验技能的专门化训练。1978年、1982年、1987年版教科书中实验明显有此体现。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改变过去仅仅是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的状况,综合运用成为了化学实验技能强调的目标。作为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实验技能融入具体的化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所以在1995年版特别是2001年新课标版教科书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的数量、比例都提高了。第三,物质的表征(检验、鉴别与鉴定)实验的比例变化较大,在10.4%-15.6%之间。物质的表征实验主要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应用,如检验、鉴别和鉴定实验,突出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初中5个版本教科书中,其实验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由注重化学学科本体转向注重学生经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方面选择与化学相关题材,用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四,相对于同版本中其他类型的实验而言,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的数目与比例最大,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实验主要是常见无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规律,其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从关注化学学科本身知识转向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应用,突出化学学科的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理念,将验证性实验改为科学探究实验。如在2001年新课标版教材中将“CO2和O2的性质”实验变为“探究CO2和O2的性质”实验,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处理和推理结论等方面探究CO2和O2的性质,在科学探究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活动方式维度下的各类实验统计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教版的五个版本教科书中活动方式维度下的各类实验的数量和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感知实验数目有变化。1978年版和1995年版数目一样,1982年版和1987年版数目基本一致,而2001年新课标版却下降到35个,感知实验变化较大。感知版本(年)数量(个)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物质的表征(检验、鉴别与鉴定)实验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实验数量(个)比例(%)数量(个)比例(%)数量(个)比例(个)数量(个)比例(%)197810665.787.51110.48176.419829388.677.51111.96772.019879077.866.71112.26673.3199511576.1108.71815.68069.620018844.51011.41011.46472.7表15个版本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学科维度下的各类实验的数量和比例实验比例的变化不大。1978年、1982年、1987年、1995年版其比例比较稳定,均在60%-66.7%之间,随后2001年新课标版的比例降到了39.8%。探索实验数目稍有变化。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数目比较稳定,其中1982年版和1987年版数目一致,而2001年新课标版却升到28个。探索实验比例的变化较大。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比例比较稳定,均在7.8%-10.4%之间,2001年新课标版的比例升到了31.8%。验证实验的数目没有变化,其比例也几乎没有变化。训练实验数目稍有变化。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数目比较稳定,均在20-24之间,而2001年新课标版却降到15个。训练实验比例的变化不大。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的比例比较稳定,均在20%-23.6%之间,2001年新课标版的比例降到17%。活动实验数目有较大变化。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的数目没有变化,都是只有1个,而到了1995年版数目却突然增加到13个,2001年新课标版比1995年版少4个。活动实验比例的变化较大。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其比例几乎没有变化,均是1%左右;而1995年版其比例升到了11.3%,2001年新课标版是10.2%。第一,感知实验和训练实验变化趋势相似,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都是比较稳定的,而2001年新课标版突然下降,说明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下,针对让学生感知实验现象而增进感性认识,以便学习并牢固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但感知实验还是占有较大比例,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的要求也降低了,但训练实验还是占了一定比例。第二,验证实验在初中5个版本教科书中数量与比例几乎没有变化,验证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验证物质的性质或给理论提供事实依据。而单独为此目标开设的实验几乎很少,从教学和学生培养发展来看,此类实验都应该是和其他类型实验整合在一起,应该是综合化的,以实现多维教学目标。第三,探索实验的数目、比例在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的值都较小,而2001年新课标版却大幅度增加,这体现了在化学新课程理念实施下对运用实验探索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化学原理、揭示科学本质的要求较高,也体现了将实验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转变教与学方式的重要手段。探索性实验从问题提出到知识获取、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尝试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四,活动实验(主要是家庭小实验)在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间只有一个,而1995年版上升到13个,2001年新课标版为9个。家庭小实验选材非常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甚至还会因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发现新的知识。

三、结论与启示

(一)化学实验目标全面化

化学实验是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地位是其他化学学科内容无法代替的。传统教科书中化学实验往往只注重化学学科本体知识、化学实验本身的基本概念原理、操作技能、相关仪器等知识,对双基以外的教学目标关注不够。化学新课程改革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这就要求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编写与使用都应尽量全面化,尽量体现科学素养三维目标,即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仅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学生后续发展学习奠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化学实验内容综合化

化学实验目标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维度。因此,教科书中化学实验内容不能仅出现某个化学学科本体知识,而应考虑综合化的内容和选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就提出教材的编写应提供多样化内容,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编写与使用可结合化学学科本体概念原理,选取学生周围的化学物质、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综合设计,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STS教育理念,突出化学实验的生活化、第8期张世勇等:科学素养理念下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演变研究33版本(年)数量(个)感知实验探索实验验证实验训练实验活动实验数量(个)比例(%)数量(个)比例(%)数量(个)比例(%)数量(个)比例(%)数量(个)比例(%)19781066965.11110.410.92422.710.91982936165.688.611.12223.611.11987906066.788.911.12022.211.11995115696097.810.923201311.32001883539.82831.811.11517910.2表25个版本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活动方式维度下的各类实验的数量和比例趣味化、绿色化、简易化和微型化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化学实验方式探究化

科学探究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主题,其理念作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等融入新课程标准。化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是实验。传统教科书中的实验多以“按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探究性,易于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科学本质的理解。因此,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编写与使用应尽量突出探究性,要精心编写和使用各种实验,渗透科学探究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迁移应用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化学实验主体学生化

化学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则关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编写与使用应尽量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倡导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我国新世纪初中化学课程就选择了以学生为主的化学实验42个〔3〕。化学实验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本质意义的建构。只有化学实验主体学生化,学生获得成就感,才能使学生真正愉快地学习〔4〕。

(五)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挖掘

教科书中的化学实验是有限的,并且有的实验实施起来还有些难度,因此,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挖掘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弥补部分教科书中实验教学的困境,将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理念有效落实。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开发与利用实验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可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学习资源,从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趣味化、绿色化、简易化、微型化、低成本耗材化等角度出发,挖掘开发实验资源。例如,厨房中的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测定当地土壤、雨水、厂矿生产排除水等的pH值,用鸡蛋壳代替CaCO3,用食用碱代替苏打,用废弃的塑料小管作导管、小饮料瓶作反应容器,等等。

作者:张世勇 李永红

第二篇

1.做好备课的准备

开展化学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根据实验的要求,对实验过程当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等都要做好准备,老师要对实验非常的了解,以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地给予准确的解释。同时,实验室应该是开放式的,可以让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就进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巩固和练习。

2.注意考试方法的灵活性

初中化学实验部分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的学科,是比较灵活的一门课程,所以对于考试的方法也要求比较灵活。在对学生进行考查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随机在题库里面进行选题,单独完成实验的环节,以达到考核实验水平的目的。总而言之,初中化学的改革步伐是在不断深入的,老师们要不断地为化学实验的改革作出努力!

作者:王凤侠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概述2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706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上市公司互动平台 联英人才网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数学学报》 《农业与技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清华法治论衡》 《江苏煤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城市发展研究》 《广播电视信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