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自由主义思想特征探讨

时间:2017-02-09 17:12:06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自由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人物,其思想为内忧外患的中国人民和自由知识分子树立了思想与言论自由的典范。故而对其自由主义理论的特质作一梳理,有助于准确把握其相关思想,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国自由主义的学理渊源。

关键词:殷海光;逻辑经验主义;移植;理性

殷海光自由主义理论本身的构建还不尽完善,但与同时代的(或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想比较而言,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者张斌峰就指出:“在五四思想的重建上,殷海光在有意识地继承五四以来的中国自由主义的传统,又努力汲取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试图在近代中国的思想与政治脉络下,构建较为完善的自由主义论述。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以下特色:即视自由主义为一套具有强烈当下‘针对性的反意识形态’,又视自由主义为一种文化运动,其接受自由主义的主要动力所追求的是某种素朴浓烈人本主义情愫;缺乏自由主义传统又须仰仗国家力量来建立”。

这一评断可以说是合乎实际的。殷海光一生秉承五四精神,继承英美经验主义自由的传统,指出以往中国自由主义者对于经济自由的忽略与伦理自由的缺失。直追哈耶克的古典自由主义,期望在当下的中国。找到一条新自由主义的路径。但自由主义同样也有着其自身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线。它植根于西方近代文化土壤,于中国而言是外在的。那么,在中国何以有其道路?从理论上讲,有三种可能的选择:一是移植,二是传统的重新发明,三是创造。关于中西文化问题,在近现代中国主要表现为:移植和传统的重新发明。前者以殷海光为代表,后者主要表现为以牟中三先生为代表的“新儒家”。笔者比较赞同林毓生的“传统的创制性转化”的观点。所以,在自由的路径上,他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从专制政制也可以实现自由主义。民主政制只是一种政治方式。可是,自由主义根本是一个价值系统。自由主义是全人类最基层的价值系统。一个国邦能否实行自由主义,主要决定于它的社会文化内容。

既然自由主义与否,在于社会文化内容,那么中国的自由主义应是什么样的?“就中国既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以及政治建制而言,中国只宜像英国那样和平渐进。而不宜激剧聚变”。

或许在今人看来,殷先生所做的其实就是:把原汁原味的西方自由理论运用于中国。这就决定了在中国自由化的进程中,他不是自由思想家,而是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自由主义启蒙者。不过,他对中国自由主义的体认:“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却是非常中肯的。

一、“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形容的是中国自由主义发展在理论渊源上底气不足及自由主义发展。在中国的困境。殷先生曾指出:“依作者的观察。自由人之不足以餍人望而服众心,除某些人之误解,偏见与自私自利以外,他们本身到了现今之不够健全,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是自由人们在这一个最后时机应该反省的地方”。一个一生为自由主义而努力的“斗士”,必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其历史责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是经罗素,而波普尔,直追哈耶克。其实,其自由主义理论具有强烈时下针对性及鲜明的个性,而不是把其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来看待。为了针对当时国民党的专制,他就力倡古典自由主义——以反社会的“镇制”,而不是当时已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与当时自由主义学说并架的,还有社会主义学说(战后在西方掀起了一场社会主义运动)。但他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之路是通向奴役之路,将会带来个体人性的灾难。因而,一个自由人之所以为自由人的条件是:“自主自动的精神,是人类推动人类历史前进在行为方面的主动力。

只有具备充分自主和自动力的人,才有克服目前世界阴暗的希望”。并告诉自由人:“希望不在别处,就在你自己的自主与自动”。所以。无论从其理论的切人点,还是其自由理论的着眼点而言:其理论有“个体本位”的品质。他的“个体本位”是与传统个人主义相吻合的。自由的内在要求是什么?“这是自由主义的根本要素。自由主义的这种根本要素,与其说是被动地产生于经济动因,不如说是主动地产生于人类本性的深处。你把婴儿的两手捏紧,他立刻会挣扎反抗。一直到他的两手能够自由活动为止。这样看来。自由主义并非一种教条,无疑是一种能动的精神,一种反抗权威的态度和生命本身的发展动因”。

在此,他把自由的根本要素理解为:不受外界的强制,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因为,这是生命内在能动性的要求。充分尊熏了生命的个体性,还能关照到生命的共性吗?否则,不利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他一直在努力把这种内在价值体系外在制度化。他认为:自由之表象与本质;自由主义精神是建立在责任之基础上的;自由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殷先生指出:“诚然,如果自由人具备思想的能力和独立精神,常常在事实上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只是自由人的表象,并不是自由的本质。思想各殊与自由人之所以为自由人并无必然的关联。自由人可以在某些方面思想与信仰互异,但不能在任何方面与在一切情形之下思想与信仰互异。在许多情形之下,自由人的思想也会一致的。不单如此,过去西方历史证实,自由人如果各自分离,便没力量,因而也无从形成一个新力量;自由人如果聚合起来,便产生新力量,因而也就形成一个新时代”。

并且,把自由主义与其它伪自由主义作了一番比较:“自由主义不等于放任主义,更不等于纵肆主义。它含有更高的人生价值和真实的价值。本此,自由主义爱护个别差异,并且让各人的潜能作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这里,是否可以把殷先生的“个体本位”理解为:不是个性的完善。而是人性的完善或人性的自觉?

二、以逻辑支撑信念

在上文。我们简单梳理了殷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其实,一个人的思想与他在此过程中所秉持的思维或研究方法是不无关系的。而一个人的思维方法是与他的学识素养是分不开的。在此。笔者愿作一个大胆的假设: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最终际遇。是否是其思维之花开出的必然之果?不管怎么说,这一假设肯定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南开大学的张春林曾有专文进行了分析。她指出:“一方面,他主张以经验为本。进行致知活动和独立思想,坚持‘科际整合’的道路;另一方面,他又关注人文主义,在方法论上,努力纠正传统的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截然而分的倾向,力图将两者统一起来。而且,他还以逻辑经验论为‘奥康剃刀’,反传统文化,并以此为方法论基础。推行其自由主义理想”。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这一分析是中肯的。

学者张斌峰指出:“殷先生是属于‘五四时代’的杰出人物,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峡两岸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和思想者。的确,他曾自称在他那个时代的思想要超越新儒家和胡适一百年。这绝非虚言!殷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在于其自由主义思想家所具有的超越性立场和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方法是与他的学识素养是分不开的。那么,为了了解其思维方法,有必要对殷海光求学过程做一简单的介绍。13岁那年,他由其伯父、辛亥革命志士殷子衡带到武昌。人武昌中学念书。在这之前,主要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而当时他的家庭,是日益衰落的旧式家庭。16岁那年,他曾在名气甚大的《东方》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意志自由问题的检讨》。是年,通过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同学,接触到金岳霖刚刚付印的《逻辑》,并对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l7岁念高中二年级时就在正中书局出版了一部长达40万字的译著《逻辑基本》,并有《逻辑和逻辑学究竟是什么》~文刊于《文哲月刊》。1938年秋在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的帮助下,殷海光考入西南联大哲学系,4年之后,又考人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专攻西方哲学。但在联大期问,他热心政治,好辩论,表现偏激。1944年,他投身抗战,去印度学习军用汽车驾驶技术,中断学业。

从上文的介绍里,我们可以说:殷海光早年深受理学家庭氛围的影响。他说道:“在家世方面,当我童年少年时家道已经中落,但是长~辈的人还要摆出一副架子,说话矫揉造作,室屋之内充满理学式的虚伪”。中学时期,虽酷爱逻辑,但求学之路曲折。并且学习偏科严重——数理知识常常不及格。大学时,虽求学于金岳霖,但由于大的环境及经济上的拮据,加之于狂飚的个性,并没有为其学术打下应有的根基。研究生时期,则未完成学业。所以。殷先生并未接受严格而完善的学术训练,尤其是逻辑方面。

他的这种求学经历,加之于后来个人生活的际遇,毫无疑问会影响到他思想与思维的方方面面。他的自由主义是在反对当时国民党专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现实越是禁锢他,他就越是坚定他的自由信念。“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可抬起头走路;只要是社会文化许可的,任何人都不必看别人的颜色来做他能够做的是;只要不妨碍他人,任何人可以照他自己的意思来生活并求发展”。

从逻辑上讲,殷先生的话不无道理。但社会人伦规范呢?人毕竟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属性才是其根本属性。并且作者在前面也指出自由的实现需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什么,就说什么。在思想方面,集权者用的是辩证法。这个东西,说“甲是甲又是非甲”,说“对立物可以统一”,别别扭扭”。这是作者的思维逻辑。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但社会问题远比这要复杂。这也是他的困境之一。

“内心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这是作者的观点。内心自由一道德意义的:道德主义意志克服了人的意念(“存天理去人欲”);开放心灵的自由一心灵的牢房:一是未经批评地崇拜,二是时代的虐政。外部自由是指人的行为、言论、组合等自由。

其实,晚年的作者也意识到这一经验逻辑的不足。在1966年致克里神父的信中就写道:“现在。我应该忏悔,我反对玄学的论点与其说是对玄学的一种谨慎而公平的评论,不如说是一种打倒偶像的举动。如果没有在至低限度上默认玄学,那末即使建构知识论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他的逻辑经验主义究竟指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他的逻辑是指西方的现代数理逻辑,而非传统逻辑。他的经验是以西方(英美)的价值体系为经验,并不是指中国自身的。这是我们在把握其思想时,必须加以关注的。

三、自由的出发点是理性

在《自由主义的趋向》一文中,殷海光指出中国自由主义者的特征为:(1)批孔;(2)提倡科学;(3)追求民主;(4)好尚自由;(5)倾向进步;(6)用白话文。也就是说,在近现代中国,只要能满足这六个要件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欧克肖特指出:理性主义政治有如下特点:首先,它是一种功利政治。欧克肖特称之为“所感知的需要政治”,即运用理性解决现实的需要、问题或危机。其次,理性主义的政治是完美的政治和一式的政治。这种政治认为“任何问题的‘理性’解决,在其本质上都是完美的解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理性主义者除了“理性”的权威是唯一的权威;理性主义者没有经验积累感,不要传统,总是想白手起家;理性主义者怀疑时间,渴望永恒,对一切局部和短暂的东西烦躁不安:迷信技术的霸权。对照殷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可以发现有诸多的共性,或说是一种家族相似。如他在《自由的出发点是理性》一文说到:“我们自由人应该守的是常道。支持这个世界的,维系人类的正常关系的,启导人类向前进步的,是些常道。自由人的大责,就是发掘。谨守,并发扬这些常道”。

其反传统的一面,勿须再多言。不过他追求科学,并不是一定完全为了“迷信技术的霸权”。他多次表明,对现代工业文明,尤其是美国式生活方式的反感。“就我感觉所及,许许多多留学生一到美国就被机器卷走了,忘却了自我。哎!没了自我,就算一天到晚吃牛奶面包,也不过跟猪差不多。

综合上文所述,殷海光的自由主义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因质。学者张峰斌就指出:“而且他还开始由经验论的自由主义的知识立场,推进到‘演进的(或批判的)理性主义’的自由主义知识论的新层面,而最终成就为一个真正的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需要指出的是:他的自由主义与西方政治话语下的理性主义是有区别的。就拿反传统来说,西方的武器是反中世纪的理性主义;而他的武器是英美古典自由主义的经验和其所依存的价值体系。但同时他也知道,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应有的文化基线。所以,一生中,他翻译大量的英美自由主义著作,以传播自由主义思想。想籍此为中国自由主义发展之可能创设一定的必要的文化基线。可他的自由主义并不是为了自由主义本身,而是像大多数中国自由主义者一样,认为自由主义是解决中国当下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工具。他说:“自由而以理性为本。它的基础是坚实的,是巅扑不破的;同时,它所导向的世界是向上的”。他很天真地以为:只要自由主义化了,中国社会就会必然随之上升。

有学者指出:“殷海光在自由主义最困厄的时期。接过‘五四’的大旗,将自由主义传到台湾,在生命的后期,又起而反省‘五四’的不足,尝试中国自由主义的转进,不失为中国自由主义从浪漫发展走向理性发展的关键人物”。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殷海光的自由主义观是经过个性的困惑之后,主张人性的解放。而后选择了经验主义的路径;加之于强烈的道德情感,而走上演进的(或批判的)理性主义的立场。因为他始终追求的是政治哲学上的自由主义,而不是其它。不过,他的理性自由主义,于中国而言,是无根的飘萍。至此,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他真正的伤痛。他以“五四后期人物”自我定位,在理想中建构其自由主义王国。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逻辑自由主义思想特征探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707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海尔供应链管理 正心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农业与技术》 《数学学报》 《城市发展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血栓与止血学》 《广播电视信息》 《清华法治论衡》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江苏煤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