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价值观论文

时间:2017-02-09 17:54:49 来源:论文投稿

一、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和实践者

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和实践者,需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言谈举止中为学生树典范、立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只有让学生为老师的学识才华、高尚情操所折服,才能真正信赖和敬佩老师,从而不断模仿、学习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加强道德观念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准如同春风化雨般、在日常言行中默默影响学生。教师要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有序的行为习惯。

比如,月考成绩下来后,引导学生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表扬“尖子生”,鼓励“学困生”。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下滑或者长期落后的同学,可以单独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从而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提高成绩,重树信心。另外,可以通过讲解英雄故事、展示艺术作品、开展实践活动、举办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团结合作、奋勇争先、迎难而上等优秀品质。在理论指导和活动开展中,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运行规则,端正学习心态,纠正自我行为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信条。

二、学校和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板、校内报纸和闭路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宣扬好人好事,及时、公开表扬学生和老师的良好道德行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正能量,培养坚强、乐观的性格。

其次,家庭也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成员要积极配合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日常的亲子交流和互动中要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见,古代圣贤都很重视德育。只有在学会做人之后,有余力再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家长就是进行孝敬老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品质培养的重要阵地。

总之,要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协同作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情感认同;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和实践者;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莫茗堡 单位:上林县白圩中学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价值观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720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通信工程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财政研究》 《上海工艺美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回族文学》 《国际经济合作》 《四川中医》 《巢湖学院学报》 《江苏建筑》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