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时间:2017-02-09 18:54:49 来源:论文投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9d,平均(4.4±0.8)d;男29例,女24例;年龄18~76岁,平均(49.3±1.2)岁;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0d,平均(4.6±0.5);男30例,女23例;年龄19~78岁,平均(49.6±1.4)岁。2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措施为:(1)建立分级管理程序:构建护士、护士长、护理部3级管理程序,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处理,对临床经验及时进行总结。(2)岗前培训:对所有新聘护士进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从制度、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流程、预案以及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下临床工作。(3)对各层级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并实行分层管理。严格落实整体制责任护理,每名护士分管8例患者,对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8小时工作制,危重患者必须由N3级以上护士管理。护士长及时对临床护士提出的困难、问题予以解决,无法解决则应及时反映给院方,协助其解决问题,并将院方的管理政策及时向一线护理人员传达。(4)建立护理人员分层级监督机制:对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予以充分调动,确保各层级护理人员做好自身分内工作并对自身岗位能力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建立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互相监督制度,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1.3满意度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院的前一天接受问卷调查,通过不记名打分形式对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7]。

1.4观察指标

选择在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考核评分改善的实际幅度等作为研究的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9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17.0%,观察组1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为(10.85±2.56)d,观察组(7.13±1.20)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81.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保证责任到位,充分满足广大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实际需求,让患者能共充分的感受到安全感,对加强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改为由N3级以上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可以为该类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广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7]。层级护理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彼此之间建立了信任,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保障。通过三级管理程度的建立,可确保护士、护士长与护理部之间有充分、顺畅的交流与沟通,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与发生的问题予以及时反映、及时回馈,有助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在对广大患者实施照顾的过程中,还能够得到患者的尊重,所有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充分的建立其“我的患者”的基本观念,使工作热情在最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更加充分的调动了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护理服务工作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8]。本次研究中接受分层级管理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4.3%,显著高于接受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护理人员的81.2%。说明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士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临床管理工作中,应该积极开展与应用,以保证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作者:曾桂莲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分层级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738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swot分析法 货币乘数效应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数学学报》 《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广播电视信息》 《血栓与止血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江苏煤炭》 《农业与技术》 《清华法治论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