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领学生体会诗歌内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诗歌授课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发挥出来。我在诗歌授课中是以师生互动作为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切入点。例如在讲曹操的《观沧海》的时候,我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目的在于将学生由以往教师带领的学习转向学生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其次,我设计好学生将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学生身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正式授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集体朗诵课文,让他们在朗诵中思考问题:文中“澹澹”“竦峙“”丛生“”丰茂”各自描写了什么场景?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当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中后,我的问题开始变得有难度了。“作者用所描绘的景象创设了什么样的情感意境?词的下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从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必然会理解错误,此时教师是在一旁纠正与补充。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密切小组的合作,个人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
二、让学生反复体会诗歌的韵味,强化拓展
学习诗歌少不了要学会体会诗歌的韵味,这就犹如一杯美酒,需要细细的品尝,才能让人回味无穷。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诗歌学习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喜欢通过“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方法来让学生强化记忆,这种方式最终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反复体会诗歌的韵味是培养学生人文情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且格外强调“千里“”万里“”欲与“”晴日“”分外”几个词。学生抓住这几个词眼,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逐渐地体会到一代伟人那气吞山河的恢弘之气,也还原出毛泽东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与自信。加强学生的拓展能力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之后能够根据诗歌内容来写出一篇文章。让学生对此尝试有两点好处:一是无形中提高他们作文写作水平,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二是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是否领略了文章的内涵,并且还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及自由发挥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搭建了平台。例如,在学完《石壕吏》之后,我让学生根据传达出的妇人被抓走,门被踢开等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复杂心情,将诗歌写成一篇散文。这样学生相当于自己又学习了一遍课文,加深了对其理解,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诗歌充满了诗人的血性与灵性,为此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与人文情趣的培养更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手段同时进行,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
作者: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