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还原创造问题情境,提升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还原创造问题情境,简单地说,是指带有问题或矛盾的学习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具有内容丰富,纵横连贯等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内容的这一特点,从历史课本及知识本身概括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节内容时,我补充了“西安事变”的有关史实,我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发生后,应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对蒋介石,是杀,还是放,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学生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杀,因为蒋介石面对日本的侵略先实行“不抵抗政策”,后又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他的阶级本质决定他是反共反人民的,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因此该杀;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放蒋,因为当时中国面临外来侵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应该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应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各阶层的态度等方面分析解决西安事变的方式和原因,最后使学生达成共识:对蒋介石该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代的需要,是符合民族利益的。通过问题的创设、解决,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得到提高。
二、创设探索意境,激发求索意识
现在的历史考查要点中对时代背景不做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对于一件历史事件,只有讲清楚发生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才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连贯性,更好地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还原、创造情景,分析时代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并不是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还可以运用倒叙的方式,先分析历史事件的现象乃至结果,再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设问。例如,讲《两极世界的形成》时,我先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简介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广泛的交流,促使了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二战结束后,东西方并没有形成这一对全人类造福的良好形势,现实是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挑起了东西方的冷战,使东西方陷入了长期的对峙之中。然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场人类悲剧发生的根源,给学生以一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能够进一步带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综观教育前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才能使学生终身源源不断地吸取时代的“活水”,成为时代的栋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担负时代的重任,迎接时代的挑战。
作者:潘怡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相关专题:信息隐藏技术与应用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