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所呈现的文本图像特征

时间:2017-02-10 05:43:56 来源:论文投稿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处于图像和文字并立的世界中。文字以一种图像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使文字的思想维度获得极大拓展。文章从视觉艺术所呈现的文本图像特征出发,阐释视觉艺术背景下文本的图像特征以及文本图像的心理体悟,从而深入挖掘视觉艺术下图像和文本彼此的深层次关系。

【关键词】视觉艺术;文本图像;表现

在传统的认知领域中,文字和图像是两组分开的介质,它们共同构成了视觉艺术。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图像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度崛起,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更注重图像,而对文字有所偏离。但事实上,视觉艺术的构成脱离不了文字和图像的共同组成。确切的说,现阶段的视觉艺术中文字呈现出明显的图像属性,并经由图像传达给人们一定的认知信息。这是因为图像的内涵与文字比起来,是相对模糊、多层和不确定的。所以,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文字对图像的作用是命名和统揽,它指出了图像的定义,使受众在第一时间内就能理解图像所指代的意义。文字引导受众去解读图像,并起到了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即使受众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解读,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受众对图像的不理解、不接受。而在“读图时代”,这种视觉艺术促使文本更为表现出“图像化”的特征。

一、文字与图像的互渗性

视觉艺术即通过图像、文字等元素组合,形成人们能够识别欣赏的视觉构成。从古到今,视觉艺术呈现出较多的方式,如绘画、雕塑等。现阶段,随着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电影、动漫、游戏等新的视觉艺术方式相继出现,并迅速成为视觉艺术的主导。恰如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现在的视觉文化已经把传统的印刷文化替代。”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将视觉作为符号,视觉符号不仅取得了文化的中心地位,而且还逐渐形成了一种主流。电影、电视、广告、画报、卡通这些传统的视觉文化样式、以阅读为主的印刷物中,图像的比重急速上升。“老照片”“图文书”等其实正是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中心转换而产生的某种变体,它们以其无可抗拒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征服着读者。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处于图像和文字并立的世界中。而且,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有意识地进行消费文化的传播和扩张,这就使一些新媒体的传播更加广泛,由此导致新的媒介方式产生。比如说,在以往印刷文字的视觉时代里,文字成为信息的载体并在广泛地传播中被更多的人吸收,从而使文学成为社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信息方式。但是,在现阶段人群和人群之间、人群和社会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已经变成图像,而图像也成为大众文化传递的主要形式。正如学者周宪在《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一书中所说“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图像胜于文字。”究其原因,图本具备受众使用与满足的诸多因素,如易读性、信息量、视觉快感等。但是这并不是说,文字已经退出了信息传递的历史舞台,而是说在视觉艺术时代中文字仍然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但并不是主要的载体。在这个“图文共赏”时代中,视觉文字以图像的方式进行呈现,文字和图像开始进一步杂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社会中,并不是说文字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性,而是文字以一种图像的特征表现出来。如人们在“读图时代”看到的传记摄影文学正是以摄影图像的方式来表现文字的深层寓意,这就使文字的思想维度获得了极大的拓展。正如日本文艺理论家滨田正秀所说:“文字和图像代表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图像是经过人的感官而在脑海中形成的图形,而文字则是通过人的认知而理解的信息,但是图像和文字始终是人交流和信息传递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手段,任何单独信息的传递很难把人的准确心意表现出来。从这点来看,文字和图像有一定的互渗性,这也为文字转变为图像或者呈现出图像的特征提供了可能。

二、视觉艺术下文本的图像特征

视觉艺术下的文本究竟怎样呈现出图像的属性呢?从宏观上来看,每一个文字其实都是图像的集合。文字以“形”来传达信息,所以在视觉艺术下应该注重挖掘文字的“形”意,强调文字图像的创意设计,从而使文字表现出深刻的语义内涵。第一,视觉艺术下文本的图像主要建构在人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上。这是因为文本的图像属性往往通过图形的语言和文字字义两者一起反映,这就需要人们首先对文本的本来意思进行理解。在这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联想性、文字的“错觉性”等路径,通过对文字的内涵识别来体味文字的本来意思。这就使文字的图像在延伸性上“意有所指”,增强了文字图像的可读性。另一方面,视觉艺术下文本的图像化设计中,也可以运用多种文字的寓意共同组合,使文字的内在寓意被极大地拓展,再结合视觉上的联想丰富文字的图像含义。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京”“文”的篆书字形构成,再通过文字的“同构性”来表示多重意义。从图像来看,“京”字利用飞扬的笔画表现出奔跑者的姿态,这恰恰体现了奥运会奋斗不息的精神。可以说,文字的“形”通过“似与不似”的联想可以进一步延伸语义,从而使文本的图像寓意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第二,视觉艺术下文本和图像具有互渗性。即文字与图像各自包含一些对方的因素并且有赖于对方的交糅。在美国纽约的现代美术馆里,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将一把真实的折叠椅﹑一张等大的该椅子的照片和一张放大了的关于“椅子”的词条并置在一起,命名为“三张椅子”。真实的椅子与椅子的照片构成椅子的所指,而词条则提供了椅子的能指。要真正地理解“椅子”,还必须在观念上读懂它。所以,首先要给它命名,其次了解它的功能,再次要掌握它的基本外观,这些都离不开文字。换句话说,在一般情况下,文字与图像实际上是互相暗含的。第三,文字和图像的转换性加剧了文本图像特征的呈现。读图时代中多媒体的制作、网络动漫的传播等会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图像,甚至对视觉中的图像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抽象的文本被转化为电视、电影,比如经典名著《西游记》被翻拍为多个图像版本,除了电视剧外,还包括《大话西游》《大圣归来》等电影视觉呈现。此外,现在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在被拍成影视剧后,才被更多的人接受甚至成为畅销书的,如钱钟书的《围城》、莫言的《红高粱》等。确实,在“图像”化的时代,传统的抑制图像的策略似乎已经过时,视觉文化提升了观看的重要性,人们逐步认识到:“观看”(看、凝视、扫视、观察实践、监督及视觉快感)可能与不同的阅读形式(破译、解码、阐释)同样都是深刻的,“视觉经验”或“视觉读写”不能完全用文字来解释时,图像正以其自身的强大力量从文化的多角度、多层面向人们走来。通过对这些图像的观看,人们不仅得到了视觉上的刺激,还深刻地认识到图像经过各种文字解读后的形式。

三、视觉艺术下文本图像的心理体悟

视觉艺术下,文本以图像的方式进行意义的传达,并在视觉设计中担任了诸多的角色。可以说,视觉艺术下的文本信息传达与个人的心理体悟关系密切。这种心理体悟不但会对设计师的文本图像设计产生影响,也会对观者的理解和汲取信息的过程产生影响。相关科学实验表明:视觉信息在人的脑海中记忆度最强,人们在感知外界信息时有80%以上都是通过人的视觉进行。文本和图像作为视觉艺术中的重要信息,它们在被人脑感知时其实并不相同。相比较来说,文字的长处在于使信息被准确地传播,而图像的长处则在于使信息传达得更为精准。而从现阶段的视觉艺术来看,文本以图像的方式进行传达,实际是汲取了图像和文字传达信息的长处。对于这种图像化的文本,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文本图像的“形”,其简洁和形象化的特征让人们的心理解读性提升,而且文字的这种夸张的变形也会使文字和图像形成虚实相接的图像空间,给人们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其次,人们才会体会到文本图像的“意”,这种“意”经过了“形”的突破和延展,使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比堆砌的文字信息更容易,也更能够体会内中的奥义。总之,在如今的“读图时代”,多媒体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视觉艺术下的文本图像特征鲜明。大量的图像处理软件使文字图形化成为可能,这不仅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形式,也使“文字”的“意”经过图像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当然,文字“形”与“意”的传播也建构在人们对文本图像的心理感悟上,即可以理解为人的视觉心理和文本图像的关系就是受众心理和创作的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文本的图像解读时要让观者少“读”多看,在建构文本时形成鲜明的视觉导向,让人们在欣赏文本时看到最佳的图像视觉建构,保证信息元素分布在合理的图形中,让人们可以在正常的思绪下自然地抓住文本的内涵意义,这才是视觉艺术下文本图像的创作初衷。结语现阶段,大众生活的层层面面都被“读图”所包围,可以说“图像”处处皆见。传统的以印刷文字为信息主导的时代已经终结,图像给人带来的视觉快感已经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文本虽然势弱但并没有完全消亡,也没有完全被图像所取代,而是渐趋于文本图像化发展。可以说,文本的图像化使图像不再空虚而乏味,文本也可以通过图像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内涵和想象性。这就需要观者合理地看待视觉艺术中文本图像的特征,注重视觉艺术下文本图像化的心理体悟。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3]肖伟胜.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欧阳文风.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时代文学研究的重心转移[J].理论与创作,2008(2).

[5]周大光.创意字体构成——字体创意的构思、形式、手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瑞恩•柯诺瓦.美国视觉传达完全教程[M].忻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邱佳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视觉艺术所呈现的文本图像特征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935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经济学论文 电大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农业与技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城市发展研究》 《数学学报》 《清华法治论衡》 《广播电视信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江苏煤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