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论文

时间:2017-02-10 07:20:08 来源:论文投稿

一、终身教育资源的概念界定与教育对象

学历教育是国家承认其文凭的一种规范性教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我国高校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校生人数保持稳定且逐渐增长,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并逐步走向成熟。而其他教育形式的大规模发展起步较晚,在教育体系里与学历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这种其他教育形式是以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构成的,虽发展薄弱,但在不断改革过程中仍取得了一定成绩。而终身教育无论是在理论内涵,还是在体系发展方面,还亟待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成人教育在我国发展的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就确定了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正在各种生产和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均是响应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成人教育的对象既广泛,又复杂。教育对象的基础参差不齐,教育形式也复杂多样,比如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教育等。

在继续教育研究领域,张伟远总结了我国继续教育对象的五种界说。这五种界说均是界定了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在职人员。相对于正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更倾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在职人员进行远程培训。同时与学历教育也出现一定融合,比如,教育部规定继续教育既可以包含非学历教育,也可以包含学历教育。

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既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同时又强调依靠全国农科技网联和中央广播电视等渠道进行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既有交叉,又有区别。远程教育的发展更强调以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为主要传播和组织形式的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有30多年的时间。普通高校和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是我国远程教育的主力军。

对于终身教育,目前的发展更多的是在理论层面展开的辨析。终身教育既可以看作一种理念来指导其他形式的教育,同时又可以作为一个体系,包含其他形式的教育形式。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教育战略高度,将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作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点和突破口。在战略角度分析,终身教育作为一个体系,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社会各阶层人民对教育需求的现实要求。

二、西藏地区终身教育资源的现状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占地面积122万平方千米,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48.8%,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这里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地区占西藏全部土地面积的45.6%,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有“江河源”、“生态源”之称。由于高海拔低纬度的作用,西藏总体气候呈现出高寒缺氧、复杂多变的特征,是我国、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调节区”。独特的生态系统促使畜牧业、农业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同时,考虑到独特的高原特色,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推动发展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通过提供特色住宿、餐饮服务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对终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终身教育在西藏地区仍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首先,以西藏大学为代表的当地高校在发展函授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贡献突出。西藏大学1998年只招收了函授教育人数121人,到2010年已发展到5109人,12年的时间增长了12倍多,发展迅速。然而,总体人数相对西藏地区整个教育需求而言仍是较少。其次,西藏地区地广人稀,导致农村人力资本非常匮乏。2010年,西藏农村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占48.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比倒数第二的青海(20.5%)高约28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仅占2.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4%),比青海(10.1%)低7.7个百分点;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更低,只占0.7%,突出反映了西藏农村劳动力低文化程度比重最大、而高文化程度比重最小的严峻现实。最后,西藏地区教育组织力量和资源相对薄弱。当地高校只有6所,2所综合高校,1所是医学类本科院校,1所师范专科学校,1所警官专科学校,1所高职学校。除了综合高校专业相对较多,其他高校专业均比较单一。

由以上可看出,发展终身教育不但面临自然环境的制约,同时也面临人文环境的制约。而现实的需求亟待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并完善,为提升当地的人力资源素质提供基本保证,为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西藏地区终身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1.建立以当地高校为依托的教育资源信息化中心,发挥其纽带作用。当地高校在发展本地终身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但体现在当地高校学生以当地生源为主,这些学生回到各个地方后能够发挥联系和纽带的作用,同时还体现在当地高校教师与西藏地区各个地方具有各方面的合作关系,便于及时发现教育需求的趋势,并寻找合适组织者及时跟进。

2.建立以自主拍摄的视频资源为主体的终身教育资源。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成为终身教育最合适的信息化载体。考虑到西藏地区农村识字率非常低的特点,视频教育资源能够突破文字信息的限制,使得不识字的个体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些视频资源最好以当地高校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下的拍摄为主,针对工作内容,如畜牧业中的牲畜疾病特征判断、基本用药常识。具体环境下的知识讲解对终身学习者而言,具有占用时间少、学习效果高的特点。这也是考虑到终身学习者本身既要工作又要学习的特点。

3.利用互联网公开教育资源,通过译制形成本地化教育资源。由于西藏地区,特别是当地农村地区高年龄人群,难以利用通常的英语及汉语等教育资源。依托西藏地区当地大学,对能够满足当地终身教育的急需互联网资源进行译制,从而为这部分人群能够掌握当今最新的知识提供便利的通道。

4.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空中讨论组。由于终身教育者所在的地方相距较远,难以像高校课堂那样,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深化学习。因此,建立空中讨论组,不但能够聚集一门课程的相关学习者,同时通过开放的空中讨论组,课程负责人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解答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够使相关学习者建立友谊,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提升终身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考虑到人力资源匮乏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提出了当地终身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四点建议,以期为实际终身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终身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沈奕利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终身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965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防灾科技学院怎么样 图书馆员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人像摄影》 《云南画报》 《中国稀土信息》 《扬子江评论》 《广西电力》 《邮电设计技术》 《小读者》 《经济科学》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中国地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