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问题(共6篇)

时间:2017-02-10 12:33:21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建筑结构防火问题

1火灾事故中高层建筑表现出的火灾特点

(1)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影响。这种结构在高温条件下,钢筋会拉伸,降低了承载能力。(2)对砌体结构的影响。高温条件下,砌块内部受热不均匀,会使得砌体开裂,最终导致倒塌。在火灾发生时,如果建筑物上部倒塌,则下面的楼板会吸收因灭火时产生的污水,增加了楼板的负荷,使楼板因负荷过重而坍塌。而高温的钢筋混凝土由于污水的入侵,温度会急速下降而造成表面开裂,破坏钢筋的保护层。高温条件下建筑材料的强度会降低,加之建筑本身内部所产生的热应力等,会对高层建筑带来更大的危害。

2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分析

2.1建筑构件材料的性能分析高层建筑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钢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三种结构的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和钢材。混凝土是一种水硬性复合材料,由水泥、骨料构成,用水和外加剂将其搅拌并硬化。高温下,混凝土内部受热分解,改变力学性能。温度不同时,混凝土会有不同的损坏:当超过100℃时,混凝土排出的是游离水;超过200℃时,混凝土排出化学结合水;达到350℃时,会造成铝酸钙和硅酸钙的脱水;而当超过570℃时,氢氧化钙粒子进行脱水分解,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降低物理强度。此外,混凝土的弹性也会受高温影响,500℃时,其结构的弹性只能达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700℃时,弹性就降为原来的25%以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温时对混凝土结构的防火性能影响较大。由于钢材的品种、规格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无论是哪一品种,其耐火性能都不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弹性和强度都会大大降低。此外这种变化与钢材的负荷水平、温度上升的速度以及高温蠕变有关。2.2基本构件的性能高层建筑物的基本构件一般包括:墙体、梁、柱、板、屋架等。火灾发生时,高温条件下基本构件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其内部结构由于形变被破坏,从而降低构件的承载力。墙,在高层建筑中起到了承重和围护的作用,一般有两种类型:钢筋混凝土墙、粘土砖墙。发生火灾时,墙体受热不均匀,产生热应力,这种力会造成墙体龟裂,进而影响墙体的承载力。柱,在高层建筑中是一种竖向的受压构件,起到承载楼板的作用,一般采用钢材料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其中,在高温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柱会降低其强度和弹性,造成形变,由于这种材料是有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混合握裹的,因此,形变会破坏握裹,最终影响柱的防火性能。梁,在高层建筑中起到支撑的作用。通常使用钢材料或者钢筋混凝土材料。通常都是在常温下设计的,而火灾发生时,过高的温度使梁的力学性能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梁的耐火性能。楼板,作为直接承载的水平构件,无论是低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都起到了分隔楼层和传递荷载的作用。而楼板的耐火性能取决于板的支承条件和保护层厚度,而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火灾中的耐火极限要高于预应力楼板。当超出极限值时,就会使楼板失去支承力而坍塌。2.3高层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对高层建筑物而言,其结构通常是多层框架的,材料也一般选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而这两种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其弹性和强度都会明显下降,加之内部结构形变,承载力下降,进而引起建筑物坍塌。

3高层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

3.1设计思想依据国家对高层建筑结构防火体系的相关规定,在设计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火措施,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保障人员安全,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构不得超出耐火性能的极限值,保证不会破坏结构,且在火灾后可以进行维修。基于以上的要求,我们设计时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提高高层建筑的基本构件的耐火极限,最大限度地为消防人员的扑救以及人员的安全逃离提供时间。3.2民用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中规定:依据火灾危险性、使用性质以及扑救的难度,民用高层建筑,其耐火等级一般分为两级,即:一级和二级,且一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要高于二级。此外,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和裙房的防火等级也做出规定,即:地下室是一级,裙房应高于二级。因此,基本构件的耐火性能直接影响着结构的耐火性能,由耐火极限决定。耐火极限按照时间—温度标准曲线确定。3.3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在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体系时,要对建筑的基本构件的耐火极限有严格要求。在极限所允许的范围内,保证消防人员及时扑救和人员的安全撤离。而基本构件设计的基础是概率理论,即:按照建筑结构能承受的耐火极限,建立相关的模型,理论计算防火系数Rf;利用力学的理论计算在温度和有效荷载的作用下构件的荷载效应Sf;对两者进行比较,要求Rf>Sf,这样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符合要求。当Rf小于等于Sf时,需要重新设计。下文分别阐述了由钢材料和钢筋混凝土材料构成的结构的防火设计。3.3.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设计为了避免在火灾中发生整体倒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设计中,首先要确定防火等级,依据不同的等级的防火要求确定火灾的设计荷载。一般可以将火灾产生的高温效应看做是一种荷载,考虑其与结构上的其他荷载共同产生的影响,估计其概率极限,并进行详细的防火设计。3.3.2钢结构的防火设计为保证发生火灾时钢结构的构件不被破坏,该设计要求实际的耐火时间要大于耐火极限。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以承载的极限状态为标准,在高温条件下,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计算构件的内部温度以及内力,确定高温下材料的参数,并设计一定的防火覆盖厚度。最后,根据构件的材料和受载的类型,对耐火极限值以及极限状态进行验算,做出切实有效的防火构造设计。

作者:林立炜 单位:惠州市公安消防支队

第二篇: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分析方法

1.1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的内力以及位移计算的时候,一般选定的使用连梁连续化假定的方式。前提条件是剪力墙与相应的框架在水平位移或者是转角相等的情况下,才可以通过微积分方程进行二者外荷载的计算。1.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开动情况一般会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受力特性以及形态的变化,在进行类型的划分过程中,一般单片剪力墙可以划分出若干种不同的墙体结构。由于墙体的种类不同,所以在进行截面积计算的时候也会出现差异,其中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一般相同。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减少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均使用精确度较高的有限单元法进行计算。1.3筒体结构。根据筒体结构自身的状况,在进行分析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大约可以分为三种,其中等效连续法、等效离散化法、三维空间分析是在进行筒体结构分析中的有效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及立面形式的选择问题分析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尽量使建筑的三心尽可能汇于一点,达到三心合一。如若在结构设计中没有做到三心合一,由此就会产生扭转问题,扭转问题就是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扭转振动效应。扭转振动效应在风载等水平荷载载荷情况下会对结构产生危害,为避免其危害应在结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局,尽可能地使建筑物做到三心合一,所以平面和立面形式的选择很关键。高层建筑的平面宜采用简单、规则、对称的形状,避免过于复杂的平面形式,大量震害的资料表明,高层建筑物平面布置不对称、过多的外凸、内凹等复杂形式都容易造成震害。在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中,结构体系的选择、布置、构造措施比软件的计算结果是否精确更能影响结构的安全,除了考虑结构安全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美观、结构合理及便于施工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资料和力学分析表明,在不对称结构中,结构在凹凸拐角等处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遭到破坏,所以应尽量避免。总之,标新立异的平面及立面设计是以结构的抗震和安全性能为代价的。

三、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问题分析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载荷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水平载荷与轴向载荷的受力状况远远比多层建筑受力状况复杂,对建筑的基础设计要求更为严格。通过文献查询发现,建筑基础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价值,甚至对其整体性以及安全性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深埋是基础设计的一个重点环节,能够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提高其抗震性能,在进行建筑的基础规范中,必须明确深埋的深度以及处理的方式,与其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建筑总高度、结构高宽比等因素。一旦遇到高度以及基础形式相同的情况下,在进行基础深埋的时候就可以对高宽比小的放宽要求;要是遇到了地下室面积与标准楼层面积一样的,就应该抓紧,反则就是放宽。在进行桩基础建设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将中心线与剪力墙的中心线进行重叠建设,并在剪力墙的两端或者是两个剪力墙交接的地方进行桩基的掩埋,最好不要在开锅洞的剪力墙布桩。剪力墙的下桩是一种比较适合做承台的部分,但是需要多个一起,不能单独使用。提高联合承台的使用价值,将强化桩基承台的整体性、坑水平等能力。一般的电梯井以及框架筒体、筒中筒结构的筒体部分,在进行选材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厚板以及环形承台作为搭配使用。从理论以及实际效果中提升其安全合理、经济适用的基础。

四、位移限值问题分析

通过对屋间的位移以及顶点的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发现其对于结构整体设计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影响,它能够正面、至关的将整体的刚度适合度进行合理的映射,我们统称这种计算结果为侧移值,他与结构的刚度呈现正比例变化关系,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刚度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体系的纵向与平面的布置状况。顶点位移值一般与其自身的数值和建筑的振动频率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人对建筑的振动感觉比较明显,对在绝对位移条件下产生的震动幅度并不是很在意,所以一般能够在摆动的频率中满足居住者的舒适度就可以了,面对位移过大可能造成的楼房结构变形的问题,只要控制好变化的极限值就可以。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大量的计算程序算法对结构的设计结果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大可小,但是其出现的原因依旧是对“层间位移”定义存在缺编,这就导致了二者所选择的参考物存在差异,最终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误差。一般来说,强调建筑的规则性应该选用形心位移;强调建筑的结构楼层的真实位移,则选择校点位移。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从建筑工程的角度分析也应该算是一种技术工作,其实际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对高层建筑价值的提升不可忽视。在未来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完善结构设计的能力,优化结构设计的原则,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等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作者:颜学林 单位:秦皇岛广泽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第三篇: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1.1建筑设计方面原因1.1.1斜屋面、露台、外墙节能保温措施不够夏天气候炎热,相较于室内的温度,室外的墙体温度明显较高,而结构外墙则极易因高温天气影响发生膨胀,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楼板则会受到纵横两外墙的变形而产生的牵拉作用的影响,产生裂缝。对于屋内来说,如果没有设置保温层,顶层楼板则也会因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而产生裂缝。1.1.2住宅长度超长如果住宅平面超长,受温度与材料变形的影响,墙体和楼板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裂缝。就住宅长度来说,结构长度与应力之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如果结构长度比规范中所要求的长度小,则会使得结构内力的影响也相应下降。1.1.3平面形状由于楼板的刚度不一致,当住宅卧室的尺寸的长度与宽带出现变化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形变,而薄弱位置则极易开裂。1.2结构设计方面原因(1)结构的设计原则指的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必须能够满足两种状态的要求,这两种状态分别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具体来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保证结构不产生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变形、裂缝以及耐久性等其他对使用的极限状态产生影响的情况。承载力极限状态指的是保证结构不产生破坏,不失去平衡,不失去稳定。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第二极限状态的重要性,并在设计中能够严格执行,而第一种极限状态则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来看,针对受力状况,首先要考虑的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板平面的受剪变形,但是却为能充分考虑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对内力进行分配、协调变形等问题。

2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现浇混凝土建筑裂缝的对策

建筑结构与质量受裂缝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安全,必须在结构设计中加强预防,对裂缝的形成有效的控制。因此,工程单位必须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与施工阶段中就了解防治裂缝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裂缝意识,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确立高效的裂缝解决办法。2.1控制荷载裂缝的策略当出现荷载裂缝时,为了有效控制裂缝对建筑的危害,可以通过“抗”的的方式,在计算、构造方面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形成可靠保证,保证施工质量。2.2控制变形裂缝的策略当出现变形裂缝时,可以在综合利用“抗”或者“放”的方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恶化和不良影响。其中,“抗”指的是在结构构件的某些部位上添加配筋,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弹性极限,而且还能够对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加以控制。另外,配筋的适当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性能。而对于变形因素影响比较突出的结构需要综合运用“抗”与“放”两种方式,在施工时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浇筑应当在大部分变形完成后在进行,以使得结构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对未完成的收缩与沉降变形予以有效抵抗。2.3控制房屋构造设计中裂缝的方法2.3.1科学进行建筑平面设计在设计建筑平面时,应当保持平面的规则状态,以防止出现异常问题。当平面有凹口时,应当在边缘位置拉梁,并对周边楼板的厚度予以加厚,并添加配筋。另外,对房屋长度的控制必须严格依照标准进行,当长度超出部分不是很多时,可在其中间部位设置收缩后浇带间距保持在30米,以在墙、梁、板之间形成良好的搭配;而如果超出部分稍长,则需要进行变形缝的添加。当主楼与周围其他建筑的高差较大时,应当在建筑之间设置后浇带或沉降缝,以对因基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形成有效控制。2.3.2严格限制构件的厚度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求能够准确掌握钢筋锚固及其耐久性,并严格控制现浇构件的最小厚度,一般来说要控制在L30~L35,L是板的计算跨度,在民用建筑中要求将该数值不超过10cm。但是,在施工时,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厚度,根据构件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保证建筑的各项指标都保持在有效范围内。2.3.3科学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较高,则其所需要的水泥量也会较多,水灰比也相应较大,而容易出现裂缝。由于现浇板的平面尺寸比较大,一般来说,其强度等级不会超过C30,同时要求现浇梁与楼板的混凝土要保持相同的强度等级。2.3.4合理进行配筋设计为了有效控制构件的裂缝宽度,可以适当提高构件的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不同的板与梁的构件的配筋率和钢筋间距做出了具体的要求,配置板的受力钢筋,应以选择具有较小的直径和较密间距为原则,以减小构件的裂缝。因此,构件的配筋与间距设置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予以确定,只有这样才能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建筑的屋面传热系数应该保持在1.0W/(m2.K)以内,并对屋面板的结构进行双层双向配筋,另外可以拉通板的支座负筋对无负筋的板面区域进行处理,或者在板无负筋的区域配置双向钢筋,并搭接在板负筋上。

3结束语

现阶段,混凝土结构仍是建筑结构形式中的主流形式,特别是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混凝土结构在提高建筑物整体刚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如裂缝,因而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中运用新技术,有效控制裂缝的危害,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与美观。

作者:李绪良 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四篇:建筑结构施工图审问题

1地下室外墙问题

1.1在部分工程对于外墙配筋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只要外墙具有扶壁柱,也不去对扶壁柱的大小进行区分而都以双向板的方式对其配筋量进行计算,而在扶壁柱依照地下结构计算配筋量时,又没有依据外墙双向板荷载传递方式对扶壁柱的配筋量进行计算。而根据扶壁柱同外墙之间存在协调变形的关系来说,此时外墙就会存在配筋不足、配筋偏少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垂直外墙、外墙板块以及部分截面较大的扶壁柱需要使用双向板方式对其配筋量计算之外,剩下的外墙都应当以单向板的方式计算。而当竖向荷载不是很大的扶壁柱来说,也应当适当的加强外侧主筋。1.2另外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计算地下室外墙时,地板弯矩同侧壁弯矩的大小相同,且其底部的抗弯性能应当大于侧壁,并且使其配筋量以及厚度相对应,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地下车道的建设中。由车道侧方为悬臂构件,这就使得其抗弯性应当大于侧壁底部。而在地下室底板标高位置也经常出现如下问题:标高变化职位仅仅设置了一道梁,且其宽度明显不足,并且使得其支座弯矩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而在地面开洞位置处,其顶部也没有相应的楼板对其进行支撑,而配筋构造也应当同之前计算的模型之间相符。而当车道同外墙距离很近时,就会使得车道底部同外墙中部为同一位置,此时也应当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水平集中力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避免出现荷载遗漏的情况。1.3在对地下室外墙计算的过程中,对于外墙的抗裂性验算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地下室外墙厚度都较薄,而外墙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很厚,同时其裂缝宽度通常也保持在0.2mm内,只有通过良好的裂缝宽度验算才能够得出合理的配筋量。1.4在人防地下室中,如果使用的混凝土等级较高,那么其最小配筋率就会高于混凝土相关规范的要求。而当地下室中的外墙水平钢筋也应当满足规范的最小配筋率要求。同时,地下室强拉结筋遗漏的问题也经常出现。

2上部结构问题

2.1在对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对其实际配筋情况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但是却非常繁杂的工作。为了对审查周期进行保证,作为审查人员往往不能够对其中所有的构件都完成核对,这就使其只能够通过抽查的方式对其检验。但是作为施工图的设计人员来说,其在整改的过程中却只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单个构件问题修改,而剩余没有抽查到的构件的配筋情况就没有做到认真的核对。2.2在对楼面荷载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荷载计算遗漏、材料不符合要求以及截面尺寸出入较大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却恰恰出现在很多建筑结构的审查过程之中。发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结构专业以及建筑专业人员之间没有良好的配合,并且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及后续的审核过程中都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而当这种问题出现之后,则只能通过重新计算的方式对其整改。2.3在部分建筑结构对屋面板的配筋量进行电算时,在没有对跨度情况以及截面尺寸细致分析的情况下就对其开展分析工作,并不加区分的统一按照固边支座的约束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就会使得后续建筑结构部分的边梁处出现钢筋增多的问题,而使得支座板面以及板跨中的配筋数量不足。而当悬挑板具有较大的跨度时,在边梁设计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没有对其弯矩力充分考虑的现象。2.4另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非结构构件自身的抗震性能没有被重视。在部分建筑过程中,因为建筑主体自身设计方面的原因,而需要在屋面中使用高度很大的女儿墙,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仅仅在内部设置了部分压顶梁,却没有对相关抗震、抗风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这就会使的当地质灾害发生时,女儿墙由于抗震性能不足而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而当建设高度较大的女儿墙时,在使用臂挂方式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边梁设计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存在的扭矩作用充分的考虑,也没有对其附近的屋面板加强,这会为房屋带来较为严重的隐患。2.5在地下室顶板标高变化位置,当标高发生的变化高于梁高时,就会出现错层的情况,在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之前不应当将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在相关规范中,明确指明了作为上部嵌固部的地下室顶盖应当使用梁板结构,而当地下室不存在无梁楼盖时则不应当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而在对结构计算的过程中应当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为止,但是剪力墙底层的层数则应当从地面开始算起。2.6在部分建设在山体中的建筑中,其经常以一侧开口的形式设置地下室,这就会使山体涂层的侧压力将直接作用在建筑主体结构之上。如果建筑自身层数较少,那么就会使其在抗滑移以及抗倾覆方面存在隐患,应当重新对其验算。同时,还应当对土压力对于计算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建筑工程开展之前,对于建筑结构施工图进行细致的审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上文中,我们分别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基础设计方面、地下室外墙方面以及上部结构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及探讨,在实际设计以及审查的过程中,也应当对以上问题采取充分的重视,从而在对问题避免的同时使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得到保证。

作者:俞家英 单位: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措施

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结构设计缺乏科学的合理性有些结构设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抗震功能设计缺乏。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规定,建筑的底部抗震墙结构、砌体抗震墙和底部框架梁应对应或基本对齐。而一些设计为了扩大底层的空间,节约建筑的本身的空间使用,只在底层设计极少的抗震墙。导致上部与底部抗震墙不对应,使得建筑的整体结构就上重下轻,不符合力学原理。这种设计就极易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在一些混凝土构件设计,特别是其中的悬挑构件,最小配筋率不能达到相关的规范要求,相差数值大的甚至达不到一半。在结构设计中,由于需要遵循的标准有许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忽视某个标准。但标准的设计是国家根据长期以来的研究、经验总结制定的,因此不能为了获取多余的利益而忽视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1.2设计深度不符合要求图纸的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为了个人的方便,减少工作量,从以往的老旧设计图纸上截取内容,再对尺寸和外形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便应用到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的东拼西凑最终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并不契合。而有些设计人员的问题则是设计十分粗糙简单。按照规定,施工图中应包含有系统图和大样图以及剖视图,但由于设计人员偷工减料,使得这些图示漏失,并且还对应当在图纸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仅用“见图集”来表示,更有甚者直接将责任推给设备厂家。另外在设计中按照规定应当把建筑的设计依据、安全等级、设计参数和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进行解释说明,但常常被忽略。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就不能全面展示出来,对后期施工带来极大麻烦,而最终影响的则是整个建筑本身的质量。1.3地基设计和承载柱截面高度设计问题地基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优秀的地基设计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方向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对修建民用建筑的地址情况进行充分的勘察便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极有可能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软弱、承载力不够使工程出现安全问题。在对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荷载值的计算不去根据规范的折减系数,则直接导致计算结构的准确率十分低。这一系列的地基设计问题常常是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中容易被忽视掉的。承载柱截面高度设计问题常出现在六级抗震设防区域。设计人员为在受力分析计算中简单一些,刻意缩小设计截面高度。这样做使得柱顶的抗弯强度不合格,建筑骨架———柱子因此产生裂缝,最终结果则是降低了建筑的耐久性。一旦遭遇地震,建筑极易垮塌,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生活质量的提升。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以上的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分析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问题都是设计人员的不小心或者责任心缺失造成的,同时也是可以避免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设计人员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绝对负责的态度。同时应当注意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1结构计算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注意荷载取值的恰当。民用多层(八层以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独立基础时,其地基要主要受力部分一般没有软弱的黏性土层时,建筑物的高度低于25米,同时用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就不需要计算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但无论建筑建设的地理位置是否处于地震带或者是高层建筑,却必须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第二是底框砌体结构设计验算时,如果采用底部剪力法,必须是建筑建在刚度教均匀的多层结构建筑。当建筑中有脆弱层,则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塑性变形而导致的影响。第三是建筑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由于建筑的框架结构有填充墙,使得其建成的实际刚度大于通过计算得出的刚度值,但是实际的周期又要比计算周期小。通过这个规律,在计算时得到的地震剪力基本上偏小。2.2构造设计中的注意事项要使收缩不利影响和降低温度的效果达到最大值,后浇带浇筑间隔时间要达到六十天以上。同时为了防止温度升降及混凝土收缩导致产生的影响,上版面和下版面每个方向都要用附加值大于或等于百分之零点一的钢筋进行加固。另外还需要子啊上面设计泄水口,这是由建筑的满水荷载决定的。计算不配钢筋的折角房间和屋面所有的板块部分,要另外加上抗温度和收缩开分布钢筋。板厚如果是低于12厘米,钢筋直径在8毫米至12毫米之间;板厚在10~12厘米,钢筋的设置则要达到每20厘米一根6毫米的钢筋。

3结论

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个系统化的工程,不能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正如人体的骨骼构造一样,一处出现问题,那么其功能也就有丧失的部分。因此为了最终的建筑成品能让民众感到满意,为民众带来舒适和安全的体验,设计人员就应当以极强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对每一个设计环节尽心尽力,严格要求每一个计算步骤。

作者:晏勇胜 单位:重庆大众城建集团永恒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第六篇:建筑结构设计裂缝问题

1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

1.1温度应力裂缝温度应力裂缝一般产生于混凝土浇筑后,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内外层温差过大而造成的。混凝土浇筑后,蕴含在混凝土内部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而混凝土外部散热快、热量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导致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产生。此时的混凝土还未完全凝固成形,抗拉力极低,一旦拉应力超出承受范围就极易产生开裂现象。1.2塑性沉降裂缝此类裂缝主要产生于混凝土沉降时,如果混凝土骨料在沉降过程中遇到模板、钢筋等的阻碍,就容易产生开裂现象。此外,施工中模板绑扎的好坏以及模板的移动、沉陷等都会对混凝土产生极其不利影响,造成建筑开裂现象的产生。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保温措施不当结构外墙面随着四季温度的变化易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同时,受阳光直射的影响,不同墙面的受热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热胀冷缩现象对不同朝向的墙面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工程建筑保温措施没有做到位的情况下,楼体极易产生变形现象,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现象。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结构外墙面做好保温隔热措施,比如外墙面可以用浅色的立面材料装饰,以减少墙面对日照热量的吸收,降低内外墙面的温差,避免墙体裂缝的产生。2.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都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来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能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的使用性能。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应保证楼板的薄厚、梁的跨度、配筋分布位置、附加吊筋等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从而从源头上预防楼体墙面出现裂缝。另外,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上必须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两个基本要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往往更加重视建筑物能否长期保持稳定状态,而忽视了建筑物在正常使用状态中的基本要求,造成了建筑物在使用中容易产生裂缝和变形,并且不能满足人们长久使用的要求,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2.3混凝土施工方法不规范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方法对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不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法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表面浇筑不密实和蜂窝现象的产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预防混凝土水份的蒸发,防止混凝土在运输中塌落度降低。混凝土浇筑工作应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过低的温度会增加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只有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实。此外,在长期的风吹日晒中混凝土结构或多或少都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后期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2.4混凝土内外应力的作用混凝土从浇筑到完全硬化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产生极其强烈的水化反应,内部温度因此升高。而混凝土的外部在通风良好的状况下,散热十分快,这样混凝土内外温差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导致应力的产生,并在建筑结构的表面形成了裂缝。

3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方法

3.1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1)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将屋面的标高与楼房高度保持一致。(2)在建筑物结构设计时应增设圈梁,圈梁的增设能提高墙体的受力性能,有效减少墙体温度裂缝的产生。圈梁应尽量围绕着墙体设置,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建筑结构设计走。(3)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与普通的混凝土相比有很多的优点,它能有效的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设计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的加入微膨胀剂,然后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验算。3.2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科学地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在其表面铺上一层草席或薄膜等,为混凝土的硬化创造合适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而且还能够使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概率,增强了混凝土的均匀密实度。3.3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可分为分层法、分段法等。分层法适用于混凝土仓面较大的情况下,这样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自身重量对底层造成的不利影响。分层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是逐步累加的,浇完底层后再浇上面一层,就按照这样的顺序逐层浇筑,直到完工。分段法是先把浇筑的范围划分为几个阶段,然后逐段进行浇筑。采用这两种方法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保证浇筑工作的连续性,浇筑工作不能出现间断和施工缝隙现象。3.4将温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混凝土在浇筑后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对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这样才能保持混凝土的性状,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更应及时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能够不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

4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好的混凝土施工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能确保建筑物能够长久使用。混凝土裂缝控制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一定要做好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施工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做好混凝土施工工作。

作者:王立军 单位: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建筑结构问题(共6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0594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航海技术 资金管理办法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电气开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国土资源遥感》 《环境导报》 《化工新型材料》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环境监控与预警》 《数学物理学报》 《教学月刊》 《中国医师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