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

时间:2017-02-10 20:43:51 来源:论文投稿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教育部“两个工程”(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实施该计划,旨在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1G2].2007年该计划开始启动[3],带动了许多高校逐步建立起校内多层次“计划”训练体系,使学校系统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有了平台和载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校园学术氛围得到了较好培育.该计划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实施成效明显,成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伴随着对“计划”的好评不断扩大,引起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更多关注,采取措施推进该项工作,立项项目数、参与学生数、投入经费数大幅增长.如何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保持实施“计划”的良好势头,对学校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努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的开展,不断探索“计划”项目管理有效途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计划”立项现状

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抓住教育部启动“计划”的重要契机,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4],迅速建立起“国家—北京市—学校”3个层面的“计划”训练体系,每年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地开展立项.2007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投入经费1241.62万元,共计资助6016名学生1871个项目开展了创新创业训练,学生覆盖面由2007年的2.9%提升到2014年的17.7%,具体立项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看出,学校“计划”立项数、参与学生数、投入经费3项指标呈上升趋势,2014年3项指标分别是2007年的4.5倍、6.3倍、5.5倍,增幅较大.体现了学校对“计划”越来越重视,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受益学生越来越多.同时,从表1中也反映出项目管理难度会相应加大.面对每年大批量的立项计划,要保证“计划”项目实施质量,学校需要从全局重新考虑和布局,优化项目管理.

2“计划”项目管理路径

2.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支撑“计划”可持续开展

“计划”的全面实施,涉及项目过程管理、经费投入、学生宣传动员、教师投入、条件支持、成果孵化、创业引导等诸多方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校一盘棋,汇聚全校之力推动该项工作.为此,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分工如图1所示.为确保“计划”顺利开展,学校层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团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学院层面,成立1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各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教研室主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团总支书记及教师代表为小组成员.

2.2拓宽选题渠道,引导学生兴趣,提高项目选题质量

选题是否合适对开展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说选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5G6].一般来说,项目申报人在选题时要从学术角度和个人角度2个方面去考虑.从学术角度来说,选题需要有现实意义、学术意义和创新性,选题的范围宜窄不宜宽;从个人角度来说,选题难度要适中、要考虑个人兴趣、能够发挥特长、要考虑外部条件[7].鉴于大多数本科生较少系统接触科学研究,选题随意、来源少、重复多、研究目标不明确、缺乏创新[8],申报项目选题存在困难,学校发布了立项选题指南,提供7条途径指导学生选题,项目选题质量不断提高.途径1:源于生活.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途径2:关注热点.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领域相关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就某一点或某一方面进行研究.途径3:企业合作[9].充分利用学校与自身优势以及已掌握的研究基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解决企业提出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难题.途径4:依托竞赛.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将竞赛与项目研究紧密结合.途径5:项目延续.对具有较好研究基础或具有较好研究前景的项目开展多期研究,培养研究团队,培育优质成果.
途径6:交叉学科.探索交叉学科新领域,提出研究新视野.途径7:导师推荐[10].寻求导师帮助,与导师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指南紧密结合.

2.3规范项目过程管理,强化项目过程监控

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使用指南”等文件并严格执行,规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11],强化项目过程监控.2.3.1立项与评审管理每年3月份,学校启动“计划”立项申报工作,组织召开项目申报说明会,规定每个学生同期只能参加1个项目(含在研项目),项目主持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无不及格课程;项目需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同一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数不得超过3项(含在研项目).4月份进行项目评审,包括学院初评遴选、学校专家组评审2个环节.2.3.2项目运行管理项目签订任务书后,学校对项目运行提出具体要求.(1)项目组内自我管理的“两个至少”,项目主持人每月至少组织2次项目组成员交流会,指导教师每月至少组织1次项目检查.(2)学校集中组织的“两大检查”,即阶段检查和中期检查,一般于每年3月份和9月份开展,检查未通过的项目,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前停止经费使用,情况严重的将终止项目执行.(3)项目变更必须备案,项目变更包括项目名称变更、项目主持人变更、指导教师变更、项目组成员变更、项目内容变更、经费变更、项目结题时间变更,严禁未经同意的任何自行变更.2.3.3结题与经费管理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向管理办公室提交结题报告、论文或成果实物、工作手册、不少于5张项目实施过程电子照片等材料,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项目结题答辩,一般于每年3月份和9月份开展.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统一颁发结题证书.无客观原因未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学校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追回项目组学生由此获得的一切加分、荣誉及不合理使用的经费,同时项目组学生记入黑名单,以后不得参加项目申报,指导教师次年不得担任项目指导工作.项目经费建立专门账号,专款专用,由承担项目的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教师、学院、学校不得截留和挪用.经费管理和使用严格按照上级、学校有关文件执行,接受学校财务、审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2.4多措并举,激发项目管理活力

2.4.1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将“计划”项目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将“计划”项目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拓展平台”,将其作为“基础、综合、创新”多层次、阶梯状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一些专业已将“计划”列入专业必修课,例如生物科学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推动学生全员参与“计划”项目.将“计划”项目纳入学分认定体系.学校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参与“计划”项目且结题的学生,可获得科技创新学分.该学分可冲抵通识教育平台公共选修课学分,冲抵总分不超过3学分,同时也可计入学生个人成绩档案.将“计划”项目纳入学生评优体系.参与“计划”项目的学生在学校评优及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时可获得量化加分;项目研究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可直接申请参加“推荐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学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评选.将“计划”项目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项目达到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经学生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并报教务处备案,可按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向学院答辩委员会提交答辩,按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进行成绩评定计入学生个人成绩档案.同时,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总结“计划”项目取得的成绩,分享经验与成果,表彰优秀,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2.4.2激发教师指导项目的积极性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评聘分离和聘期考核制度,各学院纷纷将指导“计划”项目纳入教师聘期考核体系,给予工作量认定,并将其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条款.2.4.3激发学院管理项目的积极性(1)财权下放.每年,学校将“计划”项目经费一次性下拨学院,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负责审核经费使用.同时,各学院根据项目实施优劣,有权二次调配项目经费使用,保证实施效果较好的项目得到更大的支持,实施效果较差的项目得到有效督促.)改善条件.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帮助学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丰富学院的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2012年以来,建设了生物类、林学类、工程训练类、经济管理类等一批创新实验室,大幅改善了学院实施“计划”的条件.

3“计划”项目实施成效

学校实施“计划”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每年项目申报异常踊跃,立项后项目研究工作能很好地落实,很多师生已将“计划”视为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近年调查显示,师生高度认可“计划”的开展,满意度达98%以上,并希望能长期开展下去.“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丰硕.2012年以来,学生依托“计划”项目在国际会议、核心期刊及其他期刊等载体上公开发表论文501篇,其中发表SCI论文21篇、EI论文24篇、核心论文151篇;取得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46项;注册公司3家;撰写各类研究报告843份;设计制作各类实物、图纸、图册、模型、软件近234件;2014年,“老年人行走助力装置”项目代表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主办“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最佳创意项目”之一.

4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适应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体现了教育部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举措[12],为学生提供了充分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带动了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不畏艰难、大胆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丰富了校园学术氛围,加速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进一步推进.北京林业大学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形成的管理途径与方法,有效保证了“计划”的实施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重点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优质项目培育与孵化、项目推进与实验室开放联动、校企合作项目开发、项目推介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实施质量。

作者:于斌 颜贤斌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203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微生物学通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职业卫生与病伤

原创资讯2017-01-07 09:07:15
相关学术期刊
《铁路采购与物流》 《家具》 《数学大王》 《发现》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与实践》 《右江医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党史研究与教学》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