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评价问题初探

时间:2017-02-11 07:46:0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在高校课程考核中形成性评价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学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等各种问题,导致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评价具有及时性、真实性等多项优势,可能能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学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17

形成性评价最早由著名评价专家斯克里文(MichaelScriven)提出,1969年美国评价专家布鲁姆(BenjiaminBloom)将形成性评价移植到学习评价领域。由于形成性评价以反馈、鼓励、指导作为评价的要点,相较于终结性评价而言在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和感性评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关于形成性评价实际操作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已发表研究,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包括档案袋评价、同行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等,并且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将形成性评价与翻转课堂、网络技术、PBL教学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会学课程理论性较强,专业性术语较多,教师很难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笔者思考在形成性评价中加入学生自我评价部分可能帮助完善整个课程的教学评价环节,弥补以往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1社会学课程特点及在形成性评价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难度大,“教”、“学”压力大

社会学课程主要讲授社会学各流派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主,内容涵盖多种社会问题及现象,综合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强,加之我国高等院校招收的学生多是没有经过相关理论知识培训的高中毕业生,社会阅历及常识均较少,所以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表示难度较大,无法用实际来验证理论,纸上谈兵较多,进而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面向的是对课程失去兴趣的学生,授课的压力大,效果自然不理想。

1.2形成性评价在社会学课程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1)社会学课程内容具有极强的丰富性、多维性和概括性,不同流派的学者往往关注完全不同的社会方面,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又往往大相径庭,致使每次课堂教学的内容跳跃性很大,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很大,很多同学可能在课程结束时只是对个别的名词有印象,对社会学的核心思想和课程讲授的目的没有具体的认识,加上当前大学教学中的课堂时间有限,课下师生接触很少,学生同样无法向老师及时传达自身的学习现状,导致教师根据课堂反馈获得的信息分析解读时可能存在各种偏差。(2)目前的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弱化或者忽略了学生评价环节。其原因在于教师的定位停留在课堂的主体而不是引导者,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对自身课程完成情况的认知纯粹来自教师,本身缺乏参与度,是一种客体被动状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会大大削弱。(3)形成性评价指标的制定注重了可考量的方面,例如作业、实验报告、出勤率等,而对于一些涉及态度、克服困难的毅力、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等学生综合、个性化能力方面缺乏可靠的评价途径,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起不到督促作用,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4)很多形成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过于繁琐,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并且很多由教师填写的内容缺乏依据难以填写,例如“学生学习态度0~10分”和“课外学习积极性0~10分”这两项,由于教师与学生的不完全了解,教师与学生不可能24小时在一起,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后学习积极性给出评价可靠性差,获得的信息不能用于教学反馈,失去了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2学生评价在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的意义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两个方面,是由学生根据自身在课程学习中的各项表现给出的自我综合评价,是由最了解“学生”的学生本身给出的评价,可以针对性解决现有的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结论真实。针对较为感性或教师不易考量的项目,由学生自己给出结论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和教师因为年龄、社会阅历等各方面原因而导致的认识偏差。(2)反馈及时。形成性评价结果主要用来反馈当时的教学效果,学生评价由学生自己填写,速度较快,反应结果及时,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3)减轻教师工作量。将教师因为多种原因不容易填写的方面由学生填写,能够极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对于授课人数较多的教师。(4)形成榜样力量,督促团体更快进步。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同学之间必然存在信息的交流,做得好的同学会在学生中起到榜样的作用,有利于推进团体的共同进步。(5)形成兴趣小组,提高学习兴趣。在实施学生评价时,学生加大了对课程本身的关注度,随着学习的深入必然会对课程的某个部分产生兴趣,通过适当引导较容易形成相应的兴趣小组。

3学生评价在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案初探

鉴于社会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评价的优势比较突出,提出学生评价设计的方案必须满足“精简便于操作、可测量、可应用于网络技术、具有督促学习的功能、有标定点”等要求。“精简便于操作”才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且不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可测量”指不要使用A、B、C等级,最好使用数字,这样便于计算;“可应用于网络技术”,最好是表格式的,这样在很多的分析软件上都可以操作,学生填写时较为方便;“具有督促学习的功能”,设定的分值要有弹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在努力中能够找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动力;“有标定点”指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团体,在实施学生评价时必须给出一个最高和最低要求的标定点,或者说“最高学生”和“最低学生”。将授课班级中做得最好同学的表现定为100分,即“最高学生”,将最差同学的表现定位60分,即“最低学生”,再由学生根据标定点给出自身的分值,综上几点,学生评价在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案如下:

3.1如何选定测量指标

任课教师可以从所在院校按照5%的比例随机抽取学习过或正在学习社会学课程的学生组n名,抽取该校全体社会学课程任课教师组m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数量;请各位被调查者给出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课堂和课外因素,选取重复度较高的x项因素,注意要尽量精简影响因素,便于抓住核心、共性问题,减少测量值,使评价简便可行。

3.2如何分析各指标权重、标准

(1)各指标权重如何测量。按照课堂和课外同等重要的思想,课堂表现和课外表现各占0.5的权重,将以上选定的各评价指标基础权重设定为0.1,根据关注度排名划分三个梯度,极差0.05。第一梯度权重+0.1,第二梯度权重+0.05,第三梯度权重+0。从而确定各评价角度在评价过程中所占的权重。(2)各指标下的评价标准如何拟定。将每个指标下划分出高、中上、中下、低四个评价标准,每个标准下给出10分的分值弹性,即“高”为90~100分,“中上”为80~90分,“中下”为70~80分,“低”60~70分,根据形成性评价以鼓励学生为主、在学生无压力的情况下开展的原则,不宜设60以下选项。

3.3如何制定学生评价量表

根据以上结果即可制定学生评价量表。为了避免学生在填写量表时敷衍了事,谎报信息,建议在量表中增设互评栏目,由其他同学评价该学生自己填写的量表是否真实。当互评认定栏勾选“是”时认定学生自测分值,当互评认定栏勾选“否”时否定学生自测分值,重新填写,进而保证量表反馈内容的真实性。

4小结

形成性评价较终结性评价存在很多优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应用到一些理论性较强且术语较多的课程时困难更大,学生评价以本身的及时性、真实性等优点,在此类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能能够解决目前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方志刚,代玉石等.多维考核模式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正效应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2):65-67.

[2]吕晓慧.教学评价改革中的师生关系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2):70-72.

作者:冯晓平 冯晓灵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评价问题初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401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创造性思维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数学研究》 《音乐生活》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文苑》 《河北工业科技》 《就业与保障》 《小说评论》 《黑龙江造纸》 《中学语文教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