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时间:2017-02-11 16:25:31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庄子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其思想的积极意义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利用其思想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思考的问题。其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致。遵循客观规律的方法论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即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齐物论”为核心的认识论,极富相对主义和辩证法色彩;追求逍遥自由,实现自我超越,寻求彻底的精神解放,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能发挥出其积极的借鉴启示作用。

关键词:庄子;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世界观;人生观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对象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佛道两家均有涉及,但道家思想多是老子思想,庄子思想鲜有问津。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如何发挥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利用其思想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思考的问题。庄子思想中固然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其“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遵循客观规律、以“齐物论”为核心的认识论、追求逍遥超越的自由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实有契合之处,可以发挥借鉴启示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生命价值

我们都知道庄子的宇宙论以“道”为最高范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而庄子论道的最终落足点实际在于人,在于解决人如何为人、人如何立于世的问题。“终身役,役而不见其功,恭然疲役而不知所归,可不哀邪……人之生也,固若是亡乎?”人生天地之间,心为形所役,终日奔波只为外物所累,虽说活着,又与死了有何两样呢?但人生价值就仅在于此吗?显然不是的,庄子心怀悲悯,提醒“人为物役”“丧己于物”的悲哀。《大宗师》中庄子通过南伯子葵与女偊的对话说明人是可以闻道的,女偊自称“吾闻道矣”,并详细说明了闻道的来源,由此可见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人们完全可以达到道的境界,“得道”“体道”。他又云“天与人不相胜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完全是将人提到了宇宙本体的高度,在这一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循天之道……虚无恬淡,乃合天德”这一人道法天、天人合德的方法论。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宇宙论“凸显了对个体生命本真状态的探寻。庄子以个体生命为关注对象,用心来调节生命、运转生命和安顿生命,由此将一种生命哲学契入人的心灵世界之中”。“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生死如昼夜变化,人力不能改变,庄子在告诉人们要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同时,更多的是教人如何“养生”“重生”,提出了很多诸如“导引”“食气辟谷”导引“心斋”(虚心)、“坐忘”(遗忘肢体,抛去聪明)的养生方法。可见庄子更在意如何为人,如何更好地生活。庄子在《知北游》中为强调道之无所不在,说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这种道无所不在的思想恰恰蕴含了万物平等的观念,扩展了生命的维度。在整个庄子的思想体系中,他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存在的境遇、如何解脱痛苦、如何实现理想人格,所以说庄子道70《写作》2016年第11期的本质的内涵正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要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人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推出的一种强制性、规范性教育,但其最终本质在于人。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特点,引导他们面对当前多元的社会价值观而不脱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庄子思想中对于人生死的思考可以撼动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对圣贤的主张的信服,对道德的遵循,对人间生活的渴望有助于心灵深层结构的形成,树立坚定的信仰。庄子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于培养学生开发生命意义、发现生命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

二、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庄子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客观规律的描述非常相似,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间万物皆有所待,“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德充符》)二是要顺应客观存在,遵循客观规律,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有所为,《逍遥游》中“乘天地之正”就是要顺应天地自然规律,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包括教育主客体交互作用规律、教育价值教育载体的形成发展规律、教育过程规律、环境运行规律、教育评估规律、教育队伍建设规律等,如何把握、遵循、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进而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庖丁解牛”故事里庖丁所强调的“依乎天理”的过程就是从“有所待”到“无所待”的过程:最初“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现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正是因为庖丁掌握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才会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这也是第三个层面: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可以达到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信任依赖程度,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认同情况,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队伍,有针对性地就教育对象所关心或疑惑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齐物逍遥”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庄子以“齐物论”为核心的认识论主张事物相对性的普遍存在,《齐物论》中所谓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指的是事物间存在一种“彼此”关系。对于彼来说,彼是此;对于此来说,此是彼。“因是因非,因非因是,由是而有非,由非而有是。”事物间仿佛没有差别,彼此间的差异都是相对的,所以“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故而生死观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大小观有“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秋水》)贵贱观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秋水》)人世间的是非、生死、美丑、善恶、贵贱都是人狭隘的自我认知造成的,而以道观之,世间万物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并无差别。这种极富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特色的认识论,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看到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于破除青少年对事物的偏执,对他人的偏见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可以学会用更加广阔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知,更为豁达的心胸去认识复杂的生命现象,去应对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人生的自由与不自由,关键在于主体自我能否‘齐物’,以超越的心态对待万物的差别。”庄子思想中超越自我,追求自由的精神,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有着良好的作用。庄子的自由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上,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一有姑射山的“神人”,能够“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无待,令人神往,“‘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实际上是庄子为中国人所精心塑造的超越时空、任性逍遥的自由女神”。二有“大宗师”和“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不以多欺少,不以成就雄踞,不欺瞒世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睡觉时不做梦,醒来时不烦忧,吃饭时不求味美,呼吸时气息深沉;“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不用心智遮蔽真理,不人为破坏自然,顺应天道自然,与天道合一,心中没有任何欲念。三有“至人”“神人”“圣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摆脱了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超越了假我、小我。庄子的理想人格是一种精神的彻底自由解放,“是一种超越于人间是非烦扰、功名利禄、世俗礼仪、感官物欲、生老病死、肢体残缺的至美之乐境,更是一种自然审美体验之自由”。青少年在面对诸多人生困境时会意识到,有许多问题的确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庄子的思想正是在最根源处揭示这个矛盾,追求精神层面上的自由。虽然并不能消除现实矛盾,但从精神层面上看又不可不说是一种真正的解决方式,为青少年如何面对人生挫折指明了道路。庄子还使人明白,通过现实物质构建的自由,是“有待”的、相对的自由,而精神和心灵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永恒。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净化内心世界,不过分强调物质享受,克服享乐主义,追求自身全面发展,不断超越自我亦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者:褚雯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庄子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553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环境保护论文 新医院会计制度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山西林业科技》 《化肥设计》 《煤炭科技》 《科技与企业》 《食品与机械》 《档案学研究》 《建筑创作》 《世界海运》 《冶金财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