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4篇)

时间:2017-02-12 03:24:52 来源:论文投稿

第一篇

一、科学性原则

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举例要准确。一方面,举的例子要确有其事,切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有些老师为了举例而举例,生编硬造、哗众取宠,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事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字等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否则,有可能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一旦被学生发觉,则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其次,举例要适时。所谓适时,就是要求我们在举例时把握时机,掌握好“火候”。一般来说,按照举例的时间来划分,有三种情况:课前举例、课中举例以及课后举例。课前举例,多用于课堂导入,主要是为了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采用课中举例,这主要是为了印证某个原理或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课后举例多是为了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本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适时恰当地举例。

二、比对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地论释难点和重点,教师要从不同的两个角度去论证同一问题。这就要遵循比对性原则,比对原则可以归为以下三类:第一,中外事例相对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往往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人长期处于一种环境或面对一种事物时,思想往往会处于“休眠”状态,在观察力和思维力方面也会随之出现钝化表现,甚至出现“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失状态。如能把此环境与彼环境相比对,将此事物与彼事物相对照,那么获得的认识就会鲜明而强烈,观察力和思维力也会得到加强。例如在讲授《民主监督》时,必然涉及腐败问题。而学生时常能从报道上听到国内各种各样的腐败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只有我国才有腐败行为,而西方国家由于政治的民主、法制的健全,则不会出现腐败。这时,我们就应该举国外腐败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白,腐败具有普遍性,以此来矫正学生的认识偏差,并在讲述例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第二,前后知识相贯通。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零星的知识点,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会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后面的问题。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就涉及到心理学中所讲到的知识迁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在举例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的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时,讲到“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则可以举唯物主义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这样,一方面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另一方面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加深了印象。第三,正反案例相比对。所谓正例,是指一切包含知识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而反例则是指一切不包含知识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正例能够直观地反映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反例则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对知识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在举例时,定要正反例相比对,防止单举正例或单举反例的两种极端。如果单举正例,回避反例,这样虽坚持了正面教育,但缺乏辩证性,学生认为教师在唱高调,粉饰太平;反过来,忽视正例,反例举得过多且缺乏分析、批判和引导,加之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之时,其鉴别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悲观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三、效用性原则

效用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获得的满足的程度。”它为衡量人们的幸福或满足的程度提供了一个标准。在这里,我们则把它引申为学生从教师举例的这一行为中获得的益处。那么教师的举例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哪些效用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启发思考。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举例这一教法也必须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举例必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效用上。一方面,举例要启发学生思考蕴含在事例中的深刻寓意,这就需要教师在举例时不仅要把事例讲清、讲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举例要启发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即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要举这个例子,刚才的结论是如何分析、概括、总结出来的,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二,拓展知识。课堂教学是传播科学知识和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要通过举例帮助学生们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既包括本学科的知识,又包括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当前,高中生因为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学校严格的管理措施,没有时间去广泛涉猎,知识面显得较为狭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在举例时要尽量做到旁征博引,涉及多学科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也是解决高中分科带来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举例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惯用方法,我们应该秉承正确的举例原则,讲求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优化课堂举例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邵雪臣 单位:宜兴市官林中学

第二篇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物质主义的盛行和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加之多元价值观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导致高中生轻视或者排斥思想政治课,使高中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弄清这些原因,有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社会环境

建国以来,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十分全面而深入,高中政治教育也顺应潮流,效果明显。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和国家理工科人才的缺乏,人们功利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高考面前重理轻文的思想很普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科技的工具性又被无限放大,高中生追崇科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和以后过上好生活。而文科被认为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实用性很差的学科因此受到冷落。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使人们急功近利,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对涉世不深、思想还未成熟的中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高中生对人文学科的不重视。

二、教育实际

我国的教育实际对高中政治教育极为不利。一方面,大部分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政策上搞学科歧视,人文学科被认为是副科而不受重视。理科“抓重点、抓关键”,全校和社会都特别重视,外面的补习班一般没有关于政治课的学习班。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在即,应试教育使教师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而且学校和社会把升学成绩作为衡量一个政治教师优劣的标准,所有这些就更加使高中生忽视政治学习。

三、学生情况

现在的“90后”和“零零后”高中生还处于思想的叛逆期,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主流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总是先入为主的质疑和反对。特别是2015年来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虽然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明文规定学生禁止带手机,但是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互联网上各种情绪化的负能量信息使高中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共鸣”,所以高中生也就认为学习政治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只需要考试前临阵磨枪就行。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原因之外,高中教学实践中也有许多具体的原因导致高中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所以,只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传递社会正能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

作者:王春娟 罗开琼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绿野高中

第三篇

一、更新教学理念,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1.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对待。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看待,这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彻底转变,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思想,将其贯穿高中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政治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政治思想,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为了在学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在学到政治理论的同时,学会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尤其是在纷繁的实际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转变思想,活用教材。新课程改革强调政治教学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所用的政治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和手段,我们不能让教材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将教材当做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辅助教具,当做是影响学生心灵情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活用教材,将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才能真正起到教材的价值。(1)教师要吃透教材。要活用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从而明确讲课的“内容”、“讲课的程度”及“怎样去讲”,否则就会出现极端:要么过于简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么过于抽象,挖得太深,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失去教学的意义。(2)要将学生放到首要位置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不断调整和整合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教材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政治教学过程中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材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前是由经济、哲学和政治三方面的常识内容组成,而现在是由经济与生活、文化与生活、政治与生活、哲学与生活等四个模块组成。由此我们看出,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教材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政治教师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并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运用教材的目的。可以运用教学资源,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探究、提高,从而强化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总结知识,锻炼思维。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作用,指导学生运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改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的目标。

二、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与政治教师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要取得新课改的良好发展必须重视教师水平的提高,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应对新课改下的新挑战。新的高中政治教材主要以生活为主线,在生活主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和研究,熟悉和掌握政治教材的宗旨和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准确把握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师要关注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关注学生,通过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做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三、充实政治课堂内容

要在新课改下达到高中政治教学的良好效果,对于课堂内容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又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实现课堂内容的充实性。要实现课堂上的“实”,首先就要落实学生生活中的“实”,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从以下方面实践:第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高中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它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将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为政治课堂教学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活跃政治课堂气氛积累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实实在在的效果。第二,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为了使政治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富有活力,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师与学生无障碍地交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政治课堂更具亲和力。为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在平时多关心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经常走进学生中间,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产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切感,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奠定基础。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给学生政治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高中政治是新课改下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内容,政治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通过不断转变思想、提高能力,推进新课改的落实,为培养新时代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作者:王洪斌 单位:重庆市合川中学

第四篇

政治课对我国的高中以及教育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目前一些学生与教师对政治课不够重视,课堂上频频出现与课程无关的现象,使政治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对政治课重视起来,尤其是将时政教学引入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学生最好可以利用时政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的高考成绩提高,教师应该对政治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其进行解决,为学生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引入时政

由于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教师一直都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预习引入时政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趣味性与探究性,教师要对教科书进行细致的研究,结合课文设置问题,将时政巧妙的引入其中,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信用工具与外汇》一课,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主对课堂进行设计,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明白借记卡、灵通卡等生活中实际的信用工具,然后引入时政,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亲自办理这些信用工具,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加强。教师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加开心,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也会改善,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二、课堂教学引入时政

目前,我国一些高中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课堂教学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将时政教学引入课堂的意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枯燥、乏味,高考成绩也不理想。所以,教师应该对自身的职责重视起来,在课堂教学之前,提高对教材的把握程度,要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精练,基础知识传授到位,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时政与教材融合在一起,使政治课堂更加有趣,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多变的价格》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采集一些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的挑选,选择可以突出“影响价格因素”等知识点的新闻,实际例子最好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使学生对本课中供求、价格、价值之间的关系理解透彻,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较为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中,体会出政治与生活的关系,使得学生对政治课堂更加感兴趣,间接提高高考成绩[1]。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创造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氛围是最为关键的,教师要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使其可以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政治课堂要具有民主性与平等性,师生关系要和谐、融洽,这种氛围的课堂,需要教师积极的设置,才能发挥作用。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公民的政治生活》一课时,既要将带有“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等教学重点展现出来,又要以和蔼可亲的形象进行授课,教师要露出笑容、穿着得体、谈吐大气、不失风范,使学生在喜欢教师的同时,喜欢上政治课堂,主动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关爱、信任与期望,使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主体地位可以更好、更快的体现出来[2]。

(二)设置情景问题

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相关学者认为,学生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创新问题的潜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境问题的生成,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要转换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目标,将思考题或阅读题作为教学目标,利用问题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在上课之前为学生下发预习资料,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其次,要引进时政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上引进时政事例,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时政提出问题。最后,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利用各种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就要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要注意,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问题情境不仅要有阶梯性,还要将目标设定的越来越高[3]。

四、引入社会时政热点

传统的政治课堂中的学生都处在迷糊阶段,对政治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将社会的时政热点引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政治课堂,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将当时的社会时政热点引入课堂中,结合“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等知识点,选择时政热点内容,在下课前几分钟,要求学生做课堂总结,表达出自己对课程的观点与看法,这样,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养成自主思考的能力[4]。教师也可以将每周的时政热点记录下来,将一些有意义的事件讲给学生,然后对其进行教育。要求学生收集时政热点新闻,新闻的范围不限,可以是国家的、世界的、学校的、社会的、班级的等等,要定期选出最佳的时政新闻,然后对新闻的收集者进行奖励,激发学生收集时政新闻的欲望,使学生自主参与进来[5]。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引进时政热点,不仅可以将课堂氛围改善,还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政治知识的习惯。目前,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多,课堂时间却比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下课时,建立政治论坛,在较为自由的时间里,学生可以以某个时政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进行演讲,教师要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无论是确定论题还是组织论场,都是由学生来完成,教师要做引导者。时政问题多是投资、股票、中学生早恋等,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将自己想法说出来,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高中政治课对高中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高中政治教师在引进时政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要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中,尽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应该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身的思想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以积极的态度与健康的思想,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拥有了良好的品行。

作者:翟春红 单位: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4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749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实用药物与临床》 《中国房地产金融》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光电子.激光》 《乡镇论坛》 《建筑与预算》 《银行家》 《石油机械》 《化学进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