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盖尾中学这座历史悠久的老校里,有一座生机盎然的小花园,,里面有着各种不知名的花啊、草啊、树啊,奇异绚丽,光彩夺目……”于是,就这一点我提出来第一个问题:各种花啊,草啊,树啊,你是如何感知到的?学生回答,用眼睛看到的。第二个问题是:那你可以用其它的感官去感知他吗?学生说可以。那你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感知呢?学生恍然醒悟起之前在全方位感知物时所学到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断地用感知工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让他们充分去体验,只有经历了丰富体验的感知才是真感知。在这种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追问,这些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你在什么时候,哪里有类似的感知?通过联想进而把学生的思维往生活深处去引领?
后来,在后测中:这位学生的作文内容就明显发生了改变:“踏着软绵绵的草,我走进了希望之星园,迎接我的是几丛茂密的灌木,只见那修长的树枝上成对地排列着几组叶子,靠近树干部分的叶子已经微微发黄,那条条叶脉已是青筋暴露,粗糙极了。像极了奶奶的手,而中间部分则苍翠欲滴,手摩挲处光滑细腻,最让人称奇的是在这令人瑟瑟发抖的寒风中,最上面的部分竟然顶着两个嫩黄的脆生生的新芽,这两个小家伙正无畏地随树枝迎风摇曳。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正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红日初升般的少年,风华正茂的青壮年,风烛残年的老年,正是这样地生生不息地排列着、传递着。经过感知的训练,学生由眼前景感悟出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有了真实的体验,便有了深入的认知。无论这个认知是否深刻,但学生对自己熟视无睹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这种基于全方位之上的感知,还学生以真实和创造。让学生的心灵日益丰富,当然也会使写作日益走向深刻。6-16岁是一个人感知能力训练的黄金时期。感知能力是作文大树的根须,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写作。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他21岁之前从未离开过家乡高密,因此他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高密烙印”,这“高密烙印”里有许许多多是来自他对高密地区风土人情的全方位独特的感知。因此无论是物、人还是事、景,其中的任何一项只要进入学生的感知范畴,它就可以扮演学生情感的“容器”角色。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当学生从物、人、事、景的一点切入,从生活的横断面反映人生。学会审视生活小事,也就相应地蓄发了丰富的审美情感,展开丰富的审美联想,联想生活,联想人生,使此“小事”承载的丰富情感与厚实意韵。
“在青少年的写作教学中,在他们尚未掌握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技巧的前提之下,在他们还不太会观察、也不会攫取生活作为他们作文的材料的时候,如果为他们造就一个或几个丰富的生活片段,或者趣味盎然的生活场景,或者有层次的生活剪影,或者矛盾突出的生活细节,让他们首先理解生活素材,调动生活积累,然后再行作文,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或者对作文掌握还不够好的学生来说,这种演示无疑是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的。”全方位感知作文训练教学在教学上可以算得上是作文教学的“清唱”。一个人一支粉笔一把话筒一群学生而已。但是在教学方法上,却可以如潘新和老师所说的通过自由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在感知物的时候,我让学生把苹果带到课堂,进行充分的感知体验。在对物的感知时,让学生进行折飞机、掷飞机比赛。学生在游戏、角色扮演中感知,进而感悟生活的情和理。但这其中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在学生训练前,着重于“道”的铺垫和“法”的指导,以避免学生在游戏环节沦为为游戏而游戏的热闹的游戏。除了课堂上的感知训练之外,我还以“本周你感知了”作为日常的周记任务。学生的周记中也从日常的普通生活中去感知,如一学生在写冬日清晨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对太阳的感知:冬天来了,清晨,太阳就像一个苍白无力的老人一样,放不出光芒。……太阳好不容易爬上了树梢,但也只有一圈红晕,迷茫中透出一丝光来。这样的早晨让人很迷茫。就如同我现在多么努力,成绩也只能排在中下游。情与景在这一刻融为一体了。还有一个学生仅仅通过听觉来感知铃声、风声、鸟叫声等,用各种声音来反衬自己作为留守孩子的寂寞与冷清。叮铃铃……周五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了。
我一个人的两天要开始了,站在宿舍的阳台上,望着同学们三五成群背着背包,回家过一家人的周末;回到宿舍,舍友们也都把早已收拾好的东西提上,脸上的笑容如‘向阳花’般灿烂:“嘉楠,我回家了,再见。”随着一声声道别,宿舍渐渐冷清了。”作文一开头便锁住了铃声和热闹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言宿舍冷清犹言自己冷清。趁着人还未走光,趁着学校的热腾劲还未停下来,趁着外面等车的人还未都乘车而去,我赶紧的去校外买包泡面回来。不然天黑了,就怪悲凉的。一间只有我的宿舍里天黑了,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在微暗的房间里,我睡进了冰凉的被窝。星期六早上,耳畔鸟儿啁啾啁啾的叫声和工地上哐当哐当声渐渐清晰,我彻彻底底地醒了。吃过早饭,我买了一包瓜子,三个小时后才把它消灭,而平时要是她们在的话,不出半个小时,肯定是底朝天,而且,总觉得这瓜子也不似那会儿好吃了。我到底是开始想她们了。鸟的叫声,工地上的声音平时可能没过多的关注,但现在却成了我起床的铃声了。叮铃铃……好熟悉的铃声,可惜,这是高三的放学铃――周六仅有的闹腾声,学长学姐的笑容把这些声音也带走了。此时,只有两栋宿舍孤零零立在寒风中,外带一个默无声息的我。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到“扩之则千言。”作文感知训练,学生学会了调动眼、耳、口、鼻、手全部的感觉器官去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这样一来游戏课、情景课多了,花生、橘子、折飞机、吃花生……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习以为常的事都进入到我们的课堂、进入我们的作文教学,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满怀喜悦地认真观察,细细抚摸、用心品尝、默默去闻,在调动感官时,事物被全方位感知了。孩子们内心的真实而深刻的感觉被激活了。这就是用感觉引导词汇,用感知激活学生的词汇库和素材库。让词语和素材从学生的脑中蹦蹦跳跳地跑出来。孩子们就会忍不住把心中的所感所悟一股脑儿地表达出来。“感知前进一小步,作文前进一大步。”董一菲老师在《生成之美》说:“生成是产生是生长是长成。充满了生生之美、生命之美,智慧之美。”在不断的感知中感悟,让学生生成对写作的兴趣,在写作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成就辉煌人生。
作者:黄丽珊
相关专题: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西部资源什么时候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