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有效性

时间:2017-02-12 17:06:21 来源:论文投稿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依据

从国家层面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依据。冯友兰先生认为,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程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是关乎一个人修养和学问的问题。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大学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中宣部、教育部经过调研、依据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从20世纪中期开始先后经历了四次修改,不断调整内容,体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从社会层面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依据。我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个重要的阶段,从封建君主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法治。由于我国法制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为了避免“孙志刚事件”、暴力执法事件、渎职事件上演,因此,大学生需要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依法办事,为实现法治国家做出贡献。为此,中宣部、教育部在修订教材的过程中,将最初作为法学专业课程的基础法律知识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使之成为一门课。从个人层面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依据。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直居于重要位置。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要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以此促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优化,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二、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使课程有效性得以提高

首先,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当代的大学生已经是90后了,时代所赋予他们的特征和80后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的成长成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针对他们的思想、心理特征,合理的进行教学安排,精心的准备教学内容,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同时,了解学校的学习氛围、社交环境、自然环境等,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对相同环境的不同感受进行了解,如:有些学生高考失利,对现在的学校和专业不满意;有些学生通过补习才考入现在的学校,心中充满自卑感。针对种种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以便更好的通过本门课程进行疏导。其次,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安排做到立足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走健康正确的道路。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学时期是教师带动学生学习为主,而进入大学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的方式。思想品德课在小学阶段便开始讲授,因此学生对这门课会自然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此,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应该先消除假大空的套话,针对学生出现的迷茫、排斥专业、排斥学校等问题进行疏导。同时,针对大学生面临的人际交往、恋爱、学习与社团活动的矛盾、心理健康等问题重点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对于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内容应该充分讲述事例,通过讲授真实事例、历史还原、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进行讲授。比如在讲授到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要通过准备诸多正面的事例,事例要有远有近,从古代耳熟能详的到当代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中的大学生代表,通过具体详实的事例触动当打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意识上接受并逐渐内化。

三、创新教学方法使课程有效性得以提高

采用启发式教学。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因此,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课程有效性。教师应立足于教材,不是先讲结论,而应该像数学的讲授方式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真实事例来进行讲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其他的事例进一步论证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如讲授热爱祖国时,可讲授1990年北京二中的一个学生去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见面活动时发现没有中国国旗,她要求用红色的桌布制作一面国旗,主办方被她爱国热情打动,终于找到一面国旗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是靠嘴说的还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的、爱国行为很远很大很空吗?启发式教学避免了教师照本宣科;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大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采用讨论式教学。由于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场所越来越广泛,导致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观看或浏览其他内容,不去关注教师的授课。因此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提高课程有效性。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在每一章设立一节讨论课,根据前几课的讲授内容,学生可自主选择一个跟本章节内容相关并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或由教师提出思路,学生在课下准备相关的素材,在课堂上可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反驳,进行热烈的讨论。如对“与床板平行、与地面垂直”的大学生活写照、一些道德两难选择等问题的讨论。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避免了教师演“单口相声”的尴尬局面,使得教师可以更多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使得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主体,通过对大学生活学习相关主题进行讨论,可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正确做法,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采用体验式教学。由于传统的教育大多采用否定式的讲述方式,这样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激发学生尝试的好奇心,导致屡屡出现青少年犯罪、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等问题。因此,教师可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受正能量或危险带来的伤害,提高课程有效性。教师可将在教室内开展的体验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室可开展如信任背摔等素质拓展活动,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信任,同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并将此延伸到社会诚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教室可开展情景剧的表演活动,如公交车让座问题、不文明旅游现象等有关社会公德主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文明现象会影响自身的形象。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与本门课程相关主题的社团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文明风尚小品大赛等。体验式教学使教师的身份多样化,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也使得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协作能力等素质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由于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意识形态性,学生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因此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再单一的依靠语言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展示,在有限的时间内,立体式地向学生展示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增强知识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如在讲授遵纪守法的内容时,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进行讲授,通过一则每天强行通过斑马线而造成的死亡90人的新闻报道视频,并且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让90人的姓名、图像从视频中一个一个消失,用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意识到闯红灯的严重后果,使他们内心对此产生畏惧,从行为上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将本门课程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完善评价方式使课程有效性得以提高

由于传统的考核方式都是笔试并且是闭卷方式,使得学生去强行记忆本门课的知识点,在考试结束后很快忘记甚至有些学生连课本都会丢弃,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本门课程应采用课堂理论课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两个考核部分。课堂理论课教学环节的考核由学生课堂讨论、平时表现、作业等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由实践活动参与情况、课堂上的实践表现,如是否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实践报告三个方面进行。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作者:徐玉钦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有效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988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计算机论文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相关论文

月度报告

城市建筑论文2017-02-22 09:27:48
相关学术期刊
《统计与管理》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广州环境科学》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食药用菌》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工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广东科技》

< 返回首页